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耽美 > 雪白血红 > 第26章 内战中的内战

第26章 内战中的内战(2/2)

目录
好书推荐: 预见.爱 全职修真高手 大明铁骑 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 真没骗人,我家真就普通家庭啊 不卷了!当明星全网黑哪有种田香 华娱之2000 退休百年,末世大佬被迫再就业 顶流奶爸带崽上娃综后双双爆红 高考后笨蛋美人靠抽卡惊爆全球

蒋介石正在为各部怯敌避战发脾气,听说卫立煌已经占领金家寨,大喜过望,亲去慰问。除给卫立煌巨额奖金外,还由国民政府明令,将安徽的六安、霍山、霍的和河南的固始、商城五个县的部份地区划出,以金家寨为中心建立一个新的县治,命名为“立煌县”。

国民党统治时期,以人名作县名者,除国父孙中山的故乡广东“中山县”外,只有一个“立煌县”。

一个将军能混到这份儿上,也算顶天够份儿了。

可“中山县”是一个民族对一位伟人的怀念,“立煌县”算甚麽呢?

多少士兵的血?多少孤儿寡母的血和泪?卫立煌的83师进驻金家寨後,三个月中,就捕杀900多红军和红军家属。

“立煌县”——一座血腥的黑碑,当为一切以打杀中国人为能事者戒。

现在,为蒋介石立下煌煌战功的卫立煌,要为民族而战了。

南京陆军大学学员可以选学一门外语。陆大特一期唯一带职学习的卫立煌,选学的是日语。有人学日语是为了当奴才,卫立煌学日语是为了打日本。他认为将来中国的敌人,就是一衣带水的日本。

“七七”事变时,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立即致电蒋介石,表示对日绝不可软弱退让。7月底,北平危在旦夕,卫立煌请缨北上。

10月,抗战期间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敌我双方伤亡惨重的忻口战役打响了。

日军三个师团加特种部队,在飞机、战车和重炮掩护下,猛攻忻口。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卫立煌率军奋勇抵抗。

我军没有高射炮,敌机放肆轰炸,将右翼重点南怀化一线工事夷弓平地,占据灵山制高点。卫立煌立即命令18军31师反击。10年後在莱芜战役中被俘的国民党第二绥靖区中将司令李仙洲,率领31师猛攻一天,伤亡惨重。师长李仙洲胸部被打穿。

李仙洲失利,卫立煌集中五个旅,亲自指挥,兵分三路,趁黑夜拚死反攻,双方都怕炮火伤著自己人,只投弹,拚刺刀,甚至徒手肉搏。灵山得而复失,失而复得。中路兵团总指挥、9军军长郝梦麟,亲临前线指挥,不幸中弹。弥留之际,高呼杀敌。同时牺牲的,还有54师副师长刘家麒,独立五旅旅长郑挺珍。日军也有师团长和旅团长伤亡。

郝梦麟牺牲,卫立煌派61军军长陈长捷继任,平津战役打响前,林彪和罗荣桓写信,劝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放下武器。陈长捷覆信说:“武器是军人的第二生命,放下武器是军人之耻,”(40)现在,陈长捷打得更坚决。双方在南怀化南拉锯般厮杀,日军另一师团未增援上来前,始终未获进展。

粗线条的卫立煌有勇有谋,对日军战略战术早有研究。忻口战役初期,他就有过围歼坂垣师团的设想。忻口守军死打硬拚,确曾造成了这样的机会。可就在卫立煌准备从左翼发动攻击时,平汉线上的第一战区司令、“长跑将军”刘峙,一退再退,敞开了娘子关外的大门,日军以钳形攻势绕到卫立煌背後。

“支那虎将”再勇猛强悍,也没有三头六臂。

忻口撤退後,卫立煌黑了,瘦了,生了满身虱子——像林彪後来在黑土地上一样,脱光膀子抓。

1943年10月,卫立煌出任中国远征军司令。

1944年5月,卫立煌指挥远征军反攻。

5月11日至21日,20集团军强渡怒江成功。此举在国际上引起反响。发行量很大的美国《时代》周刊敞了专题报导,在封面上刊登卫立煌照片,题为《常胜将军卫立煌》。

在滇西的群山丛林中作战,对于卫立煌是个陌生的课题,反攻前,卫立煌对每一条攻击路线,都仔细地进行分析研究。他发现有条隐密的小路,就询问当地老人。反攻时,一支奇兵突然出现在日军背後,日军惊徨失措,吃了很大的亏。

滇西有5万日军,正集中精力对付英美盟军。在密支那的18师团,已被从印度向回打的新1军、新6军牵制,不可能分兵滇西。卫立焊决心以霍揆彰的20集团军为右翼集团,宋希濂的11集团军为左翼集团,集中力量攻击战略要地腾冲,全面转入反攻,蒋介石有些犹豫:敌前变更部署,关系重大,万一失败怎麽办?

