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第197章 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沸腾的(2/2)
第一次参与这种救援行动,他完全能够理解陈铭那种迫切的心情,当年他刚参军时,又何尝不是如此?
这就是现代化部队救援,援建的速度。
“这是命令!!!”陶晟毫不犹豫的打断了陈铭后面的话。
外界的人刚来到这里时,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
下姚村,一夜之间变成了废墟,心里最难受的还是这些老人,一辈子的心血啊,几十年为自己遮挡风雨的家乡,沦为一片废墟。
哪怕重建,对他们来说,也远远没有原来的好。
面对陶晟的命令,陈铭叹了口气。
劝慰道:“孩子,你该休息休息了,这样下去,你自己会垮的。”
陈铭神色多少有些不自然,这时候跑过来,他能不知道干什么嘛?
“萌萌,你带着这么多老乡过来做什么?”
“少跟我扯那一套,救援固然重要,但老子的兵,那也是一条命,哪怕伱不加入龙牙,只要你还没离开,就归我管。”
全国各地无数的民众,紧张的盯着乌盖山泥石流的灾后救援工作的进展。
英雄,是永不过时的话题。
想到这里,陶晟轻叹了口气。
还好,救援工作进展非常顺利。
决堤的江口先用沙袋堵,后来用卡车堵,最后实在不行,把货轮凿穿底部堵上,当货轮也不行时,几十万的战士,用身体去堵。
旁边下姚村的老人看到这一幕,都心有不忍了。
有大批量部队的同志,过来参与清除工作,由于外界的道路还没打通,大型机械没法进来,全部都要靠人力来完成。
有伟人曾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她是怎么跑过来的?
“小兄弟,谢谢你了,要不是你把我当家的从泥石流中背出来,我都不知道以后的生活该怎么活下去了。”
能在第一时间排除万难赶到受灾地点,将这里的情况传到外界,让各单位有足够的准备时间。
可救援是军人的职责,根本用不着感谢,尤其是还特意跑过来。
“这小子,还真能拼。”陶晟嘴角勾出一丝笑意,望着陈铭的背影,喃喃细语。
发生了太多令他遗憾的事情。
但,这次受灾的并非只有下姚村一个,要是照他这么干下去,身体非垮在这里不可。
救援过程中,一上午见过太多的惨状,缓缓神也不错。
“军人叔叔,你好。”
受灾的新闻是掩盖不住的。
鹭岛的媒体单位,战区的宣传部,援助基金会,民间搜救团,等等人员大量涌入了下姚村。
傍晚时分。
“老爷爷,您真的不用担心我,我的状况我心里有数,救援刻不容缓,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
让救援工作不走歪路。
不止他们鹭岛新闻电视台在进行拍摄,东部战区宣传新闻部的柴舒窈,同样也来到了这里。
乌盖山外围的通道终于被打通了。
伸手指向陈铭白天已经清理出来的那片区域,沉思片刻说道:“等下拍摄的角度就从那里开始,那个位置相对来说比较干净。”
在他们进行采访,进行慰问期间,任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里的村民,超过绝大部分的人,没有过多的讲述灾难的苦,没有过多的哭诉生存的艰难。
所以,看到今天陈铭的表现,他绝对不会允许类似的事情发生。
陈铭并不知总队的想法,在两位“门神”的陪同下,回到临时搭建的帐篷内。
“叔叔,我妈妈已经脱离危险了,我爸爸让我来谢谢你,还有他们,这些叔叔伯伯,婶婶姐姐,都要来谢谢你。”
称他是下姚村整个山村的恩人,是黑暗午夜里的一道曙光,是勇敢跳入泥石流救人的孤勇者。
陈铭说着,拿起刚脱掉的外套,重新穿在身上,起身就走。
他目前的状态,没办法向其他人解释,休息下也好,经历连续的救援,就算身体上不累,精神上也的确疲惫了。
陶晟把眼一瞪,对着身后两名火刀小队的成员招了招手。
只见最初被他救的那个小女孩萌萌,小脑袋伸进了帐篷内,看到陈铭在这里,脸上立刻挂上了甜甜的笑容。
“你小子搞什么鬼?非要把自己累趴下,也躺到医务室才甘心?”
陶晟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战友,被洪水带走,那是他一生的痛苦回忆,一生的殇。
准备把外套脱掉,抖一抖上面的土块,灾区水源紧张,洗衣服,估计是不可能有那个条件了。
这样是避免民众在救援时,情绪太过于激动,无意间会扰乱救援进程。
伴随着道路打通,陈铭他们带领的龙牙,以及后续过来的支援部队纷纷撤到二线,该机械化单位上场了。
“等下有救援车,装载车,过去的时候拍的话效果更佳,但是切记,转镜头时,千万不要朝着远处转,就对着附近的帐篷,营救点。”
看得出,这位应该是下姚村辈分挺老的一位,像他这种年龄,对于家乡的感情,远远超过年轻人。
于颖皱着眉头,呵斥了一声。
“你怎么跑过来了?”
听到指令的两名火刀成员,也全程目睹了陈铭拼命救援的过程,对于这种舍生忘死的精神,他们心中只有两个字:钦佩!!
“陈队,走吧,你确实该休息了。”听到总队的指令,两人轻声劝解。
“尤其是部队军人的休息区,军人的状态,是最能从侧面展示灾区情况的。”
“专门去找一些在这次受灾后,影响不大的乡亲,或者家人被顺利营救,劫后余生的那种。”
这里的人民和上面部门首长不会忘记,从他过来就一直听当地的居民称赞人民子弟兵,称赞陈铭,这些都是不可掩盖的事实。
快走几步,来到帐篷外一群村民的跟前,立正,抬手敬礼。
下姚村的救援行动依然在进行。
陈铭作为有着几十年生活经验的人,当然不可避免的有过这种想法,救援是真,急切是真,但,借势,也是真。
“萌萌,带爷爷,叔叔伯伯婶婶都回去吧,我要继续去参与救援工作。”
反而话里话外,都在夸赞一名军人。
还有人说:“要了解一个民族,就要看他们崇拜的英雄是谁。”
显而易见,从下姚民众的口中,过来的媒体单位,终于找到宣扬的突破口。
这可不是虚假宣传,是民众的心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