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第3章(2/2)
小纪氏嫩白的指尖儿戳儿子眉心一记,道:“秦家峥哥儿是不错,你多跟他来往。你大哥没个正形,成日就知道打打杀杀,功课一塌糊涂,跟着他能学出什么好?”
宋嘉诺有些不乐意:“母亲不知道,学里同窗都喜欢大哥。”
小纪氏道:“去学里是为了学功课,别的都是虚的。等以后你金榜题名,人们也喜欢你,都恨不得跟你交往呢。”
宋嘉诺刚要说话,宋嘉语道:“我听娇姐姐说,秦家规矩可严了。你们这样吃酒,父亲都气得打你和大哥,峥哥哥肯定也受罚了呢。”
宋嘉诺没反驳,也没说别的。
小纪氏叹口气,命丫头传早饭来。秋晨微凉,宋老太太便令小纪氏与儿女用过早饭再去请安,省得冷风朔气地冻着。
其实,小纪氏有所不知,这事儿还是宋嘉言跟老太太提的,宋嘉言道:“二妹妹一入秋就穿上夹袄了,这几天又有些咳嗽,还有二弟也是小小年纪,早上天寒,不如让他们用过早饭再来请安呢。”
事关自己的小孙子,宋老太太一口便应了。
小纪氏忽而心下一动,脸上神色渐渐舒缓,见老太太没什么事,便温顺地告退了。
宋老太太微微叹了口气,辛老太太笑:“大姐怎么忽然叹起气来?”
“看老大媳妇这样,我就发愁。”姑嫂关系向来融洽,宋老太太本就没什么心机,也不大存得住话,叹道,“我跟永福命不好,亲娘早早过世了。到了我的让哥儿言姐儿这里,又是这样。”
辛老太太劝道:“大姐这是哪里话,我看外甥媳妇懂规矩有礼数,人也生得伶俐,还有语姐儿诺哥儿,个个都是好孩子。”
“孩子都是好孩子。”宋老太太没什么心机,却不缺阅历,“我自小在后娘手下过日子,这亲娘后娘的差别,我一眼就能瞧出来。你看刚刚让哥儿给她请安,她那张脸拉的,也不知让哥儿哪里碍着她的眼了。”说着,又叹了口气,“幸好我还活着呢,也能多照看两个孩子。”
辛老太太只得道:“让哥儿他爹也不是个糊涂的,大姐莫要担心。孩子转眼便是大人了,我听说城里人都成家早,让哥儿今年十二,转年也十三了,大姐给让哥儿相个好媳妇,便齐全了,以后小夫妻定能过好日子的。”
这倒是说到了宋老太太的心坎儿上,老姑嫂两个又欢欢喜喜地说起孩子的事来。宋老太太很惦记娘家子侄,对辛老太太道:“这三年笙哥儿筝姐儿守孝,笙哥儿好生念书,以后叫老大给笙哥儿弄个差事,孩子也就出息了。”
辛老太太道:“笙哥儿是个老实胚子,看他自己吧。他若是那块儿料,大外甥亏不了他,若不是那块儿料,也别去够自个儿够不着的东西。”
“看你说的。”宋老太太是个护短儿的,“我看笙哥儿就很好。”
两人正说着话,小纪氏去而复返,后面还跟着武安侯府的两个婆子,宋老太太倒是认得的,笑道:“这不是张妈妈、李妈妈吗?你们怎么有空来了?”
