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江面追击(1/2)
为了更早的适应翻涌的江水,孙翊选择了水路而行。虽然风险较大,行程艰苦,但是好在一路上畅通无阻,虽然是逆水而上,但是速度也要比陆路快上许多。
虽然孙翊原先设计的各种训练因此而取消,但是在船只上演武,倒也别用一番趣味。
只不过如今江东水军远不如荆州发达,尤其是黄祖为了备战江东,战船极好。整个江东几乎所有的jīng锐战舰都在前方周瑜的掌控之下,这就给孙翊想要走水路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三国志》说楼船可载兵三五千人,这话当然是牛皮上天。但是想来载兵千人倒是很有可能。即便这样,在古代那航海技术并发达的年代,这楼船也无疑成为了水面上的巨无霸,威风凛凛,气势巍峨。
没有搞到那“航母”级别的战船——大楼船,孙翊东拼西凑,倒是也鼓弄来了五十多条艨艟,斗舰之类冲锋的小船。大点的装载二十多人,小点的装十几个人,这些破烂不堪,根本无法用于水战,已被周瑜淘汰了的战船倒是也能够容得下那八百“求亲军”。
这战船跟“求亲军”的武器、装备、伙食相比显得比较寒酸。而且毕竟是行驶在江面上,即便是有停靠的地点也少能购买到肥猪享用,所以将士们每rì只能享用着随身携带的干粮。听着凄苦,但是将士们却是开心无比。
吃了那么久的肉,让他们简直都快吃吐了,这回重新回到过去吃干粮的rì子,反倒是觉得这干粮比肉更加有滋有味。
只看江面上,五六十艘快船迎风而上,将士们摇桨累得满头大汗,却是个个jīng神抖擞,面露欢颜,嘴里还在高声喊着什么歌。
包括孙翊在内的这些人可以说没有一个有音乐天赋,全都是些公鸭、破锣嗓子,喊起来简直就像噪音。不过当这八百人的声音聚合在一起时,就显得令人震撼不已。洪亮的声音就好像是滔滔江水,起伏不断。
再加上那铿锵有力的词曲,抑扬顿挫的语调,虽然他们自知很难听、很不雅,但是看到他们的主将孙翊也跟着他们一块大声唱的时候,无疑是给了他们巨大的信心。
他们不知道这荡寇中郎将孙翊什么时候竟然鼓动出了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歌,就连陆逊听后都是拍手称赞。不过他们都知道的是,孙翊将军说过,这歌名叫《三项纪律八项注意》。
此时阳光斜照,在这严冬寒风中竟然有了一丝温暖的气息。长江之上,本是雾气腾腾,能见度不过一二里。可是如今时值冬季,北风不断,雾气早已被刮散,而且江面上不生草木,可谓是视线畅通无阻。
就在这时,忽然有几个眼力很好的士兵大喊起来:“船!前面密密麻麻的有无数船只!”
陆逊跟孙翊同乘一艘比较大的艨艟之上,可以说在这些人中,就属他们两人身子骨最弱,所以把最好的条件留给了他俩。可是即便如此,两人又何尝遭受这样的大罪?呼啸的北风不断吹袭,让两人的眼睛都难以睁开,吹得脸都有些肿大。
此时两人听到这样的一声叫喊,刚开始只是一声,随后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这样说,两人半闭的眼睛就好像被电击了一样,猛的张开。
果不其然,孙翊涨目而视,果然见前方不足十里的地方密密麻麻大小船只连成一片,尤其是最中间的那一艘大楼船足有二层楼那么高。比起其他小船的那种看得模模糊糊,这大楼船就显眼的很多,甚至最前面那迎风摆动的大旗都看得一清二楚。
两方舰队都是全速前进,虽然孙翊一方逆水而上速度不快,但是对方疾驰而来,很快便到了四五里地的距离,更可把那些船只看的清清楚楚。
只见那大旗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邓”字,张牙舞爪的很有几分霸气。尤其是足有六七百艘艨艟护拥那艘大楼船呼啸而来,当真是气势不凡。
孙翊看看自己脚下这艘连战斗能力都失去了的艨艟,再看看对方,更是羡慕不已,暗道:“这他娘的跟个航母舰队一样,等老子以后有了资本,定然要搞七大航母舰队,霸占所有有水的地方!”
随即淡淡的问陆逊道:“伯言啊,我怎么不记得咱们军中有位姓邓的将军。不过看这气势,想必也是我水军中的一位上将!”
相比于孙翊的那种轻松写意,陆逊就显得面sèyīn沉了许多。虽然他和孙翊一样,也是第一次行军,但是不同的是孙翊的过去十几年是生活在21世纪,而陆逊则是千真万确的这个时代的人。
而且他虽身在府中,却是心怀天下,表面上看起来简简单单,实质上对江东及其附近的军事战略都是有所了解。
他的眼神不如孙翊那样好,可是看到那个“邓”字后,一下子震惊起来,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迎上心头,沉吟道:“不对……这好像不是我江东水军……”
“什么?”孙翊震惊的一下子跳了起来,两颗眼珠子瞪得像两颗核桃似的盯着陆逊。
就在这时,朱然所乘的那艘船靠了过来,还没靠近,朱然就双足猛的用力,一下子就跳到了孙翊和陆逊所在的这个艨艟上。而他的脸sè,比陆逊还要难看。
朱然经历过真刀真枪的战争,对于各方势力,要远比孙翊和陆逊两个了解很多。他顾不得因猛然受力而左晃右晃的船,大口喘着气,急切的道:“不好了!叔弼,对方来人,是江夏水军!领军之人很有可能就是黄祖手下的大将邓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