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上书房火药味正浓(1/2)
五鼓时分,李国楼已经骑马来到西华门,黑漆漆的夜色里,几盏宫灯照亮前面的几顶绿呢官轿,李国楼也不怕人吓人吓死人,大声道:“老师早!”
门帘一挑,李鸿藻露出脑袋,笑道:“国楼,你回来了”
另一顶官轿也发出声音:“李国楼,你到底叫哪个老师?”
“都是老师,学生回来了。”李国楼先给李鸿藻行礼,而后又给翁同龢行礼,心里已有主张,上书房大臣来了这两位清流派的主力军,说明同治皇帝有些冲动。朝廷里暗流涌动,清流派想搅黄了
庆亲王奕差事轻松,慢悠悠的喝着马奶汁,笑盈盈的瞅着李国楼,京师的四大公子之一包泉中抢了李国楼的小老婆,早已传遍大街小巷,成为民间说书人的桥段。庆亲王戏谑的在偷笑,脑海里哪有国家大事,整天就是混日子。
庆亲王颇为奈,他想干一番事业,多收一些贿赂,可手里没多大实权,朝堂上被恭亲王压制,就想看到恭亲王下台,否则永出头之日。这次恭亲王和李鸿章被同治皇帝训斥,庆亲王要落井下石。
醇亲王奕老样子,一本正经的坐着不动,他很少手持手本,一般不发表意见,不过还是很有见谛,言行和国家政策保持一致。醇亲王开始掌握军权,进入军机处,头衔多了一个军机大臣的称号。李鸿章筹建北洋水师,同治皇帝要为江山社稷考虑,便让醇亲王管辖北洋水师衙门。
如今醇亲王权倾朝野,掌握三百八十万两的银子的调配权以及北洋水师官员的人事任免权。让**跌眼镜的是,醇亲王竟然没有大肆贪污,中饱私囊。反而操守好得很,让朝堂刮过一股清新的风,也让人看见大清建立现代化海军的未来一片光明。
同治皇帝坐在宽大的龙椅上,说道:“李国楼,搞清楚马嘉理案子的来龙去脉了吗?”
李国楼的屁股急忙离开杌凳,毕恭毕敬的回道:“启禀皇上,臣已经把马嘉理案子的来龙去脉了,英国人开出的条件也清楚了。臣一定不负皇上的重托,妥善处理好这场外交纠纷。至于解决方案,还在孕囊之中。不过臣以为,大清五年国民经济的实施方案不能变,睦邻友好的国际氛围对我国经济发展最有利,国民需要修生养息。”
“嗯!”同治皇帝并不表态,内心稍许有些失落,燃烧斗志的火苗熄灭了。他何尝不知道结果,但想听见李国楼慷慨陈词,可是李国楼退缩了。看来让李国楼做谈判特使,只能和英国人讨价还价一番,改变不了八项卖国条款实质。
“皇上,臣有话要讲,臣不同意李国楼的看法。”翁同跨前几步,一下子把李国楼挡在身后。好狗不挡道,乱吠的狗,闪一边去。
翁同洪亮的嗓音:“皇上,这一次英国公使威妥玛是在理取闹,这次突发事件只是死了一个翻译而已,哪会走到两国兵刃相见的地步?我们怎么能同意英国人的这么多礼要求,我坚决不同意签订这份条约,要顶回去,我就不信没有公理了。”
李国楼横跨一步,欠身道:“皇上,臣也有话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