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蝴蝶还是墨水(1/2)
约翰终于如愿以偿的扇动了自己的翅膀。按照混沌理论里的说法,因为未来是多种事件的结合,充满了不可测xìng。所以现在一个小小因素的改变,就会对未来产生巨大的影响。而最直接、最形象的描述便是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最早的提出是一位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EdwardN.Lorentz)1963年在一篇提交纽约科学院的论文中提出。最初,说的是一只海鸥扇动翅膀足以引起永远的天气变化。在之后的演讲和论文中,海鸥变成了更有诗意的蝴蝶。“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约翰正是在听了教授关于这个理论的描述,而产生了扇动翅膀改变命运的想法。并且yīn差阳错之下,一步一步的出乎意料的成为了被称为最接近神的人兰德先生的学生。
约翰不知道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甚至不知道学习兰德先生的中国功夫要花掉几年的时间,甚至不知道可以从兰德先生那里学到些什么。只是,现在的约翰是高兴和兴奋的,因为自己扇动了翅膀,龙卷风将在未来肆虐,既定的命运将被改变。
然而,约翰不知道的是。在关于命运的讨论中还有一种说法。
一条非常宽阔的大河,比如说长江,在这样巨大的一条河流里投入一些东西,比如说一桶红sè的染料,会在投入的地点产生影响。比如说把一桶红sè染料倒入长江,会把倒染料所在地的江水染成红sè。这种变化非常明显,而且巨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大量江水的冲刷下,这些变sè的江水会迅速的被冲淡,最终消失在滚滚东去的长江里,就像你从来没有往长江里倒过染料一样。
而命运就是一条非常宽阔的大河,不知道有多宽,不知道有多长。而对过去做出的改动就像是向命运这条河流中倒入红sè的染料,虽然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冲淡,最终消失,并不能引起命运之河的改变。
这种说法后来被人演绎成向命运之河中倾倒墨水,只会在当时把河水变成黑sè,但是很快就会在命运长河的冲刷下,消失的无影无踪,就像从来没有倒过墨水。
很可惜,约翰并不知道这种理论。因为这种理论是小范围的存在于一些人群中,并不像蝴蝶效应那样出名。
所以,当约翰自以为扇动翅膀可以引起一股龙卷风的时候,并不清楚,他可能只是在命运长河中倒入了一瓶墨水,而不会对命运长河产生任何影响。
约翰不知道,所以约翰很幸福。
圣约翰?阿勒德斯,我们的火人,非常高兴的跟随兰德先生走了。
就在都灵郊区的一座古堡里,经过几个设计非常jīng妙的暗门和长长的地下通道之后,是一个非常现代化的电梯。这种环境让约翰有一种很科幻的感觉,感觉就像是要进入美国的某个研究基地,绝密的那种,就像五十二区那样的。约翰有点儿小兴奋。
约翰跟随兰德先生走入电梯。电梯缓缓的向下降落。约翰不知道这电梯到底降了多深,感觉着电梯的速度很快,在运行期间也没有任何停顿,但是却用去了1分多钟的时间。如果按照约翰记得在哪里看到过一个关于电梯速度的报道,好像电梯最快速度达到17米/秒,说这个速度已经让人感觉很不舒服了。而眼下这个电梯就让约翰感到很不舒服,也许真的达到17米/秒,照1分钟来算的话,岂不是下降了1000多米?约翰心里暗暗嘀咕,这位兰德先生在跑到地下1000多米的地方安家啊?
“这里以前是个矿井,具体的深度我忘记了,最深处据海平面大概是1200米左右。所以电梯速度比较快。”兰德先生好笑的看着有些不安的约翰。
原来是个矿井,你不早说。害我瞎担心。约翰心里腹诽不已。
“还好,兰德先生。只不过我之前没有乘坐过这么快的电梯,所以感觉有些…怪异。”约翰斟酌着自己的用词。知道了这是矿井让约翰心里好过一些。1200多米的矿井虽然蛮深的,但也不算稀奇。要是一个人莫名其妙的自己向地下挖了1000多米搞了个基地,而且这个人还是被称为最接近神的人,这样就有些让人觉得担心了。矿井?那还好。
“兰德先生,我原先听教授说您是在阿尔卑斯山里的某处隐居的,您怎么…”约翰趁机向兰德先生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严格的说,这里的确属于阿尔卑斯山。”兰德先生微笑着说到,“只不过,这里不算是我隐居的地方。”兰德先生神秘兮兮的说着。
“这里是你的训练场所,你将在这里学习我教给你的各种功夫,这里的设施齐全,各种保健恢复措施都是世界顶尖级别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