卫立煌说:我负全责。

孙立人以他的骁勇善战和弗吉尼亚军校的文凭(应为“武凭”),受到英美的青睐。行武出身的卫立煌,则纯粹以赫赫战功而饮誉中外。

“以不变应万变”

1938年4月,卫立煌去洛阳开会,路过延安参观抗大时,抗大学生高呼:“坚决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欢迎卫副司令长官!”“和卫立煌长官一起打到鸭绿江!……”

真的打到了鸭绿江边。只是不是打日本,而是重操旧业打内战。

不过,黑土地上可是绝对没有“立煌县”的。

蒋介石是把卫立煌做为一张王牌打到东北来的。

卫立煌的方针是:“确保沈阳、锦州、长春,相机打通北宁线。(41)”卫立煌刻意经营,准备大干一番。

首先是网罗旧部。他把原14军旧属陈铁和彭杰如找来,分别委为“剿总”副总司令和副参谋长。主动上门的,都予安排。对于有旧属关系的现职将领,则另眼相看。他能到东北来的一个原因,就因为这里大都是远征军的人,用着方便,他常说:大家都老朋友,我们共同努力。

蒋介石视浙江人为心腹知音,于是就有人考证自己祖籍不仅是浙江,而且是奉化。阎锡山那方天地更痛快:“学会五台话,就把洋刀挎,”卫立煌则是:“夜间出门不用问,合肥话当口令。”14集团军特务团清一色是合肥子弟,团长是个本家侄子,不光是一家将帅一家兵,长官部那麽多安徽官员,连保姆都是合肥女人。

应该说,这一切都是符合中国传统的。而做为“嫡系中的杂牌”,卫立煌也是能容人,善于团结不同系统的人。他到东北後,对杜聿明和陈诚的班底,一概留用。对张作相、万福麟、马占山等原东北军将领,陈诚视之为无物,他则侍之以礼,在这点上,职业军人卫立煌比陈诚更具政治家风度。

然而,卫立煌再有风度,黑土地这方天已是谁也无力再补了。

然後是大力争取美援,卫立煌任远征军司令时,常与美军将领打交道,颇得好感。战後作为马歇尔的客人,到美国考察访问几个月,又结交一些军界朋友。4月以後,各种装备源源而来,让林彪多发一笔美国财。

那次卫立煌参观完抗大,又去二十里铺看望平型关战斗中受伤的林彪。卫立煌想给林彪送点礼,没准备,临时凑600元觉得拿不出手,挺遗憾。这回补上了。

接著就是补充兵员,整训部队,构筑和加固防御工事。并亲到锦州、本溪、抚顺视察,大力督促各部抢购粮食。

都是为了一个“守”字。

卫立煌到东北是有条件的。一是蒋介石把党政大权全交给他。二是被陈诚丢掉的10万部队近四个军,要全部补齐。三是蒋介石同意由关内增派部队,充实兵员和补充装备。

从卫立煌的条件和蒋介石的允诺看,他们都想保全东北,蒋介石很快就变卦了。一是新立屯、辽阳、鞍山告急,再三电令卫立煌派兵解围,卫立煌无动於衷。二是全国战场越来越吃紧,根本不可能向关外大量增兵。而不向关外增兵,保全东北是不可能的。东北不保,华北难保。但东北迟早不保,与其被吃掉,还不如跑掉。而且这些部队都是精锐,有五大主力中的两个。就像林彪舍不得丢掉那些重装备一样,他是时刻都惦记看这点金贵家底的。

“以不变应万变”——卫立煌既应共产党的万变,也应蒋介石的万变。

卫立煌认为:“共军目前采用的战法是围城打援,我们绝不能轻举妄动,上其圈套,只有积蓄力量、固守沈阳,以侍时局变化。”(42)时局怎样变化呢?“美国人是坚决反苏反共的,沈阳系东北重镇,有战略价值,决不会坐视不理。现在东北问题,苏美等国利之所在,势在必争。第三次世界大战大有一触即发之势。”(43)不知道卫立煌访美时,美国人给他灌了些甚麽洋汤。反正在希望、并把希望寄托在“美苏必战”,并且是“美国必胜”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上。卫立煌与蒋介石如出一辙。

卫立煌认为沈阳可以长期固守。一是各将领都赞同他的主张。二是工事坚固,有足够的守备力量。三是共军攻坚死伤必大,容易挫伤士气。共军在四平吃过大亏,信心不足。

当年卫立煌看望林彪,某种意义上只是长官对一位负伤部将的礼节性慰问。10年後,当年名义上的部将,成了黑土地上平起平坐的对手。他一定下功夫研究了杜聿明和陈诚的教训。他按兵不动,怕林彪打援,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在客观上,他走的却是一着死棋。

9月24日,蒋介石召卫立煌去南京,迫令出辽西增援锦州,并派参谋总长顾祝同到沈阳监督执行。卫立煌与顾祝同争吵,甚至赌咒发誓:“出了辽西一定会全军覆没,你不信我同你画个‘十’字(从前老百姓画押,不是签名,而是画一个”十”字)。”(44)果然不出所料,果真就能证明这种预言的完全正确吗?

