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耽美 > 花季雨季 > 第十七章 渴望认识社会

第十七章 渴望认识社会(2/2)

目录
好书推荐: 在一起 将猥琐进行到底 晃晃悠悠 奋斗(上下) 特种兵皇妃 小执着 极光之恋(极光之恋原著小说) 妩媚航班 不换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村干部领他们走访了几家。这里农民住的是“干打垒”土屋,房间很阴暗,从外头进去,要过好一会儿眼睛才能适应。萧遥看到屋里粗糙的家具、简单的用品,想到自家精致的红木桌椅。方便快捷的微波炉等,心里好不安生。饱受凤吹雨淋太阳晒的农民一年到头辛苦劳作却生活在贫困线下,自己不农不工,却在享受着现代化的生活!

走访了农家后又去参观小学。山区小学的情景是这群深圳中学生想象不出的。如此低矮的校舍简陋的教室他们哪曾见过!大家注意到,课桌上摆的“铅笔盒“大多数是注射剂之类的包装盒,用的是最最普通的铅笔和圆珠笔。而深圳的学生。有自己的家庭电脑,派克笔也一支接一支地买,几千元的“快译通”和“walkman”也不当回事。今天,他们第一次觉得自己奢侈了。当场,同学们自发地开展了为“希望工程”捐款活动。他们说,只要我们少买一件衣服,少上一次娱乐场所。少花一点零用钱,我们就可以供他们上学。让我们这些特区的哥哥姐姐为山区的弟弟妹妹们尽一点力吧。

社会调查已经开展了好些年,可组织学生到山区调查却是第一次。起初,校领导还担心学生会因此嫌弃农民、厌恶山区,看到他们争先恐后地为希望工程捐款,老师们欣慰地笑了。

中午,同学们吃自备的干粮,因为事先老师说过不要麻烦老乡。同学们吃自己带来的汉堡包,高级饮料时,发现这里人吃的是稀饭。问他们中午怎么还喝粥,他们说三餐都是这样。当地干部说,他们粮食不够,只能熬粥吃。因为饭太稀,吃完后碗都不用洗,甩几下就干净了。

同学们愕然。他们根本没有想到特区周围还有许多为吃饭犯愁的农民。深圳的报纸上登过,特区的猪天天在过年!酒楼饭馆每天不知要倒掉多少鸡鸭鱼肉和白花花的大米饭,连依靠这些“泔水”喂猪的人都深感痛心!看到山区人的生活,大家心情很沉重。他们生活在特区,看到的是本地和邻近地区的富裕生活。不知周围还有这么贫穷的地方。他们对“贫困”感到陌生,对落后的山区、朴实的农民知道得很少。他们第一次切切实实地感到,浪费粮食太罪过!他们之中没有人不会背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名诗,可是深解其意,懂得珍惜劳动人民血汗的又有几人?如果不是亲眼目睹老乡们的饭食,他们哪有这种切肤的感受!

同学们把自己的食品分给山村小朋友。娃娃们拿着食物欢天喜地地回家交给父母。这情景让人看了鼻子发酸。

同学们的这些体会正是教师们所期盼的。

吃过午饭。同学们坐车去下一个点。

车在广深大道上奔驰,一路上可以感受到欣欣向荣的改革之风迎面吹来。改革开放为这里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下一个点是边境线上的仓新村,一个被誉为“最富裕的村庄”。仓新村又是“特区中的特区”,连特区居民进入村子都必须让武警战士查验证件。因为这个村与香港新界只有一河之隔,当年许多村民就是从这里逃往香港的。

来接他们的是仓新村的村长,一个亿万富翁。这一点他自己也不保密。人却还是一副农民相。村长的“坐骑”是“劳斯莱斯”小轿车。

同学们问:“劳斯莱斯是目前世界上最豪华的小轿车,香港也不是很多的。你怎么也坐上了?”

村长大手一挥:“有能耐就能坐!我这个身份就配这车!我们跟外商谈生意,这车也代表我们的经济实力。总不能还叫我骑着单车去和外商谈生意吧,那不把人家吓跑了!

村长的骄傲自豪溢于言表。

村长十分热情地介绍仓新村的历史:“解放前这里饿死许多人。解放后,一连串的运动,仓新人都跑到香港去。六七十年代当我们成天喊口号、搞运动时。人家都在发展经济。仓新村地域特殊,但解放后对这特殊地域却没有相应的特殊政策。香港看见这边搞不完的运动。只有一句话:‘神经病’。仓新的变,是从政策的变开始的。我们卖地,这是一开始的做法,现在我们不卖了。还设法买回一些地。现在主要是开厂,办企业。因为富起来了,当年跑过去的人又想回来了。

同学边走边问:“你们一年收入多少?”

“说不清。”

“说不清?”

“有劳动收入,有股份分红,有责任田收入,有副业收入等等。”

“你们村已经这么好了,那还有什么问题吗?”

