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耽美 > 雪白血红 > 第2章 因丰饶而多难的土地

第2章 因丰饶而多难的土地(2/2)

目录
好书推荐: 预见.爱 全职修真高手 大明铁骑 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 真没骗人,我家真就普通家庭啊 不卷了!当明星全网黑哪有种田香 华娱之2000 退休百年,末世大佬被迫再就业 顶流奶爸带崽上娃综后双双爆红 高考后笨蛋美人靠抽卡惊爆全球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十一日八时16。

8月25日,国民党中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签定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正式公布。事前对此一无所知的中-共中央,仔细研究了这个条约,当即决定组成145人的干部团,由林枫率领开赴东北。

5月11日,中央根据山东分局派往东北侦察人员的报告,决定立即从山东抽调4个师挺进东北,“利用目前国民党及其军队尚未到达东北(估计短时间内不能到达)以前的时机,迅速发展我之力量,争取我在东北之巩固地位”17*。

9月14日,挺进到渖阳的冀东16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和苏军特使飞抵延安。杨家岭会议室一夜灯光,映照政冶局两个决议:成立以彭真为首的东北中央局,向各中央局发出关於配备100个团的干部进入东北的指示。指示中重申:“目前我党在东北的任务就是要迅速的、坚决的争取东北,在东北发展我党强大的力量。”185月17日。在延安主持工作的刘少奇致电在重庆谈判的毛泽东,提出“向北推进,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毛泽东立即回电,表示完全赞同。

5月19日。刘少奇代表中央起草了《关於日前任务和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和部署的指示》由“向南发展”到“向北发展”,完成这一举足轻重的战略转移,共产党人只用了40多天。

“英明”这个在辞典中被注释为“卓越而明智”的词,如今很少用了,几乎看不到了。它不仅有“高大全”味道,还有点犯忌,刺激人。

但在本书故事发生的那个年代,对於共产党人在窑洞、茅屋、甚至是权避一时的庙宇中,做出的那些大的和比较大的决策,你几乎都可以不加思索就冠之以“英明”二字。

重庆先失一招

“八·一五”使蒋介石得以重温“中国王”之梦。

他当然不会忘却这片丰饶的黑土地,也不会忽略环绕着这只“鸡头”的几个国家的姓名,并联想到多尔衮和张作霖的发迹史,以及愈发被这片土地膨胀了野心的日本帝国。如今,这些是写在小学地理、历史课本上的。

可胜利来得太突然,他的400多万大军尴尬地窝在西南。其中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几十万精锐军摆在中缅、中越边境。那儿,正好是中国这只“公鸡”尾巴下的那个地方。

蒋介石不得不和毛泽东唠上一通“和平”,原因之一,就在这里。

他需要用时间调整空间,填补日军留下的真空。在东北,则是填补苏军撤退後的真空,进而隔断中共与苏共的联系,南北夹击,消灭中共。

希特勒在欧洲节节败退时,坐在峨嵋山上的蒋介石。欣喜与宽慰中,一定会不无忧虑地注视到这样一个事实:苏联红军所到之处,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和德国东部,一个个都“赤化”成了共产党国家。

轮到东北时,老谋深算的蒋介石,好像反倒大意了。

美英法苏在欧洲百默契。美苏在亚洲。在东北有交易。《雅尔塔协定》19,人家隔着锅台上了炕,他不让上也不行。他认了。也是“舍不得孩子打不着狼”。於是,《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之换文》中就写上一句:“苏联政府以东三省为中国之一部分,对中国在东三省之充份主权重申尊重,并对其领土与行政之完整重申承认。”210於是,熊式辉就捧着“东北行营主任”大印,率领一班早已急不可待的大员,兴冲冲地来接收东北了。

若说蒋介石不了解斯大林的个性,不晓得这个北方强邻原来叫作“沙俄”或“帝俄”,那是太小瞧他了。可决心铲除中国“共产邪恶”的蒋委员长,却又幻想从异国“共产邪恶”手中接收东北。果能如此,中共千里万里是奔谁去的呢?惯曾为我所用的蒋介石,何时如此看重一纸声明呢?

而且,当熊式辉一帮大员碰得满脸晦气,蒋介石居然以为苏军所为只是军方意见,不一定反映苏联政府的政策。

不管蒋介石怎麽想的,这位本来精於此道的政坛老手,算是走了一步臭棋。

待到品出个中三昧时,松花江畔已经雪花飘飘了。

在“八·一五”後的“闯关东热”中,时间之宝贵、紧迫,别说两个半月,两天半也是非同小可的。

从“九·一八”到“八·一五”,从严令东北军不得抵抗,到和中共打冤家,抢地盘,中国合法的统治者蒋介石,无论如何也算不上个光彩的角色。即便真能把共产党“剿”光,或是“剿”出东北,往甚麽地方再走上2万5千里,在中华民族面前,又能算个甚麽英雄好汉呢?

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後的世界热点!

东北——热点中的热点!

