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第167章 痛斥苏子涛,震慑全场(2/2)
陈铭说着,重新站直身躯,反正他打定主意了,在这次砺剑计划中绝对不能默默无闻,闹出的动静越大越好。
“夭折?怕输你穿什么军装,做什么军人?”
“做课题的时候都想着把最简单的一些东西研究出来,写到上面,包装成自己的成果,那这样的课题做与不做又有什么意义呢?”
现在,谁反对,谁就是固步自封,谁说困难,谁就是不思进取。
“的确是我们准备不充分,大家回去再准备准备,下周我们上文化课时再讨论。”
“众所周知的事情,随便去基层部队拉一一位老兵同志都能给你凯凯而谈的观点,写入课题中,你不害臊嘛?”
题目都已经定了,人家指出短板,指出方向不对,又有什么可反驳的?
就在所有人,都已经倾向陈铭的时候,刚才讲完,一直坐在那里不讲话的陈铭,重新抬头看向苏子涛。
科大学生是厉害,可他们终究只是学生啊,范围扩这么大,上升到国际层次,不局限于部队层次。
其他部队过来的老兵,更是目光火热的盯着陈铭,痛快啊,太痛快了。
“无法把控的结局,就可能会导致我们的课题中途夭折,我认为还是脚踏实地的好。”
“今日,我们退了,明天就再也没有前进的可能。”
就比如戴眼镜的苏子涛,低头沉吟半晌,才仰头看向陈铭,带着一丝质问的语气反驳道:“你说的信息战,只是范围性,国际性,如果课题朝着这种方向延伸。”
“随便选几个方面,深入的探讨,交流,结合实际出发,怎么就不能定义了?”
这能不能把控,好不好把控,跟人家陈铭刚才的理论,有半毛钱关系嘛?
定课题题目的时候,怎么就想不到问问呢?
考虑信息战的时候,怎么没有想这么全面呢?
那冲动的模样,就差当场拜把子了。
不是对人对事,而是对这次交流组的重视程度,让他产生了偏见,认为部队过来的人帮不上什么忙。
“广延性,多变性,交叉性,立体性,破坏性,分散性,机动性,连续性,这几个方面不都和信息战有关?”
“信息战怎么就不能跟合成作战相结合了?”
“又能往哪里退?”
“还什么最终的结果可能会夭折,夭折又怎么了?先辈们搞学术,搞研究,搞尝试,可曾怕过夭折?”
“在近代史上,宣传战,心理战,起到的作用还小吗?”
“笔锋都无力,还指望有傲骨,有面对面的勇气嘛?”
“打仗,仅仅是战场上枪对枪,炮对炮吗?那是战争最后的形式,不是唯一的形式。”
组长魏文博尴尬的咳嗽两声,内心的震撼更是差点将他所有的认知冲垮,同样也认识到自己先前的确是小气了点。
更何况。
招牌式的推眼镜动作,也没了,彻底被陈铭说的哑口无言。
没错,就是底气不足。
“我们可以假设,将作战分为物理域,信息域和认知域,其中认知域包括人的知觉,理解力,信念,价值观,判断和决策等等心理精神维度。”
“都解散吧,今天没什么任务安排。”
若是最终的内容,没啥参考价值,或者过于浅显,到导师那就会直接被打下来。
“困难这个词,谁都能说,唯独军人不可说,因为军人的职责,所面对的,远远不是困难就能形容。”
课题研究方向,最终申请,敲定,题目的设定,都是他们那帮科大学员在主持,部队过来的人只是负责提供基层经验。
因为陈铭说的对,他们课题的题目提到了信息战,本身的高度已经被抬升了。
“作为一名未来的指战员,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反以为荣,有难度就不做了?”
人家对于信息战,合成化,了解的程度并不低,七组来这么一个人。
可这次,是直接痛斥一些人的思想,痛斥他们的懦弱。
还是说他们当时脑子里面,根本没有区分信息战和信息化军队的能力?
“课题研究不是哗众取宠,学术和研究,讲究的是实用,如果信息战的范围理解定义那么大,最终的走向,只会让我们无法把控。”
“他们的手段,你又知道多少?能应对多少?”
更何况这个苏子涛三番两次针对自己发言,其程度,已经超出讨论交流的范畴,陈铭觉得有必要给他上一课。
七组还是第一次在文化课上,部队过来的人,稳压科大学员,并且还压的死死的,服服的。
他们还只是震惊,陈铭今天的这番言论,所引起的轰动远不止这些。
一整个组的文化交流中断,突然推迟一周,上面的导师怎么可能会不关注呢?
这可是大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