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鬼拐杖(1/2)
所谓山水有灵神,古代风水有望气和望势两道,便是根据这个得来的。山顶这座土岭,仔细看来赫然就是一头犀牛。牛身侧卧,脑瓜子向着那滚牛塘,做出个老牛吸水的模样。
老太公等了好些时候,等不到犀牛出水,只好作罢。他在林子里挖了根山药,囫囵吃了个半饱,便四下里晃荡一圈,预备找一找那穴位的所在。
老先生在家的这段时间,便是每天跟老太公讲些风水事物。老太公书读得多,倒也听了个一知半解。他端着罗盘,怀揣着半吊子水平的学问,看了个两眼一抹黑。
风水一行,取了山形水势之后,最重要的在于那一点。点中了,便占了灵气,要是点不中,那就是无用功,跟打灯火差不多一样的道理。老太公终究不是正行,用老话来说使的是隔山买猪的手段,自然不得要领。
他闷头转了半天,忽然着急起来,眼看着天sè渐渐晚了,四周山风呼啸,大雾锅盖似地就要遮住了半天。
老先生看的这rì期是个断头期,出门就要做,拖延不得,错过今天,指不定又得等上十天半个月的。
老太公跟个热锅上的蚂蚁似地,鬼使神差地往滚牛塘里一望,清水里不知什么时候映了个老大的明星。那明星亮黄黄的,正巧嵌在对面山崖倒影的垭口上。他记起老先生的歌诀里有一句天星入玄关,说的不正是这个么。
老太公心里大喜,连滚带爬上了垭口。垭口正对着牛头,当中隔着滚牛塘,两相对应,很是微妙。垭口上是个人来高的石壁,稀稀拉拉长着几簇灌木。他取出罗盘,下好中堂,取朱雀位,用尺子量了个三尺三分,好巧不巧,正凑在个石窟窿里。
老太公笑道:“好你个老不死的,尽弄些玄虚古怪,这地也合该我父亲占得,却是让你讨便宜。”
他把老父亲的金坛塞进窟窿里,外面堵了块大石头,焚香安神之后,便轻飘飘下山回了家。
老太公的父亲落葬在青龙山,后来渐渐在四邻八乡传了开来。老太公这番上山,被人传成了典故。说的是老太公得了大风水师的指点,背尸上山,碰见一头白犀牛,那犀牛替他引路,在一处水塘边上找到了个好地。
老先生后来也说,那处宝地其实是个连珠穴,取朱雀堂前三尺三,那是财富宫,要取的是白虎堂前三尺三,便是官禄宫。连珠穴只能取一个,点了一个,另一个也就废了。老太公哭笑不得,没少埋怨那老头子,要是当时取了白虎,指不定他也能谋个官禄差使来当当。
老太公后来另娶了个姓石的地主家的姑娘过门。石家只有那么一个单丁,老两口死后,田地生意都归了老太公。大革命以前,老太公家里装米的箩筐都数不清,可谓是富贵满门了。
老太婆净身出门之后,嫁到了一户姓龙的人家。说来也怪,她在老太公家的时候十指不沾油盐,到了龙家,虽说不上勤俭,倒也中规中矩的。舅舅的二姓姑姑就是老太婆嫁过去之后才生的。
再说老姑婆,以往每到惊蛰这一天便会来舅舅家里一趟,年年不落空。老姑婆家里穷苦得很,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顿肉。家里的媳妇是个刻薄xìng子,对老姑婆比对那圈里的牲口也好不到哪去,穿衣穿鞋都不说了,连饭都吃不上几顿好的。
有一年夏天,老姑婆在地里拣了个老南瓜回家。当时她饿得老眼昏花,趁媳妇下地去了,便张罗着煮一锅南瓜稀饭来吃吃。稀饭刚煮熟,没料那媳妇突然从地里回来,碰了个正着。那媳妇一看这还了得,用大铁勺子舀了一勺滚烫的稀饭,罩着老姑婆脑门子淋了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