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修路计划(1/2)
关于修路的问题,的确是一项非常重大的决议。不过孙翊从来都不是那种优柔寡断的人,既然是志在天下,那么一切能够做到的准备,就必须要尽全力完成。
因为他知道,战争并不仅仅是战场上的战斗,政治、经济、信息、民心等等原因都可以一场战争成败的重要因素。粮草无疑是经济中最重要的那个部分。
尤其是古时粮食的运输十分困难,相比于几乎无法更改的运输工具,主要便是道路不通畅所带来的难处。
普通的道路,运送粮食至少要损耗一半;若是道路差些,比如当年诸葛亮北伐,需要大量的粮草,而粮草的消耗,有三成是用在前线的军士食用,而其他七成竟然是路途的损耗!这简直是一个触目惊心的天文数字!
当孙翊下定决心重修江东的所有官路,打造出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的命令下达之后,无疑是得到了广大文臣武将的热烈反响。因为所以人都明白,一条通顺的大路给人民生活带来的便利。
然而有多少欢乐,往往便会带有多少忧愁。这一rì,张昭协同顾雍、陆逊、朱治、周瑜四人一同面见孙翊。因为这巨大的支出,实在是让张昭这个长史有些吃不消。
张昭为首,几人尾随,面见孙翊。对于孙翊来说,这四人无疑都是十分信任的人。张昭、陆逊、周瑜这三人自不必说,朱治在孙权夺权的最后关头做出的正确选择,也足以让他在孙翊心中赢得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这也就是张昭会叫上他这个吴郡太守的原因。
命令是孙翊下午从吴侯府中下达,而晚上,这几人就匆匆的赶来。
孙翊就好像是提前预料到了一般,已经提前设宴等待着几人。只是他本来的预料也就是张昭和陆逊前来,因为他主要是把江东财政的问题交给了他们二人掌管。但是没有想到这张昭竟然又叫来了军中的灵魂人物周瑜和吴郡的太守朱治。
见到孙翊设宴款待,张昭丝毫没有露出什么喜悦,依旧是眉头紧皱,一脸的沉重。见到孙翊,几人坐好之后,也不说话,张昭直接递给了孙翊一个账本。
孙翊有些诧异,不明所以他直接递给自己一个小本本是什么意思,不解的问道:“子布这是何意?”
张昭眉头拧紧,沉声道:“主公,这……是老臣与伯言整理出来关于修路花费的账目。”
“修路的花费?”孙翊有些惊奇,没想到这短短的一下午,他竟然能整出这么一个账本来,不禁饶有趣味的翻看了一下。
然而刚看到第一页,他就吓傻了眼,揉了揉眼睛再看一遍,这才确信自己没有看错。
“总计二十万金!”
这尼玛在开什么玩笑?孙翊完全就呆愣住了,账本“吧嗒”一声落在了桌几上,嗔目结舌的看着张昭。
张昭毕竟是老臣,而且自从孙策请他出山那天起,就是地位尊贵。今天他对孙翊这样冒然的一个决定颇为愤慨,见到孙翊的目光,脸sè变得更是难看,竟然冷冷的扭过头去。
虽然孙翊是君,他是臣。可是毕竟张昭的地位在那,而且他还是孙翊的老师,这样的举动倒也没有让大家感到太过诧异。
陆逊毕竟心向孙翊,不好见到他尴尬,只好开口帮他解围道:“大哥,如果真要便通我江东的道路,恐怕这二十万金都是保守的数字。”
“二十万还保守?”孙翊先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回进而又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陆逊清了清嗓子,一五一十的道:“没错。我江东一共六郡之地,若想统计出一个确切的账目,一个下午实在难以完成。这个数字都是依照我吴郡的道路状况作为依托判断,进而推算出来的。
但是要知道,吴郡的道路可以说是我江东六郡中最完整的道路,所以若真要彻头彻尾的修路,花费远远不是这个数字。”
若是花费这么大的一笔钱财花费在修路上,的的确确是不值得。尽管孙翊知道,修路这是造福百年、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但是此时……发展才是硬道理,造福的事……还真是没有资格去想。
即便孙翊有办法弄些钱财,但是这么大的一笔数字,是绝对不可能冒然使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