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第252章 迅速降温的“大片热”,被看衰(1/2)
第252章 迅速降温的“大片热”,被看衰的二吴
这一天,吴渊和林伟聊了很多。
他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了解到了电影院这个行业的各种内幕,以及发展方法,裂变模式。
聊得越多,他也越明白了,不是专业人士玩不转电影院这个行业。
电影院线虽然不算密集劳动业,但和文娱产业这种几十个员工就能贡献数亿产值的行业相比,还是很“密集”了。
如果按照林伟的规划,到了2015年,光影时代院线下辖180家左右的影院加影城。
其中除了影城都会是直营,影院的话只有三分之一会是直营,剩下的三分之二主要都会以加盟商为主。
做加盟有好有坏。
好处是在裂变阶段,开放加盟的话品牌方能够以少量的钱,获得大量的加盟店,扩大自身品牌影响力。
在大家都在抢占市场的时候,谁的店多,肯定谁更容易被大众记住和选择,占据的市场也更大。
但坏处就是,加盟店注定了水准会参差不齐,哪怕品牌方派遣专业人士把控整个开业环节,培训员工,但终究加盟店的自主权利更大,开业运营一段时间后,什么糟心事都能搞得出来。
充满笑料,同时又带有狂野奔放气息,诙谐中透着侠气的三位马匪带来的故事,还是蛮能让内地观众接受的。
靠着两岸三地再加上韩国的票房,这部电影最终能获得7500万左右的票房,也难怪至此之后,周捷伦就更加坚定了要走演员这条路了。
吴渊是真不在乎业内那些电影人们最近的各种唱衰言论。
接下来的几天,《好家伙、坏家伙、怪家伙》的票房依旧涨势喜人,平均日增票房1500万,上映七天累计票房破亿,让无数内地电影制片公司都跌破了眼镜。
从开场的火车大劫案,到一路上针对这伙日本军官的各种阴谋诡计,三人内部的勾心斗角,每个剧情都很有趣。
现在一年全国能有200家新电影院开张,每新开一家,那就少一家市场。
像《疯狂的石头》《谁的青春不迷茫》这种小成本搏大收益的电影,似乎才符合当下内地电影市场的发展。
可这点坏处是可以克服的!
现在正在全国进行高速扩张的院线品牌,不管是万达还是金逸又或者大地、时代等等,也都是走的直营和加盟并重路线。
张国榕的《好家伙、坏家伙、怪家伙》已经顺利在内地大规模上映了。
现在是百年难得一遇的院线蓝海,基本上开一家电影院半年时间就能回本,然后就躺着赚钱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会在韩国非常受欢迎,甚至成为韩国人眼中的经典爱情片之一
也不知道韩国的影迷为什么会这么喜欢这部电影。
这两部电影可都是号称投资过3亿的,一个3.5亿成本,一个3亿成本!
就算两位导演都是混过好来坞的,想要指望这两部电影亚洲甚至全球卖到10亿人民币以上的票房,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有了这位专业人士加盟,吴渊的院线计划也算是正式驶入快车道了。
港台的,内地的导演都试了一圈,也只有张一谋做到了几部大片都没亏本,吴渊做到了《画皮》亚洲大卖。
剩下的其他“大片”,全都是指望的海外票房才回了本,包括《画皮》也是这样。
首度担任导演并自导自演的处女作都这么赚钱了,那后续再拍不得起飞了?
只要《不能说的秘密》不会影响到《好家伙、坏家伙、怪家伙》的票房就行。
他连着给吴渊打了好几个电话,话里话外就是在询问吴渊对《地心引力》有没有信心,这部电影能不能创造大卖的票房。
不是吧,光影时代怎么又做了一部破亿票房的电影啊?
怎么光影时代的电影票房破亿就和喝水一样简单?
吴渊自己的电影票房破亿就算了,毕竟是国际大导,内地票房过亿对他来说都算是成绩很一般。
林伟就打算在一线城市主要搞直营店,到二线城市就直营和加盟两条腿走路,三线地级市干脆全都开放加盟,不做直营店了。
你不赶紧扩张,找加盟商尽快开影院占据市场,那市场就被其他品牌给抢走了。
要是《地心引力》和《赤壁》也都亏本了,那他的华语大片计划可以说算是彻底完蛋了,估计接下来几年内地都不会有公司敢做投资过亿的大片,只敢做点小成本电影了。
在看到计划书条理清楚,头头是道的情况下,大手一挥,全力支持林伟的工作,除了给钱外,基本完全放权,任由他来折腾。
虽然西部片可能对内地影迷来说有些陌生,但没关系,一部电影的好坏从来都不是根据风格来判断的。
很多人对明年将要上映的《赤壁》和《地心引力》都幸灾乐祸了起来。
内地电影公司的投资脚步都谨慎了起来,打算多尝试拍一些小成本的喜剧片、爱情片,不再盲目的想要搞大片了,这玩意不是一般人能碰的。
招加盟商就不一样了,只需要派遣一个三五人组成的团队,和加盟商实地考察选址,做开业指导,提供设备购买的支持,培训员工,对接影院资源,一家店就能开起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