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渡河(1/2)
隋炀帝开通济渠、邗沟后,又开凿永济渠,作为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的河北道主要粮道,同时兼顾对北方用兵时的人员输送与战备物资运输。这条渠道是极为重要的枢纽,两岸商市繁荣,人流往来不息。
杨云和魏玥怡投宿在这附近的一家兴盛客栈,魏玥怡依旧闷闷不乐,筷子挑着满桌的菜,翻了又翻,只是不吃,好不容易一口饭进入嘴里,许久不咽。
杨云疼在心里,给她夹了块肥羊肉,道:“瞧你瘦的,少吃青菜,多吃肉。”
魏玥怡喊道:“你想腻死我啊。”将羊肉夹回杨云碗里,又把桌上全部的羊肉都赶到他碗里,惹得食客回头观望。
杨云不气恼,道:“笑一笑十年少,我给你讲个笑话。”
魏玥怡道:“什么笑话?”
杨云道:“有一世家大族,族中有人好作诗,但所作诗尽为人取笑,他却自以为了不起,瞧一些著名大家不起,作诗讥贬。每当旁人故意说他诗作很好,有才气,他便飘飘然,宰牛杀羊款待嘲弄者。妻子知他荒诞、胡乱,屡次劝谏他不要如此,你猜他怎么着?
魏玥怡好奇道:“怎么着?”
杨云道:“这人恨道:‘才华连妻子都不能容,何况是陌生人呢!’”
魏玥怡鼓起腮帮子,抿着两个小小的酒窝,忍住不笑,可毕竟没有忍住,扑哧笑出声来,使劲夹菜放往杨云早已七满八平的碗里。只听一声巨大拍桌声响起,一人喝道:“你这小子满嘴胡话,竟敢对我含沙shè影。”
魏玥怡吓了一跳,停下夹菜,杨云顺眼望去,见一个白面瘦高男子走过来,双眼怒视。再仔细一看,发现他所在的桌子三个人都笑眯眯的观看,并无上来劝解之意,模样甚是得意。
三人中一人突然喝道:“崇盛兄,你才高八斗,何不作诗一首,反击他们?”
又有一人道:“作诗显不得武家后人的盖世功夫,应当拳头说话才是。”
“在佳人面前怎能如此小气,我说应该先作诗一首,再痛打一顿才是。”
“哈哈……”
杨云见不得穷酸的书生相,想是刚才自己说的笑话被他听到,这人对号入座了,这个笑话本是北齐的一个典故,他随口一编,成了现在这个模样,只是为了逗魏玥怡开心。
那人道:“你刚才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杨云夹菜道:“什么什么意思,这是北齐的一个典故,你没听过么?”
那人一怔,既然是典故,作为才高八斗的自己当然应该是知道的,说不知道就是承认学问连眼前的人都不如?摸头道:“知道又怎么样?现在是我问你而已。”没等杨云回答,拿了盘菜作为战利品,回到自己座位。
杨云摇头而笑,低声问道:“这人你可认识?”
魏玥怡回头再看了一看,同样也低声道:“认识,他是武三思的儿子,名叫武崇盛,有个哥哥武崇训,这人风流好sè,又贪面子,傻头傻脑,常落人笑话。”
武三思是荆州都督武士彟之孙,女皇武则天异母兄武元庆之子,如今权倾朝野,狼子野心,杨云再吃几口,给魏玥怡一个眼神,起身而走,怕多呆惹出无谓的是非。
两人到房后才分别,进入各自房内,杨云假寐片刻,直到天明。
长安水路便利,有浐水、交水、潞水等河流,又有朝廷修建的多条水渠,将这些河流融会贯通,无论交通运输都极为方便,杨云早早出门,决定搭船去陈机玄府上一趟。
岸畔小舟极多,多是些身强力壮的汉子,或立船头吆喝,或举目四望,或三五成群在一起赌骰子格,只有路转角泊着一条相对破旧的木船,摇桨的是个老汉,老汉巴塔巴塔抽着烟,浑浊双眼看向河中,没注意杨云的目光。
苦难者千千万万,杨云微弱力量又能起什么作用,他收回目光,深深同情老汉这么大年纪还出来摇船糊口,迈脚要下岸,踏上一艘就在身前不远处的船,听右侧有个悦耳的声音响起:“客官,坐船么?”
他顺眼望去,见老汉的船上不知何时站着个俏丽的少女,女子素衣库管挽起,直到膝盖一寸,露出白嫩嫩的小腿,如初产的牛rǔ,肥嘟嘟的小脚露着一个个小小的指头,水汪汪的眼睛似乎会说话,像在祈求杨云坐他们的船。
杨云脚步一转,向右走去,临到转角,道:“老人家,坐船什么价?”
少女很是高兴,伸出不长,可却依旧是肥嘟嘟的嫩白玉手,岔开食指和中指,道:“只要不出这条河,十五文任去。”
杨云刚才问过船家,那人回答是三十文一渡,老汉可能是年老体衰,竞争不过年轻人,因此才这么低的价格,于是跳了上去,道:“给我渡到河对岸便可。”
少女跳着跳着进入船舱,道:“爷爷,今天这么早有生意了呢。”
杨云跟着进入,见船舱空空如也,两旁各放着一张够两人坐的凳子,舱的另一半摊着一堆厚厚的稻草,船另外一头,一个泥灶上煮着小锅,少女双手托腮,眯着小嘴盯着腾腾冒气的锅盖,道:“爷爷,可以吃了么?”
老汉平常早晨都拉不到一个生意,因此开饭很晚,他忍饥挨饿虽可,却不愿孙女跟他一起饿肚子,道:“小心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