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5.第385章 可能是个误会(1/2)
第385章 可能是个误会
老沈喉咙里发出嗬嗬嗬的声音,一仰头从钱币垒成的小山上栽倒下去。
这一幕让所有人都惊掉了下巴。
无论是林逸还是汪强,对“粽子”下手那是绝不含糊。
可当对面是个活生生的人的时候,他们还是会有所考虑。
没想到阿昌出手如此果断,一招毙命。
就连从小在美帝那边长大,见识过“美式居合”的白璐,也被阿昌刚才这一下给震撼到了。
敏吞脱离了危险,刚才被老沈攥在手里的那块金属,不偏不倚的落在了他的怀里。
惊魂未定的他抱着这东西就往大伙中间跑。
林逸他们几个迎了上去,扶着敏吞走下钱币山。
阿昌离得太远,只能眼睁睁看着那块金属板被林逸他们拿到手里。
“我还当是什么呢,算我看走眼了。不过,你刚才出手那一下是真的够及时。不但救了敏吞,也救了我们大伙。”
铁锤上前把阿昌从棺材里扶了出来。
沐家世代忠君报国,镇守滇南,直到最后一位“黔国公”沐天波,也是为了保护南明永历皇帝,最终战死在了缅甸。
隆起的那一面上,赫然刻着四个行楷书体的大字:
“丹书铁券!”
后面用隽秀的字体,刻着这块“丹书铁券”的来历。
这种东西最早出现在西汉高祖时期。
林逸拿过“丹书铁券”,走到了阿昌身边。
即便是有铜锈,可上面的铭文依旧清晰可见。
“林老板,我要找的东西已经找到了,这里面的东西任你挑选!”
明明是个石头匣子,为什么会装入木箱入殓?这有点不合常理。
此刻,林逸他们手里拿着的,就是其中的半块。
阿昌自从拿到了那块丹书铁券,已经完全对莽白墓中的一切失去了兴趣。
“据我所知,大明曾为沐家御赐过两次‘丹书铁券’,西平侯沐英手里有一块,后来随其下葬。
刘邦在位时,封了七个异姓王,一百四十三个侯爵。
参照虎符,刘邦制作了丹书铁契,赐给了有功之臣。
“割爱谈不上,我纯粹就是觉得这东西入不了我们法眼,是不是老三?”
“丹书铁券”从出现那一刻开始,就成了“催命符”。
他们将其视作重振国祚的象征,也是一种警示,只可惜,到最后他们也没能把这块“丹书铁券”带回去。
它不仅仅是曾经为大明镇守滇南,威震中南半岛的沐家,身份的象征,更代表着强盛时期的大明的国力和威严!
这块经由永乐皇帝之手,御赐给沐家的“丹书铁券”,或许可以算得上是南明遗老遗少,对曾经那个强盛的大明朝仅存的念想了吧。
“大哥,这可能是场误会啊!”
放在他头顶和脚下陪葬的几口木箱子,也被盛怒难平的阿昌给打的四分五裂,里面的陪葬物散落在棺材内部。
“喏!这东西给你了。”
原来这块“丹书铁券”是永乐皇帝,赐给沐英的儿子-沐晟的,以嘉奖其远征交趾,立下战功。
当初,从缅王手里换回永历帝的那件东西,就是这块“丹书铁券”。
钱升拿着这块“丹书铁券”仔细观察了一番。
结果,好景不长,刘邦刚刚登基坐殿八个月,就先后处死了臧荼、韩信、彭越、英布等开国功臣。
“没错,人有失手马有失蹄,咱们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直到莽白死后,把它带进了自己的棺材里,同时也把大明最后的希冀带进了棺材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