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两个决定(1)(1/2)
在史蒂夫的领导下,苹果公司蒸蒸日上,对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2003年和2004年,苹果更新了整条产品线。个人电脑的四象限战略依然适用。台式机imac g4已经升级到了imac g5。g4的造型比较奇特,显示器连接在半球形的底座上,就像一朵向日葵;g5则是平板状的,所有内部元件都整合在显示器后面的白色塑料外壳里。power mac g5则是对专业机的一次重大升级,好评如潮。喜欢笔记本电脑的用户可以购买白色或黑色塑料外壳的ibook g4或铝外壳的powerbook g4,powerbook g4的屏幕有三种不同的尺寸。苹果的产品线远不止个人电脑,从互联网、家庭联网、音乐到软件应用,苹果的触角伸向了很多地方。新版的视频编辑软件imovie和finalcut pro已经问世,还有一个新应用叫作garageband,用户可以用这个软件在麦金塔上编辑音乐。苹果推出了新一代os x操作系统panther(美洲豹)以及自己开发的浏览器safari.苹果公司还推出了两款新键盘,其中一款是无线键盘。漂亮的平板显示器变得越来越大,分辨率越来越高。苹果公司一直致力于推广无线网络,将无线网络作为联网的标准,因此推出了无线网络基站airport extreme和airport express,前者主要供家庭使用,后者的信号能够覆盖整座豪宅。想要视频聊天的用户可以购买苹果公司的isight,也就是安装在显示器上方的可视频聊天摄像头。xserve网络服务器也得到了升级,可供企业使用。当然还有ipod,2004年又有两种新型号问世:更轻薄小巧的ipod mini(迷你音乐播放器)和拥有彩色显示屏、能播放照片的ipod classic(可携式媒体播放器)。
苹果公司已经步入了高速发展阶段。ipod潜力无限,整条产品线都广受好评。但史蒂夫并没有把成功视为庆祝的理由或懈怠的借口,他只把成功视为下一次“在宇宙激起涟漪”的基石。
管理学经典书籍《基业长青—企业永续经营的准则》的作者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有一个非常好的词汇来描绘卓越领袖的个性特点:永不满足。
柯林斯崇拜的领袖有两位,其中一位就是史蒂夫(另一位是丘吉尔,英国著名政治家,在“二战”期间担任英国首相,任期为1940~1945年,1951~1955年再度出任首相),他也把这个词汇用在了史蒂夫身上。在柯林斯看来,永不满足比单纯的野心或智慧重要得多,只有永不满足才能自我激励、越挫越勇。永不满足的根源是好奇心,渴望塑造出有意义的产品,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柯林斯年轻的时候结识了史蒂夫。1988~1995年,他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任职,第一年教授的是“企业家精神”,他邀请史蒂夫来给学生做讲座,那是他们第一次见面。尽管当时next的处境并不好,皮克斯也尚未找到出路,但史蒂夫依然充满了人格魅力,既诙谐幽默又和蔼可亲。柯林斯一直和史蒂夫保持联系,他认为那时是结识史蒂夫的最佳时刻。“结识丘吉尔的最佳时刻是1935年,那时根本没人关注他,”柯林斯说道,“诋毁丘吉尔的人不少,其实每一位伟大的领袖都会招致很多诋毁。但最终人们的评判标准是大局的发展。”和史蒂夫一样,丘吉尔也在职业生涯之初遭遇了重大挫折,但在持之以恒的努力下终于重新走向巅峰。
史蒂夫的永不满足并非一直是优势。年轻时,他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从一个项目跳到另一个项目,比如在开发apple iii时,他无意中看到了施乐公司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图形技术,立马对apple iii失去了兴趣。1985年刚离开苹果就成立next的决定非常突然,就如同他决定收购后来演变成皮克斯的制图小组。年轻的时候,他的永不满足看似是一时冲动,但他从不轻言放弃,既没有放弃皮克斯,也没有放弃next。“他想做的事通常困难重重,”柯林斯说道,“有时会给他沉重一击,但从失败中重新站起来却是对个人的巨大历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