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冲喜(1/2)
我想明白了一些事情,赶紧带着丫鬟小厮回了家,躺在床上细细思量,旁人自然不知我心里的想法,只道大官果然是傻了呢!只有那秀秀,因为一直在身旁伺候,而且两人说了很多话,见得这少爷自醒来后说话做事就和寻常人大不相同,虽然眼下看着是病了,但必是个有道理的事情,定不会真的就这么傻了。
另说西门老爹听了应花子的撺掇,觉得这个娶亲冲喜的法子不错,对方既然是官宦人家,虽说那王老爷也是丢了官的白身,毕竟祖上也曾经富贵过,且还有着进士的功名,如果能结了亲家,自然是天大的好事。于是他给了应花子三两银子,也不叫他做应花子,改称呼为应小哥儿,使他往冯家勾当此事。
那应花子把钱揣在兜里,更是欣喜无限,赶着就往冯家去了。到了之后说到此事,冯子渊的父亲计较了半天,终于是应允了。原来之前冯子渊失手打伤西门庆后,吓得跑了,其他人等见出了人命,急忙报官。西门老爹后来急往县衙里各处用了银子打点,本来这些人,无论办案的都头、节级、仵作,还是有品级的知县、主薄、县尉,平时都是受西门家好大的供奉,又得了真金白银的好处,如何不会卖力,立即拿了凶器、血衣等物证,带了西门家、冯家的小厮以及那拐子回衙门里做了笔录口供,把一件殴伤人命的案子办的极牢。要不是西门庆没有死,而且冯子渊躲到了东京城他的内相叔叔处,否则必定是把他拿了判罪。也正因为如此,虽然冯家和高唐县王老爷家的小姐订的婚事,约好月里成亲,但是男方既然不敢回来,这亲事也只有往后延期。而且,看西门家的架势,似乎除非西门庆完全大好,那是绝对不打算和解。如今没有其他办法,只得把婚事退了,更何况当初结亲的时候,那王老爷图的就是钱财,张口就要了一千五百贯的聘礼,其他如衣服家具、头面首饰、酒肉礼物,那就更是要花费无数。
一个已经黜落了的进士老爷,能和他家结亲娶了这么一位儿媳妇,虽然不能算亏,但也绝对不能说算是赚了。现今因为打伤西门庆这件事阻了婚事,他们姓西门的既然愿意揽过去,就给他们吧。难道没了王屠户就吃带毛猪?天底下的好女儿除了那姓王的,其他的也不知道有多少,何必留恋不舍?
计议已定,冯老爹又陪着那应花子吃了一盏茶,就打发他回去和西门家的好好商量,临走前,也给了他一吊赏钱。
话说那应花子为何如此热心此事。原来一是他贪图这个事里的好处,如果要结亲,西门老爹免不了要使唤他,不仅可以白吃白喝,更有各方的红包赠礼可得;二来他也是西门庆的至近朋友,不过因为以前只是引诱西门庆吃喝piáo赌,所以被西门老爹看轻,现在如果成了事,自然不能把他和以前一样看待。应伯爵喜气洋洋地到了西门家,和老员外讲了此事。然后双方都有意了,就又约在一起细谈,最后好说歹说,你推我让,终于议定:冯家把与阳谷县王老爷家小姐的婚事,转给阳谷县西门老员外家中,以前给王老爷家送去的衣服礼物,计作给西门大官的伤药费,又因已经付出了一千五百贯钱的聘礼,西门家合该给冯家七百贯的换亲钱。待王小姐和西门大官成亲后,双方仇怨一笔勾销。
两边谈成之后,西门老员外又说起那王老爷家里是官宦门第,知书达礼,这般换亲,他们会不会同意?这里冯老爹和应花子就劝了起来,说那王老爷只是贪图钱财的,管你什么换亲不换亲,更何况西门家有财有势,又兼这一颗独苗,那王老爷有什么不答应的?
西门老员外听了这一番话,连连点头,心里却也觉得不错。于是他让应花子拿了五十两银子的红包,去请了县里的街坊尚举人去博州高唐县王老爷家说礼。那尚举人平rì就和西门老员外有些人情往来,又得了银子,如何不愿意效劳?
因为着急冲喜,西门老爹一边让家里人准备婚礼上的各种用度,赶制新衣、采买首饰家具、打扫房屋等等。还有那应花子借口身上穿着寒酸折了面子,西门老爹就给了他五两银子置办了一身表里的光鲜衣服。这边他又掏出一匹绸缎并五两银子,请了常往家里走动的薛嫂子作为媒人保山。还有尚举人、应花子以及冯家老爹的一个兄弟,坐了几辆大车,带了礼物,往阳谷县赶去。
博州高唐县属于河北大名府治下,和东平府离的不远,大概只是一二百里路程的样子。众人坐了车马,一路无话,单表到了高唐县,和那王老爷仔细交谈。虽然他知道这换亲之事不太好听,但着急使银钱打点关系,也就同意了。不过张口就多要一千贯钱的彩礼,双方自然又是一阵好说,最后议定加到二千贯的彩礼,多的这五百贯,西门家出了三百,冯家出了两百。
之后又翻了历书,看到二月二十九正是良辰吉rì,就给定了下来。然后双方吃酒喝茶,席间各种称亲道友之话自然不用多提。
因为路途遥远,到了二月二十七rì这一天,西门老爹就打发人往高唐县去接亲,先是一顶四人抬锦绣红彩大轿,前后都有四对大红细纱描金灯笼,两个家人媳妇并四个青衣小厮跟轿,还有六个吹打乐手。接着是四辆大车,坐了媒人薛嫂,以及尚举人应伯爵等一干男客。最后则是各种礼物,三头肥猪,两腔羊,八坛酒,果品、锦缎等也有四五担。到了高唐县吃了酒席,又暂歇半夜,然后三更天就起来了。王夫人哭着把女儿送上了花轿,娘家自然还有新娘子的姑姑姨娘这些女客,叔伯姑舅这些男客,都坐了大车跟来。王老爷虽然贪财,可也就这么一位女儿,而且他们王家也是高唐县里有名的大户,不能失了礼数,嫁妆自然是十分丰富。两个打扮的漂漂亮亮、穿戴齐整的丫鬟随嫁,南京描金彩漆的拔步床一张,楠木清漆雕花大木柜四扇,满池娇五彩妆台以及其他小件家具无数,其余如头面妆花、金银首饰、四季衣服、锦被布匹,好歹也装了一二十个箱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