二人恭恭敬敬地行过礼,张妈妈笑道:“我家夫人吩咐奴婢们过来给老太太与舅老太太请安,今秋庄上送了些土物儿,夫人说送来些给老太太、舅老太太、姑娘、姑爷和哥儿、姐儿们尝个鲜儿。”
原本武安侯夫人与宋老太太是死不对眼的,宋嘉让宋嘉言的生母大纪氏生前没少受宋老太太的气,武安侯夫人一提起宋老太太,以往都是用“那乡下婆子”来代称。还是后来宋嘉让宋嘉言兄妹渐渐长大,有兄妹二人劝和着,如今两个老太太见面儿还能说上几句话。
人家送来东西,宋老太太场面话也会说几句,道:“劳你们夫人费心想着了。”
张妈妈笑道:“还有一事,我家五姑太太回来了。夫人说,若是得空,想请哥儿姐儿过去,一家子热闹热闹。”
宋老太太笑道:“这可好,我们言姐儿跟她五姨母的情分最好了。”对小纪氏道:“既然是你娘家妹妹回了娘家,不如明儿你就带着孩子们去热闹一日,也给你母亲请安。”
小纪氏面露难色:“正想跟老太太说呢,仁德郡王府刚下了帖子来,说是明日菊花宴,邀媳妇去赏菊花。我不知五妹妹回了侯府,已接了郡王府的帖子。”继而一笑道,“老太太有所不知,我与五妹妹闺中时情分最好,便是后日去,五妹妹也不会怪罪我的。”
宋老太太有些不高兴,没理小纪氏,对张妈妈道:“既然这样,大太太明日是没空闲了。我家言姐儿明日必去了,就这么回你们夫人吧。”
张妈妈笑道:“是,奴婢记得了。”
打发走了两个妈妈,小纪氏方柔声道:“老太太,郡王府的菊花宴,各家的夫人小姐们都会去,嘉言嘉语年纪都大了,错过未免可惜。”有时,小纪氏真不晓得老太太的脑袋里在想什么,姑娘大了,总该有自己的交际。郡王府的花宴,帝都闻名,是各家姑娘交际的好机会。至于五妹妹纪嫣回娘家之事,什么时候去不行,又不差这一日半日的。
宋老太太冷冷道:“你带着嘉语去就是了,言姐儿肯定去见她五姨母的。”
小纪氏无法,只得道:“这是张妈妈她们送来的礼物单子,请老太太过目。”
“行了,你去看着安排吧。”宋老太太不耐烦道。
小纪氏早习惯了老太太的态度,便顺势退下。
中午吃饭时,宋嘉言听到五姨母回帝都的消息,果然十分高兴,道:“老太太,我过去跟五姨母住几天才好呢。”
宋老太太对纪家人其实没什么好感,便是与武安侯夫人也是近些年看着孩子的面子才有所来往,不过,老太太却很喜欢纪家行五的姑娘——小纪氏的妹妹纪嫣。有时,老太太闲了还会胡思乱想,觉着若是当初嫁给儿子的是这位五姑娘就好了。
听宋嘉言这样说,宋老太太也没反对,笑道:“你亲姨母,又是你外祖母家,住几天就住几天。”笑看辛竹筝一眼,“只是,你走了,筝丫头要闷了。”
辛竹筝笑道:“我每日过来跟姑母和母亲说话,哪里会闷呢。”来帝都不过数日,辛竹筝已入乡随俗,改娘为母亲了。
宋嘉言笑:“那我少住几天。”又拉着辛竹筝的手道:“筝姑姑有所不知,我五姨母嫁人这些年,一口气生了三个儿子,她可喜欢女孩儿了,结果偏偏生的都是儿子。以前,五姨母怀着三表弟时,还派人把我接到她家里去,就盼能生个女儿呢,生出来又是儿子。”宋嘉言边说边笑,引得辛竹筝也笑了起来。
宋老太太指着宋嘉言笑:“陈家单传了好几代,就盼着人丁兴旺呢,别说三个儿子,就是五个,人家也不嫌多。”
这也是纪嫣颇受婆家喜欢的原因,实在太旺家了。
其实,姐妹几个,纪嫣算是嫁得最差的。她庶女出身,当初武安侯夫人有意让纪嫣给宋荣做继室,结果给小纪氏抢了这桩亲事。最后,纪嫣嫁了京郊的大地主,家里万顷良田,不愁吃喝,不过,排场富贵着实无法与武安侯府相比。
陈家家势虽差些,纪嫣却是因此得福。
纪嫣是庶女出身,到底也是武安侯府的庶女,陈家恨不能将她供起来,更不必提什么婆婆拿捏媳妇的事了,绝对甭想。再加上纪嫣颇知眉眼高低,出嫁这些年,一口气为三代单传的婆家生了三个儿子,直把陈家人乐得颠颠儿的,拿纪嫣当个活宝贝。
宋嘉言每次见纪嫣,都觉着纪嫣才是真正有福气的人。比起一无所出的嫡长姐纪闵、早逝的二姐、远嫁的三姐以及如今的小纪氏,纪嫣的日子过得最顺心。
对于一个女人而言,婆家尊重,夫妻和睦,更无妾室碍眼,实在是福气天赐。
晚间,小纪氏将侯府送来的土物以及娘家五妹妹回帝都,连带仁德郡王府的菊花宴,一并与宋荣说了。
宋荣温声道:“倒是叫长辈记挂着咱们,你备些东西,明日一早叫嘉言他们带去。”
小纪氏笑道:“这个我已经虑到了。”接着拿出礼单来递给丈夫,“老爷看,可还妥当?”