“不但有问题,而且问题还不少呢,这就是当年出去的人口归问题。现在内地还在搞什么‘农转非’,我们这里却在要求‘非转农’,当年想方设法去了内地或香港的人,现在都希望能回老家落户,这个问题就很不好解决。

在仓新村.全部是别墅式的洋楼。别说香港,就是日本、美国也没有一个村的人能全部住上这种房子。看到这。想起上午参观的贫困山区,真是天壤之别。村里还有个土政策,凡是男丁,年满18岁可分得一块宅基地。村长有四个儿子,盖了四幢别墅。他乐哈哈地说:“现在,别说让我去香港,就是让我去美国定居,我也不想去!

随同而来的外国教师elizabeth小姐十分惊讶:“中国农村这么富?”在她的观念中中国农村全是茅草屋和老黄牛。

萧遥说:“上午看的那个现象是不正常的。要改变的。这里才是正常的,农村就应该这样!”

晚上,好客的村长一定要留老师同学们吃晚饭。盛情难却,恭敬不如从命,村长在村里的酒楼摆了20桌宴席,全是海鲜。余发觉得他们古水材的富比起仓新村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两个村庄分别处在贫富的两个极端,有比较更有感触。大家都认识到‘天时地利人和’是各项建设的根本保证。广东要追赶四小龙,这个任务是光荣而艰巨的。

过去电视电影中提到哪位发了财见了世面,常用的合同是“去了一趟深圳”“买卖做到了深圳”等等,以此来显示他的实力。这一两年。这类台词不太见了。深圳已不再是人们心目中的唯一选择了。深圳的周边城市如东芜、惠州,其发展速度就很令人瞩目。深圳已处在一群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之中,如果不充分认识到这些,还在沾沾自喜于已往的辉煌,那实在是一种短视。

让同学们认识到深圳需要再度创业,需要后来人为之努力与奋斗。这不正是这次社会调查的初衷吗!

一周实习下来,同学们觉得自己重了些。王笑天说:“真想一下子成为大人,在深圳大展一番拳脚。陈明在实习中第一次感到自己的危机。一种社会知识危机。他对深圳,对社会认识那么少,那么浅。他的实习报告是在欣然的帮助下完成的。萧遥的经历在实习中直接化作一种资本。他就是在一次次社会实践和读书中,努力争取每一份社会投资,充实和否定着自己。他的思想也日趋成熟。

最后一天参观完毕,回家路上正好经过碧奇厂,欣然一下子激动起来。碧奇,她曾在这里学到许多东西。

这时,江老师问:“谢欣然,你寒假是不是在这里打工的?”

“对!”欣然大声地说。

“那你带大家进去看看吧!”

欣然知道日本人厂规很严,迟疑了一下说:“我去问问。”欣然去找总管,总管真给面子,破例同意同学们进厂参观。

欣然非常遗憾川田先生不在,同学们不能看到川田先生的经商手段——在大门口向工人们鞠躬。

当欣然和同学们进了厂房,欣然曾经干过的那条拉的女工见了,纷纷喊:“小拉长,小拉长!”

欣然的同学很奇怪,问:“你是拉长啊?”

欣然自豪地回答:“是啊!”同学们很佩服地看着欣然,陈明也一改平日的傲慢,说:“谢欣然,没想到啊!”

此时,欣然更体会到自己打工的价值。碧奇教给她的东西绝不是她当初想的那么简单,也不是同学们的佩服的目光所能概括的。这段经历已经潜移默化进入欣然的思维中了。

欣然见阿春、燕妹都不在流水线上,心里咯噔一下,问拉上一位女工:“阿春,燕妹呢?”

“燕妹回老家了。阿春死了。”

“死了?”

“死了。跳楼死的。她没脸做人,就从七楼上跳下去。死了。”

“那郝君呢?”

“那家伙在碧奇也呆不下去,就卷起铺盖溜之大吉了。”

“天哪!那李艺呢?”

“她到另一家工厂当总管去了。”

从碧奇厂出来,欣然心情很沉重。二十几天里认识的几个人走的走,溜的溜,死的死。特别是阿春,就这样死了,死了。

这就是结局?欣然不知道,应该说是欣然不想再想下去,不想给这不明朗的故事加上一个明朗的结尾。

恨不能马上大学毕业

王笑天回到家里已经很晚了,在客厅沙发上闭目养神的爸爸头句话就是:“天天,快洗手吃饭!”

