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回 慰问(1/2)
而且西方国家的zhèng fǔ都是老百姓选出来的,必须保护每一个老百姓,而士兵也是从老百姓中间来的,如果zhèng fǔ敢不管这些被俘的士兵,第二天就得被老百姓赶下台。”
“官府是老百姓选出来的?”“被老百姓赶下台?”田瑜、吕卿候和庄继华觉得自己的脑容量不够用了,这些闻所未闻的奇谈怪论让三人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了。至于那些土著士兵,大多都不知道李首长说的是什么。
看着三人一副惊异的表情,李维斯也觉得自己讲得太多了,“mín zhǔ”、“共和”这些东西对十九世纪的中国人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他们根本理解不了,而且光复军以后实行什么样的政体还没有最后定论,现在也不宜在老百姓,尤其是读书人中间传播这些思想。于是他也不再多说什么了,看了看手表,对庄老板说道:“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去乡下的吧!”
田瑜也站起身,向李维斯拱手作别,“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rì听了大人一番话,也让学生受益良多。大人既然还有公务在身,学生便不多加打扰了,就此告辞。学生一先对西洋事物多有兴趣,大人也是见多识广之人,rì后有机会学生还想向大人多多请教!”
田举人想与李维斯,或者说幸存者多做交流,李所长当然十分欢迎,便邀请前者以后有空的时候来区zhèng fǔ做客,到时候双方再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探讨。
※※※※※
更不要说一月二两的军饷,人死了还帮忙赡养老人抚养幼子,如此优越的条件,让整个新安县范围内老百姓参军的热情空前高涨。各镇的征兵工作也从硬行摊派变成了争抢,负责征兵的“人民代表”家的门坎也快被人踩破了,说情的、送礼的,二十一世纪的一幕提前一百多年出现了。三百人的员额,各镇加起来一共送来了五百多人,为此总政和总参联合对送来的新兵进行了甄别,制做了详细的士兵档案,把所有身体条件不符,如体质弱的,有传染、jīng神等疾病的,抽鸦片的;家庭条件不符,如是家中独子的,未成年的,年龄过大的都统统清退回家。
除了阵亡的一百三十一人,光复军另有五十七人因为各种伤残也必须退出现役,关于这些人的出路,管委会也专门进行了讨论。伤残军人由zhèng fǔ负责安置,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至于怎么安置,不少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谭非提出让伤残军人以后在各工厂企业或者zhèng fǔ部门负责看大门的工作,因为这些土著士兵大多没什么文化,也没有一技之长,就算进工厂当个工人怕都不合格,所以谭副主席才提出,安排伤残军人来干这种在原时空一般都安排给老头的工作。不过这个方案遭到马当归、魏博之、申行时等一干军中首脑的反对,魏博之指出,“如果把伤残军人安排到这样的工作岗位,实际上是把伤残军人定位为废人。这些伤残军人目前都只有二十多岁,以后还有几十年的岁月在等着他们,如果让他们去从事看大门的工作,这会造成他们在新社会中一直处于一个很低的社会地位,这对他们是不公平的。”
“而且我们的军队会发展壮大,现在的土著士兵也会职务越来越高,而伤残军人看到他们同时入伍,留在军队中的占友地位越来越高,也容易造成他们心理不平衡。”申行时对魏博之的观点进行了补充。
“我们必须抛弃伤残军人是废人的观点,”马当归总结了一下几人的意见,“这些人为我们的事业流了血,就应该得到应得的奖赏,就算有一些肢体残障,只要不影响智力和行动能力,就可以把他们让到更重要的工作岗位。”
这时留守参谋部的作战处长杨波也发表了意见,“等我们开始建立乡镇基层政权的时候,完全可以把这些伤残军人安排到地方上担任派出所长或者人武部长。在原时空转业军官有能力的一般都转到公安部门,我们也可以照搬这一办法嘛!”
“杨波同志的意见很有建设xìng!”主席黄凡丁也表决支持军队首脑们的意见,“我们现在本身也很缺乏基层干部,这些伤残军人的忠诚度应该没有问题,到了地方上也能让我们更好的掌握基层政权,而不会让地方上的豪门大户把我们架空。”
“这些人本身也是本地土著,和地方上的大户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怎么才能保证他们不会和地方上的大户勾结在一起,和我们玩欺上瞒下这一手呢?”吴逸之出于对土著和地方宗族势力的戒心反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