宋荣一目十行地看过,道:“这些孝敬岳父岳母极好。还有,五妹妹家三个哥儿,你另备一份给孩子的东西出来。”又道,“五妹妹嫁得虽是不远,也并不是经常来往帝都。郡王府的菊花宴,下晌也就能结束了。我早些从衙门出来,回家接你们,晚上咱们过去一趟。”
小纪氏道:“老爷在衙门当一天差,会不会太累了?”
“无妨,若今天只叫孩子们去,明天你再去,尽管五妹妹大度不计较,那也太失礼了。”宋荣道,“郡王府的宴会虽是要紧,不过,这种宴会多了去。五妹妹是你娘家妹妹,好容易回娘家一趟,亲戚之间本就该多走动。”
“我知道了。”小纪氏笑,“我也许久没回去看望母亲了。说来,我们姐妹五个,五妹妹的福气是最好的。”
宋荣眼中泛起一抹笑意,捏住小纪氏的下巴,低头在那嫣唇上香了一口,调笑:“怎么,柔儿觉着嫁给爷的福气差了?”
小纪氏自知失言,粉拳捶上丈夫的胸膛,将身子倚过去,轻声道:“老爷明知我不是这个意思。”宋荣不论容貌才干,都不是陈家妹夫可比。小纪氏一心一意爱慕宋荣,但是,如今,她越发觉着摸不着宋荣的心了。尤其随着宋荣步步高升,偶然间宋荣的一个眼神便能将小纪氏瞧出冷汗来。
宋荣那双璀璨的眼睛,似能将人的心事一眼望穿。
第二日一大早,用过早饭后,宋嘉言辞了老太太与舅婆,便命丫头婆子带着她的衣裳衾褥及惯用的东西,与宋嘉诺上了马车。
宋嘉让在外头骑马。
宋嘉言不放心宋嘉让受过伤的屁股,探出车窗外问:“哥,你要不要进来坐啊?”
宋嘉让常挨揍,宋荣给他的药都是好药,如今伤已好了大半。宋嘉让晃着手里的牛皮小马鞭,道:“外头冷,脑袋进去,我没事。”
宋嘉言说:“你小心啊,哥。”这才坐回车厢,将窗子关牢了。
宋嘉诺安慰宋嘉言说:“大姐姐,父亲给的金疮药很好用,我屁股都不大疼了,大哥哥肯定也快好了。”
宋嘉言笑问:“二弟,昨天有没有带个厚垫子去上学啊?”
宋嘉诺小脸儿微红,一本正经地说道:“就大哥和阿嵘带了垫子。”幸亏他没带垫子去,大哥和阿嵘都被同窗笑话了好久呢。真的好丢脸哦。
“死扛着去坐那硬板凳,不疼吗?”
“我还好。就是秦峥哥,前天我跟大哥都没去上学,我听阿嵘说,秦峥哥挨了重罚,课业一日都未耽误。”宋嘉诺很担心地说,“昨天看秦峥哥的脸都是白的,大冷的天,秦峥哥衣裳都汗湿了呢。”
宋嘉言道:“这样啊,应该送些药给秦峥呢。”
“昨天傍晚,大哥就让方子成拿了咱们家的药送去了呢。”宋嘉诺望着宋嘉言,问,“大姐姐,你不去郡王家的赏花宴,没关系吗?”
