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父子畅谈(1/2)
乾清宫康熙正坐在软卧上看书。
李德全把胤禵引进来之后有,自己小心翼翼地转身出去了并带上了房门。
胤禵上前行过礼,然后站在康熙身边一声不吭。
看到自己的儿子竟然不慌不忙地站在自己的跟前,一声不吭,康熙在心中暗叹了一句,要是太子能有这般沉稳,自己也就不用为大清江山担忧了。
“胤禵,来找朕作什么吗?”康熙轻描淡写地问了一句,同时放下了手中的书籍。
胤禵瞥了一眼康熙手中的书籍,原来是《资治通鉴》,然后躬身道:“皇阿玛,儿臣不知道则么说。”
“好了,臭小子,不要再装了,以你平时的聪明劲,回不知道则么说,这里没有外人,好好和朕说说。过来,坐在朕的身边。”康熙轻笑道。
“谢皇阿玛!”边说着,胤禵轻轻坐在康熙身边的一个小蒲团上,初夏的阳光照进屋子里,显得非常的温馨。
“皇阿玛,其实儿臣的目的很简单,男儿当自强,要想生活的无忧无虑,一个人必须有能够养活自己的能力。”胤禵顿了一下,接着说道:
“身为皇子,一切都有国家供着,就算将来开府之后,也有内府拨付钱粮以及花费的田庄,在别人眼中也许是生活无忧,但是只出不进或者出的多进的少,就算是金山银山,也有花完的一天。儿臣年龄虽小,也知道农家量入为出、开源节流的道理。身为皇子更应该为万民的表率。当然不能扰民、夺民之利。
“儿臣认为无论何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谋生之道。读书人读书或参加科举,或做教书先生,商人经商获利谋生,每个人都应该自己努力,不要做一个寄生虫。就象现在的八旗子弟。”胤禵说到这里停下来看了康熙一眼,心想说这些毕竟是犯忌的,正犹豫着,康熙赞许地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当年世祖爷爷入关后,为了保持我八旗子弟的勇武之风特地下旨,八旗子弟不许务农、不许经商、不许和汉人混居。从那以后,八旗禁旅军士由朝廷拨钱供养,闲散旗人也由朝廷拨给农田,并且不用缴税。”胤禵说的兴起,索xìng站了起来。
“据儿臣所知,康熙三十三年,光京城附近的八旗禁旅军士一年的饷银和买饷米的钱不下于五百万两,而大清国一年的财政收入不过四千多万两,况且八旗禁旅军士的战力匮乏,成了老爷兵。”
“再说现今各地的闲散旗人不下百万,朝廷总共拨付几千万亩免税土地,原是希望他们能够自力更生,但是他们反而把土地租赁出去,整天不务正业,斗鸡赌博,争风吃醋,极大的扰乱京城的治安,而加剧了民族矛盾。”
“也许现在朝廷还可以承受,等以后我八旗旗众达到两百万、三百万乃至一千万时,朝廷需要多少银子和土地才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
一开始康熙还只是随便问问罢了,但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能够说出这么一些大道理,就是满朝文武大臣中也没有几个能够想得如此长远的,自己其他的儿子能够想到的几乎没有了。对于八旗子弟的问题,也只有自己在暗暗忧心,但是自己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康熙仔细打量着站在自己眼前的儿子,五岁的幼童竟然给人一种稳重睿智的感觉,就象站在自己眼前的仿佛是自己的大臣。
想到这里,康熙面带赞赏地说道:“胤禵你是怎么想起这个问题的呢?你有什么解决办法吗?”说完康熙自己都觉得有些好笑,一个小孩子能够想出什么好办法呢?
“这个问题还是儿臣在大街上看到和听到的。”
“在街上发现的?”康熙赶兴趣的问道。
“是的,皇阿玛。儿臣在街上看到一些八旗禁旅军士衣服不整,不仅打架斗殴,调戏妇女,还强抢老百姓的东西。一些八旗闲散旗人更是把朝廷拨付的土地输个干干净净,最为显著的当属明珠大人的二公子,不仅无视枉法,还仗着自己父亲是朝中大臣更是为所yù为,堪称京城一霸,后来儿臣和十三哥、十四哥一起走访调查,发现了许多类似的信息。”
“虽然要想彻底解决这些问题非常困难,但是儿臣有办法大大缓解八旗子弟浮不堪用的情况。”
“哦,你有办法缓解?”康熙仿佛听到了世界上最为奇怪的事情,满脸的惊奇表情。
“是的,皇阿玛。”接着胤禵把自己的全部构想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虽然一些太过超前的没有说,但他说得解决办法仍让康熙满脸有点惊异,不过这些措施实施起来确实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只不过这些方法对其他人来说还是太过惊世骇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