首页 > 历史军事 > 公元1042 > 第一百二十一章 郓城灾难(一)

第一百二十一章 郓城灾难(一)(1/2)

目录
好书推荐: 仙倾 夺舍诀 神兽附体 都市狩魔人 冥火 极品领主 唐门高手 重生之纨绔天下 都市之最强纨绔 虚空携美行

济州郓城县近日里出了个胆大包天的飞贼,此贼是继杀人魔头宋守义后第二位遭到官府悬赏通缉的要犯。

要说此贼都犯过那些惊天大案,咱们还得从头说起。

且说宋守义案之后,郓城消停了一段时间,不过好景不长,京东路大旱那会,流民四起涌入城中,知县张文张大人赶紧动员城中大户捐钱捐粮开设粥蓬,布施百姓。

可是僧多粥少,大户捐出的钱粮很快就用光了,这些流民眼看着衣食无着吃了上顿没下顿,没办法知县找来观音寺的和尚希望他们可以帮忙收容点流民,只要给他们活命的口粮让他们干什么活都无所谓。算是帮官府解决了一个难题吧,何乐而不为。

观音寺的和尚一看既然是知县大人亲口提出来的总得给点薄面,于是在这些流民里挑出了百十来个精壮之辈带到寺院种地、种菜、开山凿石,这样一来算是缓解下流民吃饭的问题。

说来也巧,当时进入寺院的这百十来号人里就有这么一位浑水摸鱼之辈,趁着夜色偷上寺院的库房卷走了不少金银细软,末了还留书一封说是“某乃劫富济贫的雁三,借贵寺金银一用来日奉还!”

各位看官你说这雁三气不气人,偷了人家的东西走人就算了,还留书一封让人知道,末了还不承认自己偷说借的,这可把观音寺的和尚长老气得半死,破口大骂了半日后,找到知县头上,说道“大人,我佛慈悲,上天有好生之德,正因如此方丈长老才收留了这些难民,可是大人你给评评理,这些难民简直是不可理喻,直把我佛门清净之地当成了行窃偷盗藏污纳垢之所,想来就来,想走走,若不是当初惹了这一身孽债,也不会发生这事了,大人,长老的意思是那余下的百十来人寺里不要了,还请大人让他们另谋出路”

送出去人泼出去的水,张文也不是泛泛之辈,心说你算老几叫本县领回去,就领回去啊,不过张文心里这么想嘴上却是说“这个嘛,本官也为难啊,若不这样,先叫那些流民在寺上再住几日,本官趁着这个空挡想想办法,再派人缉拿这偷儿可好”

观音寺的和尚一看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也不好再强求只说大人尽快,小僧这就回去禀报长老了,告辞、告辞。

送走观音寺的和尚后,张文唤来了本县老都头任大海,这任大海五十出头,身高八尺有余,虎躯凛凛,面如重枣,颌下三缕长髯,目若朗星,人送绰号美髯公。祖上三代都是都头出身他这一代亦然。

任大海来到张文面前后,抱拳施礼问道“大人找属下不知有何事”

张文将发生观音寺内的偷窃一案从头说了一遍,然后问任大海“老都头可是咱们郓城的名捕啊,这案子可要靠你了,不然的话观音寺的和尚就要赶人,你说本官还能有什么法子安排那些流民啊,难不成任之自生自灭,那样的话本官也不用干了,莫不如回乡种树”

任大海久在官场自然明白其中厉害,忙拱手抱拳道“请大人放心,属下这就调集人手去追捕这偷儿,只要他不出郓城县”

任大海这话说的很有学问意思是,只要这偷儿在郓城,他就管保手到擒来,若是不在那只能听天由命了,尽管没直接说出来,张文也明白,摆了摆手道“既然如此,就有劳老都头了,你下去准备此事吧,本官还有公文要处理”

任大海俯身领命,出了县衙后赶紧调集手下兄弟,放出耳目,四处打探,心说这偷儿也太大胆了,难道没听说过马王爷三只眼,本都头在这郓城打拼了半辈子哪条巷子不知道,什么案子没见过,敢来这犯案,简直是自寻死路,且等爷爷将你这贼人揪出来送官查办。

这话说来简单,真正追查的时候可就难了,根据观音寺流民的供词,那个贼人他们就不认识,乃是半路上碰到一块的花子,所以就带着来了郓城逃难,怎知人心叵测那花子是个手脚不干净的主,老天真是瞎了眼,反倒叫他们成了替罪羔羊。

官差拿了供词后找到正在街上打听消息的任大海,任大海也是才发现点头绪,听官差禀报后,觉得事情蹊跷,搞不好那贼人不过是云游到此,拣了便宜后就拍拍屁股跑路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猎日传奇之刺魂 谍战:红鸾归巢 亮剑:我带李云龙打富裕仗 抗战之民兵传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