宋嘉言一笑:“这类赏花宴,一年中不知有多少,春夏秋冬,哪个时候没有胜景呢。再说了,帝都之中,权贵无数,郡王、亲王、公主、公侯,随便找个名头儿,多少宴会办不得,以后机会多着呢。倒是五姨母,并不是经常回帝都,还有三位表弟,都是咱家的亲戚。本来就住得远,并不经常来往,所以他们来了,爹爹才会叫你和大哥跟学里请假,去外祖母家呢。亲戚家,只有多走动,才能越来越亲。若是久不见面,再亲的亲戚,以后也不亲了呢。”宋嘉言笑,“不过,像太太已经接了郡王府的帖子,郡王府地位尊贵,不去也不好。好在都是亲戚,晚一些时候去也无妨的。”
宋嘉诺本就是个非常聪慧的人,说:“所以,父亲落衙也会去,是吗?”
“对啊。”
两人说着话,不多久便到了武安侯府。
门房早得了吩咐,又是姑爷家的公子小姐到了,连忙出来奉承。及至二门,便看到纪文媳妇韩氏带着丫头婆子出来接了。
宋嘉言笑着迎上去,行一礼道:“怎么大舅母亲自出来了,我们小辈怎么当得起?”
韩氏握着宋嘉言的手,道:“在屋里怪闷的,我就出来瞧瞧。”
宋嘉让宋嘉诺都与韩氏见礼,韩氏笑:“老太太一大早就念叨呢,赶紧进来吧。”
宋嘉言一进武安侯夫人的屋子就知道韩氏为何气闷了,纪文的二房小章姨娘正带着两个儿子在武安侯夫人这里说话呢。
说来章家原是武安侯府家生子,自家女儿生得貌美,入了武安侯的眼,成了妾室,后来生下二子一女,绝对福气不浅。
武安侯没有嫡子,庶长子纪文很得武安侯的看重,章家因此脱籍成为良民。接着章家又想方设法将家中一女献予二皇子,机缘巧合,章氏女颇得二皇子欢心,继而,二皇子给章家人捐了官。如此,章家又进一步。
再说,武安侯没少为纪文费心,为纪文聘当朝礼部侍郎韩钊家的嫡幼女韩氏为妻。
韩家是东穆国有名望的书香人家,家族中出过五位阁老、三位尚书,余者低品官员更是无数。武安侯为长子寻了这样一门亲事,可谓用心良苦。
韩氏身为嫡幼女,虽在家略为娇宠,规矩却半分不差。可惜,夫妻二人感情并不算和睦。纪文对生母章姨娘及章家极为尊敬,章姨娘的确是纪文的生母,但,在韩氏眼里,哪怕章姨娘生了纪文,到底只是姨娘。若将姨娘如同武安侯夫人一般对待,礼法何存?
因此事,纪文不喜韩氏。
章姨娘更是不懂事,因韩氏对她不冷不热,远不及对武安侯夫人敬重,生怕儿子会因此忘了她这亲娘,竟从章家弄了个如花似玉的侄女小章氏来,给儿子做了二房。
武安侯因此事深为震怒,无奈生米煮成熟饭,且如今章家早不是先时的家生子,真闹出去,武安侯府脸上也不好看,只得同意。
韩氏大为恼怒,当着武安侯与纪文、武安侯夫人、章姨娘的面儿便说了:“若真有骨气,何必非要寄在嫡母名下充作嫡子?沾够了嫡母的光,觊觎家中爵位,还要如此惺惺作态,真叫人恶心!”说完,便扶着武安侯夫人走了,走到门口还回头瞟章姨娘一眼,说一句,“姨娘就是姨娘,什么时候成了正房太太,再在我面前摆太太的谱儿吧!不然,我们韩氏女的眼里,什么都能容,就是容不下奴才秧子充大辈儿做主子!”当下把章姨娘骂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自此,纪文就没进过韩氏的房门。
韩家规矩严明,韩氏已经嫁了,为家族名誉计,并不容她和离。不过,韩家子弟争气,武安侯府也不敢亏待韩氏。韩氏便安安稳稳地住在武安侯府,每天陪着武安侯夫人理理家事,或是婆媳两个一道说笑看戏,日子过得悠闲自在。
宋家兄妹一到,屋里顿时更热闹了。