王笑天也委实饿了,吃起来狼吞虎咽。爸爸坐在他的对面,一边给他夹菜,一边不停地说:“天天,吃,多吃点。”

爸爸现在如此“婆婆妈妈”,使得王笑天心里别有一番滋味:爸爸真是大变了!他从一头有着使不完劲的垦荒牛变成了甜犊情深的老牛。

人真是奇怪的动物。王笑天以前总怪爸爸不顾家,不讲亲情。可是像此刻这样对自己温情脉脉,他又觉得心慌意乱。看来他还是习惯了父亲经常像大禹一样三过家门面不入,习惯了父亲成天板着脸教训人。

“爸爸,您也该振作振作了。”王笑天想阻止父亲给自己夹菜,不料却蹦出这么一句,爸爸怔了一下,筷中的菜掉到了桌上。他两眼看着儿子,嘴嗫嘘着。

“爸,有许多话我早就想跟您说了。”王笑天像打好了腹稿似的。

“说吧,我倒想听听。”爸爸挺了挺身子,又靠在椅背上。

“以前您老说,这十多年中国为什么发展这么快,创造出了东方神话,一靠改革开放,二靠党培养了你们这样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不错,王局长以前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讲过这些话。他讲给儿子听是为了教育年轻一代:中国建设连续十多年以百分之十几的速度增长,是世界奇迹。谁创造的?主要是我们这批人。创业难,守业更难,真担心你们这些在蜜水里泡大的孩子守不住这份家业……王笑天见父亲沉思不语,继续侃侃而谈:“您还说,中国太大,太穷,人太多,按照现在的速度至少还要建设50年,才能赶上发达国家。中间一点也不能耽误。所以。您最恨有人搅搅震(捣乱),生怕破坏了我们建设……”

王局长情不自禁地点点头,心想:这小子怎么一下子就长大了呢,以前他可没少跟自己唱对台戏,都以为他对自己的话是右耳进左耳出,没想到他全记在心里,而且今天都搬出来回敬老子。

“爸爸,说实在的,您不容易,是一个好同志,好官。”

“好同志,好官?”

“是的,不是恭维您。您不贪、不赌、不嫖,就是……”

“就是什么?”

“就是有点革命意志衰退。您刚来深圳时,雄赳赳,气昂昂,力拔山兮气盖世。可现在呢,暮气沉沉。穷则思变,这个道理谁都懂。可是变富了又怎么办。是不是有了位子、房子、票子、车子,都不思进取了?”

“天天,我不是病了吗?我得的是脑溢血,懂吗?”爸爸为自己申辩道。

王笑天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这样长篇大论地教训父亲,嘴上一边说,心里一边嘀咕。听到爸爸的申辩,他猛地想起父亲中风昏迷时的可怕情景。他那颗不安的心,颤抖了一下,不由自主地走到父亲跟前:“爸,我是不是……也是个老左?”

“不,孩子!”父亲一把将儿子拉到怀里紧紧抱住,眼睛里闪着泪光,“天天,你长大了!说说,这一周实习收获如何?”

“实习一星期,胜读三年书!”

“不准夸大其词。”

“真的,老爸!今年春天,小平同志南巡以后,全国全省都动起来了。这次实习,我们所到之处,无不热火朝天。不过动得最快最大的还是深圳。”

“是啊,没有小平,就没有特区,没有深圳!”

“爸,看到深圳一片沸腾,恨不得马上大学毕业!”

“你中学还有两年呢,快做作业吧!”

王笑天被父亲拖回到现实中来,进自己房间写实习报告去。

做父亲的挨了儿子一顿批,却心里舒畅,这是一个难得的愉快的夜晚。

觉得自己在加速成长

晓旭日记

x月x日

一周的实习结束了,回想起那实习过程的点点滴滴,真有不少的感慨。最重要的是我开始认识了外面的世界,觉得自己左加速成长。

在山区见到许多乡下女人,她们的皮肤很红,嗓音很大,衣饰朴素得谈不止款式二字。她们看上去往往比实际年龄大许多。我们到一位同龄人家里,她的妈妈我起初还以为是她外婆。这也难怪,她们和男人们一样下田干活,有的男人外出打工,家里责任田全是她们承包下来。她们很辛苦,干完地里活还要忙家务。就跟机器人一样。更可怜的是她们地位很低。吃饭连桌子都不能上,只能端个小碗到一边蹲着吃。孩子可以上桌,她们连孩子都不如。真奇怪,在经济腾飞的今天,在前进的广东,还存在这样的不公平!

对她们,我除了同情,更多的是敬重。现在所谓的“女强人”、“时代女性”,到底有几个人有奉献精神呢?看看她们吧,这些勤劳的劳动妇女们,相形之下,难道我们不为自己脸红吗?

这次实习报告,同学们都选了各自的侧重点。许多人写得很好。江老师在班上表扬了萧遥、谢欣然、王笑天……唯独没有我。江老师把一些优秀的文章送到报社发表。

我一向以作文自豪。刘夏也说,她好羡慕我的文笔,那带有淡淡忧部的文笔。我美了半天。现在才知道文笔的好坏不仅是结构,不仅是词句。而是思想深度。我缺的就是对社会的理性认识。

目录
新书推荐: 烟火里的尘埃 师父如此多娇 当恐龙遇上蚂蚁 穿成疯批大佬的病弱原配 劫修传 全网黑后我在军旅综艺杀疯了 重生年代小辣媳,长腿老公追着宠 女扮男装干男团,老板队友全沦陷 兽世:恶毒雌性靠美食养崽洗白了 嫁到大西北,腰软娇妻被糙汉宠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