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真假醉汉(1/2)
经过一场战役,“求亲军”还剩七百多人,不仅消灭了江夏的三千jīng兵,更是截获了对方六百多艘战船。
所有的人脸上都是洋溢着兴奋的笑容,他们已经抛弃了原先那些破旧的船只,而是登上了这些当世最为先进的江夏战船。
此时孙翊、陆逊、朱然、徐盛等人都是在那一艘宽敞明亮的楼船中。行驶在江面上,简直安稳的像在地面上一样。
这艘楼船看上去气势恢弘,登上去更是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船上,大桅和前桅,垂直的张着四扇大帆,高峙的船头斜桅,垂直的张着两扇三角帆,吹满着饱满的西北风,使得大船全速航行。
“……当看到那几千人大军被文向牵着鼻子消失在视野之后,我便下令出军夺船。那船上原也有二百多看守的士兵,但是哪里想到竟然如此不堪一击,我虽是攻方,却未损失一兵一卒,就将他们全部消灭!”
说话的正是朱然,正给他们讲述着他那断敌后路的战事经过。这一仗打的漂亮,即便是朱然是跟在孙策身边比较亲密的人,也从未经历过这样一种一面倒似的战役。先前的那种忧心忡忡早已是消失全无,此时兴奋之sè溢于言表,正得意洋洋的给大家讲着。
孙翊和陆逊都是面带微笑的侧耳静听,只是徐盛xìng子直爽,不像他们两个那样隐藏的极深,也激动的如同朱然一样,急切的问道:“那赵揽是怎么回事?他可是分兵千人逃了回去……”
朱然露出了一个不屑的表情,鄙夷的道:“哼,那姓赵的,也不知道是怎么当上个副将的,简直就是个酒囊饭袋。
当初看到他们那一千人来势汹汹,我还以为会有一场恶仗呢。哪里想到我军杀出,冲杀不过一炷香的时间,那赵揽就被我等的气势给吓蔫了,竟然弃兵投降。无可奈何,没有了战事,只好占领了船只,控制了那群降兵。
哎,要不是最后还能痛痛快快的大杀一阵,恐怕要憋闷死。”随即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个失望的神sè。
孙翊打了个饱嗝,轻轻笑道:“义封得了便宜还卖乖。此番战役,定计者为伯言,当为头功。不过你此战也是居功至伟,为我等解决了后顾之忧。!”
朱然脸sè少见的一红,淡淡的笑了笑,心中却很不是滋味。
战场功劳,出谋划策者为首功,冲锋陷阵者为次功。虽然朱然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看到陆逊那一副文弱书生的样子,心中却是一百个不服。
“没错,这次定计的人确实是你陆逊,可是这次战役能够保全我全军将士xìng命的是谁?是我朱然!如果这次不是我朱然抵挡住了赵揽的进攻,那么这些船只都保不住,到时候这荒山野岭当中,任你jīng兵强将,又如何能够存活?”
朱然虽然表现的很平静,但是心中却无疑有了些不满。
对于朱然这种名将的忠心度,孙翊根本就不会有一点的担忧。这楼船中不仅布局雅致,而且食物丰盛,更有美酒佳肴。
孙翊虽然不胜酒力,但是出战告捷,他心中极其高兴,便索xìng多喝了几杯,此时又举起了酒杯,开怀笑道:“伯言之谋,文向之武,义封之稳。有诸位的相助,我‘求亲军’怎能不所向披靡?我等大事何愁不指rì可待?”
孙翊这才喝了七八杯,舌头便打不了转,说起话来都有些含糊不清。而话语中的意气风发,却是表露无遗。
朱然埋头饮酒,好像是开玩笑似的道:“叔弼此言差异,我之勇武可不比文向差上半点!”
“哈哈。”陆逊的酒量根本就不是孙翊能比,几人饮酒半个时辰,却依旧是头脑清晰。他心思敏锐,已经隐隐发觉了朱然有些情绪的波动,赶紧出言圆场道:“义封能文能武,当然不比我等弱上一分。只是叔弼所言之稳,才是最着重的一点。”
正所谓:“借酒消愁愁更愁。”朱然本来心中就有些愁闷,这几酒就下去,消愁的情绪一下子便好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涌上心头。
他手中握着那个铜sè酒杯,目不转睛的盯着它,就好像在鉴赏一个传世文物一样,醉醺醺的有意无意道:“哎……当初叔弼还是吴侯府中的一个公子哥,那一rì吴侯带领我和其他三十五个兄弟到府中守株待兔,抓捕刺客,正是我的急中生智,才有了那‘只言三语毙五人’的传说。
再后来,在没有任何一人看好他的情况下,我毅然抛弃了吴侯亲兵的地位,跟随叔弼从会稽行往吴郡,这才有了那响彻江东的巡查使地位。即便是那‘五百乱贼独然过’都是我传出的消息。
再后来到达吴县平乱‘上方山’,我等没有人手士卒,还是我朱然从父亲那里借兵两千才终得成功。所以我认为,这文武之道,好像丝毫不弱于稳字半分吧?”
朱然的话本想是说给陆逊听,好反驳他那种“文武”不如“稳”的观点。但是孙翊虽然喝多了,脑袋晕乎乎的,但是还没有到达不明事理的地步。听到朱然这番话,豁然心中大惊!
孙翊这才知道,原来在朱然的心中对他的一些作为已经是有了深深的不满。在江东之地,能跟关羽、张飞,吕布、张辽,孔明、庞统之类响当当的人物相比的并不多,朱然、徐盛虽然算是一方名将,但是跟他们的距离还是要差上太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