兄妹三个见过长辈,奉上礼单,又与表兄弟们都见过。如今屋里有纪文的两个庶子,纪闵带了自幼抚养于自己膝下的庶长子李行远来,再有随纪嫣过来的三个儿子,再加上宋家三兄妹,满满一屋的孩子们,只宋嘉言一个女孩儿,倒格外宝贝了。
纪嫣拉着宋嘉言的手看了好半天,笑道:“母亲,你看咱们言姐儿,我这才半年不见,又长高了许多,越发地出挑了。”
宋嘉言笑:“五姨母看我,自然是样样好的。”
武安侯夫人笑:“不只是你五姨母看着,就是我看着,我家言姐儿也没有一样不好的。”尤其宋嘉言眉眼之间,多有肖似其母之处。
纪闵笑问:“嘉言的年纪比远哥儿大一岁,倒比远哥儿高大半头呢。”又问,“怎么就你们来了,你家太太和嘉语呢?”纪闵倒不是故意有此一句,这种场合,本该是小纪氏带着孩子们过来的。没见到小纪氏,纪闵自然好奇,又是在自己娘家,便问了。
宋嘉言忙道:“太太昨天不知道五姨母来了,就先接了仁德郡王府的帖子。仁德郡王府的小郡主与二妹妹向来极好,因此,今日二妹妹便随着太太去了郡王府。太太说早些回家,待爹爹落衙,再一道过来。”
纪嫣笑道:“又不是外人,我常回来,就是四姐明天再来也一样的。衙门里差事肯定忙的,倒让你爹爹这样奔波。”
宋嘉言笑:“这有什么奔波的,住得又不远。再说了,五姨丈也来了,爹爹自然该过来的。”
纪嫣一笑:“现在,就差你三姨母一家子了。”
这边女人们说着话,余者宋嘉让跟纪嫣的大儿子陈玉、二儿子陈方玩耍。另一边,宋嘉诺在同纪文的二子纪延喜、纪延福安安静静地说话。
小章姨娘忽然悄声细气地凑过来,轻声问:“诺哥儿要不要去瞧瞧你姨外祖母?”自从章姨娘把小章姨娘弄进门,便失了武安侯的欢心。等闲时候,武安侯并不允许她出院子。
宋嘉诺一愣,还未说话,纪延喜、纪延福已大声嚷嚷起来,奶声奶气地:“表哥,咱们到祖母那里去玩儿吧?”
武安侯夫人的脸当时便沉下去了,厌憎地看小章姨娘一眼,淡淡道:“诺哥儿若是想去,便去吧。”
宋嘉诺的脸红成一团,摇摇头说:“等母亲来了,我再与母亲一道过去吧。”
宋嘉言移步过去,笑着将宋嘉诺带到武安侯夫人面前,道:“祖母常说,二弟这模样跟我爹爹少时是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二弟才去学里念书,常得先生夸赞,灵秀得很。”
武安侯夫人一把年岁,尽管不喜小纪氏与章姨娘,到底不会与孩子计较,笑道:“这样啊,诺哥儿学到哪里了,跟我说说。”
宋嘉诺心下忐忑,看宋嘉言一眼,宋嘉言握着宋嘉诺微凉的小手,微微浅笑。宋嘉诺心下稍定,便跟武安侯夫人说起学里的事情来。
韩氏直接命纪延福、纪延喜的乳母嬷嬷将人抱到章姨娘那里去,再带了小章姨娘出去,一直出了主院儿,韩氏吩咐身边的管事婆子:“给我堵了这个贱婢的嘴!”
小章姨娘叫都未能叫出一声,便被两个强有力的婆子堵嘴按在了地上,韩氏面无表情,道:“掌她的嘴!”
韩氏大家出身,嫁进武安侯府虽然与纪文夫妻不和,不过,武安侯夫人喜欢她,韩氏一直在帮着武安侯夫人料理家事,在下人眼中颇具威严。她吩咐下去,婆子虽觉棘手,亦不敢不照做。
直到婆子将小章姨娘那张如花似玉的小脸儿打成猪头,韩氏方命停了。
韩氏令婆子把小章姨娘抽成个猪头脸,扔回院中,不再叫她出来现眼。自己转身去了厨下,看一看午饭安排,方又去了武安侯夫人的院里。
纪嫣已跟宋嘉言说起来:“我听说了,西山的观音寺最灵,言姐儿跟我去拜拜,盼我给你生个妹妹呢。”
宋嘉言既惊且喜:“小姨母又有身孕了?”
