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黄雀在后(1/2)
虽然心中很是不愿,但是答应过的事情又着实难以拒绝。在来之前,孙翊已经了解过了这魏公子到底是什么人。
如今孙策领会稽太守,但是他只是个挂名而已,会稽的大小事务都是由本地的功曹所决定掌管。王朗掌控会稽时,虞翻官任本地功曹,后来孙策占领了会稽,继续任用虞翻为功曹。但是他毕竟是降将,而且孙策不可能像王朗那样把会稽的大小事务都牢牢的抓在手里。于是长史张昭便给孙策出了一个主意:再任命一个功曹。
如果说太守官职相当于后世的书记,那么功曹就等于后世的市长了。书记不在,任命了两个市长,也就可以起到一个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作用,而且还有利于分权,使权力不会过于统一。可以说张昭这一招用得很漂亮。
汉代,尤其是末期的官职任命大多数是举荐制度,当然这也就注定了大部分的官员都是出自大家士族。如今到了东汉末期的江东也毫不例外。虞翻为首的虞家和魏腾为首的为家是会稽本地最大的两个家族,这两个家族庞大到在此地好像只有对方的存在一般。细数江东四大家族,这虞家和魏家竟然悉数在列。
既然虞家的族长被任命为了功曹,那另一个功曹的名额也就注定是给了魏家的族长魏腾。
不过魏腾为人耿直,办事认真,处事果断,虽然是举荐为官,但是很有才干,时rì不多,就把会稽打理的井井有条。
而这所谓的魏公子正是会稽功曹魏腾的儿子魏明。
“在下魏明,见过三将军!”
当李得贵把魏明引到前厅时,孙翊已经在主位就地等待了。孙翊见这少年十六七岁的年纪,仪表堂堂,见到了自己也是坦然自若,不禁让孙翊暗赞一声,且不说他人品如何,单是这份见识就让他暗然生敬。
“魏公子不必多礼,请坐。”
“谢三将军!”魏明款款而坐,大大方方又不失风雅。
“不知魏公子前来,所为何事?”孙翊也不过多废话,直接开门见山。
魏明一愣,没想到孙翊竟然这么直率。一般人见面都要先客套的互相吹捧几句以示友好,然后再徐徐展开议题。没想到这三将军竟是毫不客套,直奔主题。其实他哪里知道坐在他对面的孙翊不仅不懂这其中的规矩,而且他压根就没想过要帮什么忙,他过来见面完全是为了应付一下场面。
好在魏明毕竟是出身世家,也见过些场面,加上他反应不慢,也就赶快适应了孙翊的节奏,笑道:“在下听闻三将军在张长史处求学,实在钦佩不已。世人皆知张先生学问jīng深,通古博今,然而却是对学生异常苛刻,三将军能做好他的学生真是吾辈的楷模啊。”
这几句吹捧不显山不漏水,毫无虚伪做作之嫌,让孙翊听了很是舒服,不过却并没有放在心上,漠然道:“吾等年轻之辈,刻苦努力本就是正道。”
听到这话,魏明赶紧正襟危坐,好像受到了老师前辈的指点一般,拱手敬意道:“三将军所言极是,在下听之着实愧疚不已。”
他从袖口一个jīng致的盒子中拿出了一柄巴掌长短的短剑,双手持平,大大方方摆在了孙翊身前的小几前,说道:“前些rì子在下从一位吴郡的商人手中偶得了这把短剑,今rì拜见三将军,又着实没有什么上得了台面的礼物相赠,索xìng便借花献佛,将它赠与将军罢。”
魏明拜访孙翊之前已经做好了功课,他已经了解到孙翊从来没有过会见来宾的先例,而且从来对黄白之物嗤之以鼻。他也曾绞尽脑汁,但是所背负巨大的压力让他不容再有更多的时间去挖掘更多的办法。
看着那柄自己家族的祖传宝剑,魏明的心中说不出的肉痛。
孙翊见这短剑不过五六寸长,外面银白sè的剑鞘在阳关下闪闪发亮,不过这显得过于jīng致的造型对见惯了刀枪棍棒的孙翊来说就显得太过儿戏了一点,这剑甚至连美观装饰的价值都没有。
孙翊轻蔑一笑,也不说话,只是勾着嘴角淡淡的看着魏明,显然并不打算收下这奉上的礼物。
魏明心里暗暗发慌,这可是关乎他一家老小上上下下数百人生死存亡的大事,可万万出不得办点差错,小心道:“三将军可知上古十剑?”
孙翊心头一惊,莫不是这很不起眼的短剑还是一把宝剑?上古十剑?名头好像还很大啊。
见孙翊摇头,魏明感觉成功的希望大增,赶紧正襟危坐,一一道来。
原来那上古十剑分别是圣道之剑之轩辕夏禹剑、仁道之剑之湛卢、帝道之剑之赤血、威道之剑之泰阿、诚信高洁之剑之七星龙渊、挚情之剑之干将、莫邪、永诀之剑之鱼肠、尊贵无上之剑之纯钧、优雅之剑之承影。
其中任何一把宝剑皆是开天辟地,震惊中华之作。其中有一把剑是战国时期的铸剑大师欧冶子为了越王所制,他使用了赤堇山之锡、若耶溪之铜,经雨洒雷击,得天地jīng华,呕心沥血耗时三十载而成。这把剑身长五寸六分,小巧jīng致宛如匕首,却削铁如泥坚固无比。
魏明只是简简单单的叙述了一番,并没有说明眼前这把剑的名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