注 释

1关於第二次世界人战死亡人数,各国统计数字不一样,少在3000万,多在6000万。

2第二次世界大战後,德国给苏联的战争赔偿为100亿美元。

3廖盖隆著:《全国解放战争简史》,6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4《剿匪手木》,为蒋介石1933年编写的讲述进攻红军的小册子。抗战胜利後,蒋介石将它重印发给国民党军官,并下达命令称:“此次剿匪为人民幸福所系,务本以往抗战之精神,遵照中正所订《剿匪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速成任务。”

5王李平主编:《八·一五这一天》,435页。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

6黑钙土又称黑土。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这种土壤腐殖质含量很高,矿物质养料也很丰富,为肥沃的土地之一。

7转引自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东北近百年史讲话》,79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8910 11 同7,60,86,89,90页。

12中国人民政冶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6辑,24页。

13张田贸改编:《伪“满洲国”始末》,21页。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

14即辽宁,吉休,黑龙江和热河四省。

15“辽渖战役”编辑办公室著(1984年):(从进军东北到全境解放》。见自“辽渖战役纪念馆”。此文“不得翻印,不得摘抄”,凭记忆录此,文字基本不会错。

16王振乾著:《东北挺进纵队》,172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

17引自中共中央给山东分局的电报。抄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本书凡标有“*”号的资料,均见於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

18渖阳军区政冶部研究室编(1985年):《渖阳军区历史资料选编》,l页。

191945年2月4日至11日,苏联、美国和英国首脑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会议,签订了密约《雅尔塔协定》。主要内容是:在德国投降,欧战结束後两、三个月内,苏联对日宣战。其条件为:(i)维持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2)苏联恢复在日俄战争期间被日本掠夺的权力:南库页岛及附近岛屿归还苏联;大连港国际化,苏联恢复租用旅顺港;苏中共同经台中长铁路;千岛群岛交予苏联等。

210王德贵、徐学新、郑晓亮编:《八·一五前後的中国政局》,476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

二、闯关东

老祖宗留下的辞典中,有句话叫“官逼民反”。其实,中国老百姓在走投无路之前,大抵不是反而是跑——“官逼民跑”。“公鸡”状的中国土地上的各族百姓,逢上天灾战祸,就像候鸟和鱼类迁移、洄游一样,是各有属于自己的路线和天地的。

山东、河北人心目中的乐土是关东,他们世世代代走的都是一条路:闯关东。

从秦未开始,逢战乱,内地人就浪潮般拥向这里。清兵入关夺得政权不久,就将关东划为禁区,严禁关内人涉足。黑土地是“龙兴之地”,“龙脉”不可犯,一切都得原封不动地保留着。加上不断抽调八旗兵丁入关打仗,使面积占全国1/5的东北,人口只占全国的0.1%左右,平均每平方公里还不到两个人。

(客观上,这倒像今天人类划定的一些“自然风景保护区”。)但禁是禁不住的,人类求生的欲望比甚麽力量都强大。从康熙7年(1668年)正式封禁到嘉庆18年被迫开禁,闯关东的人流从未断过,一浪高过一浪。

陆地关卡盘查,就从海上闯。官兵封锁大路,就走小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条路。推车的,车上是一堆杂物和一个孩子,或是一个老人。挑担的,一边盛孩子,一边盛东西。独轮车轴瓦干涩的噪音,在苍天和大地间吱扭着。孩子不哭不闹,神态木然得像饱经沧桑的百岁老人。老人白发染成土色,浑浊的目光凝视远方,闪烁着童稚般的希冀。不断有人倒下,以家庭为基础的行进单位解体了,人们就自动组成新的群体,人们不说话,见面连个招呼也不打,连路边的“死倒”也不屑一顾,甚至跪在刚隆起的坟包前的人也是无声地垂泪。他们把理想、信念和追求,都倾往在一双双血肉模糊的脚上。他们知道寻求幸福需要代价,他们还准备付出代价。只要能够拥抱那片富饶的土地,无论付出甚麽样的代价,都不在话下。

笔者的爷爷的爷爷,当年和一群山东汉子跨海到了辽东。汉子们晕船晕得一塌糊涂,一个个就像被潮浪冲上岸的死鱼。可那一双双眼睛都燃烧着灼人的光彩:到关东啦!

3年困难的时间,老师组织我们到车站欢迎山东来的难民。至今印象最深的,是那些骨瘦如柴的孩子,有的还戴看红领巾。记不得是当时还没人想到把“盲”和“流”两个字联在一起,还是怎麽的,这些孩子和他们的父母,都有个挺漂亮却没人叫的名字——“支边建设者”。

而“八·一五”后的这次闯关东,无论其规模、声势、目的、手段,以及对这片黑土地产生的影响和变革,都是史无前例的。

目录
新书推荐: 烟火里的尘埃 师父如此多娇 当恐龙遇上蚂蚁 穿成疯批大佬的病弱原配 劫修传 全网黑后我在军旅综艺杀疯了 重生年代小辣媳,长腿老公追着宠 女扮男装干男团,老板队友全沦陷 兽世:恶毒雌性靠美食养崽洗白了 嫁到大西北,腰软娇妻被糙汉宠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