纪嫣身子并不非常明显,抿嘴一笑:“这三个猴子在家里,真跟天魔星似的,你三弟年纪还小,我本想隔上几年再要的。”
纪嫣日子过得顺意,尽管是庶女,但纪嫣是自幼失了生母,养在武安侯夫人身边的。且这门亲事,也是武安侯夫人亲自为她选的。武安侯夫人闻言一笑:“听听,这叫什么话。孩子都是天意,还容你什么时候想要、什么时候不要?”
纪嫣握着宋嘉言的手:“我就想借借我家言姐儿的光呢。”
武安侯夫人笑:“去吧去吧。叫言姐儿陪你一道去。”
“言姐儿,再陪姨母住几日,这回肯定能给你生个妹妹的。”纪嫣信心十足。
武安侯夫人已是笑得不成了,纪闵心下微酸,捏一把纪嫣圆润的脸颊,笑道:“我就等着你给我生小外甥女了啊。”
纪嫣笃定道:“这回定成的。”
中午大家热热闹闹地用了一餐饭,男孩子们都在武安侯夫人这里休息,宋嘉言陪着纪嫣回院里午休,武安侯夫人笑着对韩氏道:“你也辛苦了,回去歇歇吧。”
韩氏并不推让,行一礼后便退下了。
纪闵对武安侯夫人道:“言姐儿越发出息了。”
武安侯夫人欣慰:“可不是吗,这孩子,有灵性。”刚刚小章姨娘鼓动宋嘉诺之事,宋嘉言的反应多么机警。宋嘉言与小纪氏关系平平,宋嘉诺是小纪氏的亲生子,那样尴尬的局面,宋嘉言并没有对宋嘉诺落井下石,反是立刻将宋嘉诺带到武安侯夫人身边说话。这不仅仅是保住了宋嘉诺与武安侯夫人的脸面,更重要的是表明了宋家对武安侯府嫡系的态度。
武安侯夫人是宋嘉言嫡亲的外祖母,哪怕武安侯夫人并无亲子,宋嘉言也不可能令武安侯夫人失去颜面的。再者,就宋嘉言本心,也极厌恶章家之所作所为,在宋嘉言看来,章家不会有什么大出息,并不值得笼络。便是纪文,如此宠妾灭妻,得罪妻族韩家,将来武安侯爵位到底如何,还得两说。
母女二人说了许多话,及至下晌午,宋荣携小纪氏、宋嘉语一并来了,大家又聚在一处说话。
宋荣给武安侯夫人请过安,便去前院书房见岳父大人。
武安侯夫人与小纪氏其实没多少话好说,不过是些客套话:“你今天既然要去郡王府,定是累了,明日来是一样的,自家姐妹,哪里还会与你计较这个呢?”
小纪氏笑:“五妹妹虽嫁得不远,到底不在帝都,平日里,我也惦记着五妹妹,恨不能立时来瞧一眼才放心呢。”
纪嫣笑:“多谢四姐姐惦记了。”纪嫣少时抚于武安侯夫人膝下,与小纪氏关系本就寻常,当初武安侯夫人原本属意她嫁入宋家,结果这桩婚事被小纪氏抢了。虽然如今纪嫣的日子过得极是舒心,不过,若说心里芥蒂全消,也有些骗人了。
客套几句,便没什么话说了。
宋嘉言道:“外祖母,屋里有些闷了,我想去园子里逛逛。”
武安侯夫人向来喜欢宋嘉言,怎会不允?“就知你是个闷不住的,加件衣裳,去吧。”
宋嘉言这样一开头,男孩子们更不愿意闷在屋里陪大人们说话,都嚷嚷着要出去玩儿,武安侯夫人全都应了。不一时,屋里就空了大半,宋嘉言在侍女的服侍下系好披风,问宋嘉语:“二妹要不要一道去?”
宋嘉语摇一摇头:“我有些怕冷,大姐姐去吧。”
宋嘉言便自己走了。
小纪氏原有心想去生母院中去看一看,以往武安侯夫人都会主动开这个口,不料今日武安侯夫人仿若得了失忆症一般,竟只字不提。
宋嘉语小小年纪,却很知母亲心事,既无人说,她便一脸天真地开口:“外祖母,我想去看看姨外祖母,可以吗?”
武安侯夫人脸色淡淡:“章姨娘的事,如今我做不得主。福儿,你去前院问侯爷一声,看侯爷是个什么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