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耽美 > 雪白血红 > 第23章 大练兵

第23章 大练兵(2/2)

目录
好书推荐: 预见.爱 全职修真高手 大明铁骑 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 真没骗人,我家真就普通家庭啊 不卷了!当明星全网黑哪有种田香 华娱之2000 退休百年,末世大佬被迫再就业 顶流奶爸带崽上娃综后双双爆红 高考后笨蛋美人靠抽卡惊爆全球

突破後扩张战果要快。

敌人整个渍退了,离开了阵地,我们追击时要快,这时要不管三七二十一,也不管白天黑夜……

一慢是指甚麽时候,甚麽事情上慢呢?是指总攻发起时机这一下要慢(但总攻开始後就要快)。在这问题上要沉住气,上级催骂,派通信员左催右催,这就要沉著,反正我要准备好再打。14。

“四快一慢”和“四组一队”,都是四平攻坚战後提出来的。

这些战术原则都是根据黑土地上战争进程提出来的。像“一点两面”有“点”有“面”一样,每个阶段都有一种主要倾向,抓住这种倾向归纳出一点,大讲特讲,一个问题讲得差不多了,另一个阶段又开始了。比如,由游击战转化到正规战时,大讲特讲“一点两面”,“三三制”。准备总反攻了,就大讲特讲“四快一慢”和“四组一队”。

林彪用那张因话语金贵而显得份量非同一般的“婆婆嘴”,把各个时期需要的战术和能体现出这种战术的各种新名词,灌输给他的将军和士兵。

沉默寡言的“婆婆嘴”——林彪的“重点主义”。

“重点主义”中不忘“面”:

去年总结时我提出四快一慢,这个慢字又怕变成慢慢腾腾、懒懒散散的偏差,如果不筑一条堤堵住这个偏差,就会杷这句话乱用一气。……党内无论在思想政治上,提出一个决议,总要留个尾巴防止左右偏差,政治上如此,军事上也是如此。15。

“四组一队”

四组即火力组,突击组,爆破组,支援组。……提出四组一队主要是提醒大家:突击连队要分工,小组互相掩护,互相配合,至於实际运用,应根据具体目标,同志们提出三个组,五个组,也有将机枪组组织起来成为一个战斗班的,我想今後也可能不一样的。16。

“四组一队”是刘亚楼总结出来的。

老人都说,在打锦州和天津时,“四组一队”起了很大作用。

很多老人都谈到,一仗下来,各级指挥员都要到阵地或突破口去开现场会,根据实战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打下锦州後就奔辽西,歼灭了廖耀湘兵团後,有的部队还特意回到锦州,补上这一课。

兢兢业业,刻苦钻研战争艺术的共产党人。

黑土地上的共产党人由小到大,由弱变强,越打越精明,是与林彪的这些战术原则分不开的。

据说,毛泽东当年对林彪这些战术是肯定的,有的还很欣赏。

据说,国民党当年认为东北共军战术水平高。

而评价一位将军和他的战术的最简捷,也是最权威的标准,是他所指挥的战争的胜利和失败的总纪录。

孙子说:“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军事科学之所以是一门科学,就因为它有规律可循。但一般的规律并不能代替一切,世界上没有一条作战原则是永恒不变的。无论多麽成功的战术原则,都只能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时间变了,空间变了,武器改进了,技术发展了,军事组织形式和军队指挥的方法,也都要随之进步和发展。即使是在电子计算机时代,军事科学也不可能成为精确的科学。因为战争主要是由人的活动决定的。

当年的林彪,对这一点是清楚的:这种经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的,因此,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可适用的;在不同的条件下,就会产生不同的规律。17。

可是,当林彪做神成鬼时,这些东西也就跟着做神弄鬼了。

注释:

1《沈阳军区历史资料选编》,93页。

2同1。

3同1,98页,99页。

4同1,97页。

5同1,36页。

6同1,103页。

7《文史资料选辑》,第13辑,19页。

8《林副主席著作选读》,202页,此书为“文化大革命”中出版的小册子,无出版单位。

9《林彪元帅军事论文选集》,82页。

10同9,85页。

11同9,118页,119页。

12同9,128页。

13同9,200页,201页。

14同9,167页,168页。

15同9,166页。

16同9,203页,204页。

17同9,131页。

九、热点中的热点

1948年秋天,在我们这个饱经忧患的星球上,没有比辽沈大地更引人瞩目的了。

从“拒敌於国门之外”,到退守松花江北,共产党人以历史都为之瞠目的神速和英姿,在北起长春,南至唐山的千馀里绵长战线上,开始了“独霸东北”的“最後一战”。

焦点是千百年来战火不绝的锦州。

目录
新书推荐: 烟火里的尘埃 师父如此多娇 当恐龙遇上蚂蚁 穿成疯批大佬的病弱原配 劫修传 全网黑后我在军旅综艺杀疯了 重生年代小辣媳,长腿老公追着宠 女扮男装干男团,老板队友全沦陷 兽世:恶毒雌性靠美食养崽洗白了 嫁到大西北,腰软娇妻被糙汉宠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