克劳塞维茨说:“具有积极目的的企图引起歼灭性行动,具有消极目的的企图等待歼灭性行动。”

开头,彼此都怯手的。但毛泽东很快就促使林彪下定决心,积极果断地动作起来。而“以不变应万变”的卫立煌,“变”起来始终是消极被动的,等于为当年的115师师长创造建功立业的战机。

而在顶撞总统和手执尚方宝剑的总统特使上,卫立煌可比发走电报又要追回来的林彪痛快多了。

卫立煌也真是条汉子。

9月7日15时,“东总”在给“中央军委”的电报”中说:

继社会部关系获悉:

(甲)八月初卫匪在京,开於东北局势有如下检讨及决定:

(一)判断我军将於10月发动攻势,重点为锦州,对沈则采取围困办法。

(二)不放弃打通沈、锦线企图,但不轻举妄动,须应付我十月攻势。

(三)维持沈阳十月底,以观时局进展,原则上不放弃该城,但避免作长春第二,必要时对军队改为轻装,准备做运动战及游击战,重要物资机器计划撤退,不能运走者破坏之。

(四)尽量以长春牵制我之兵力,并已考虑长春最后突围之游击办法。

这个“检讨及决定”,显然带著蒋、卫之间的妥协色彩,但在“判断我军将於10月发动攻势,重点为锦州”上,是颇具眼力的。

可他们是怎样敞的呢?

卫立煌命令锦州兵站分监部的运输补给随到随运沈阳,储存的少数馀额亦应尽快运沈。范汉杰说锦州必须有一个基数的储存,沈阳主力即将撤至锦州,不必徒劳往返,给了卫立煌一个橡皮钉子。卫立煌认为打通沈锦线应由“剿总”负责,主要兵力汇集中沈阳。范汉杰认为锦州必须增加兵力,以准备必要时打通沈锦线。辽沈战役即将打响,范汉杰要撤退义县,卫立煌又是个不准,结果把一个很能打的暂20师断送了。卫立煌和范汉杰都大抓人事,总司令和副总司令互相掣肘。

蒋介石则以高超的平衡艺术搞政治搭配,将两人推荐的人选各取二分之一。

范汉杰任27军军长时,属于1战区司令卫立煌指挥的战斗序列。

怛范汉杰是胡宗南的人,常常不理卫立煌那一套。蒋介石是应该知道这种历史渊源的,却把这位陆军副总司令调来锦州给卫立煌当副手。

权术大师蒋介石的拿手好戏,就是制造矛盾,利用矛盾。倘若下边铁板一块,还怎麽控制呢?

内战中的内战。

卫立煌认为汉杰只听蒋介石的,就努力接近廖耀湘、周福成等实力派人物。5月初,廖耀湘等人奉卫立煌之命进京,本是陈述坚守沈阳的,却变卦了。一是见蒋介石决心撤退沈阳主力,二是决定成立西进兵团,由他当司令,魅力实在不小,卫立煌怕廖耀湘把主力拉走,坚决反对。

蒋卫相左,卫范不睦,卫廖又僵。

在国民党的关东这盘棋上,还有谁能比卫立煌、范汉杰和廖耀湘的精诚合作更重要的呢?

陈诚引咎辞职,蒋介石曾有意将东北和华北统一交傅作义指挥。

傅作义是个明白人,坚不受命,于是找来卫立煌。如今搬弄不动卫立煌,就想起他的爱将杜聿明,又要临阵换将。

全乱套了!

廖耀湘全军覆没,卫立煌坐在“剿总”大楼里,老和尚打坐般一动不动,一声不吭。

为吃粮,15岁就从军的3星上将,在想些甚麽呢?

范汉杰的“天职”

——战犯录之八

卫立煌竭力经营沈阳,范汉杰苦心经营锦州。

蒋介石和陈诚交给范汉杰的任务,是打通沈锦线,维持锦州、锦西地区的生产。

北平,沈阳。南京。博作义。陈诚。卫立煌。蒋介石,职业军人范汉杰四出活动,搞起穿梭外交。请调部队。交涉修复大凌河铁桥的器材,协商派人主持锦州和锦西的工矿生产,这边苦心经营,那边却在拆台:南京决定把锦州炼油厂和锦州化学合成工厂的设备,拆运湾了。

他仍然积极整训部队,构筑工事,一心要把锦州这扇绝不允许被打开的大门经营出个模样。

但他还是泄气了,与卫立煌的明争唁斗,使他寒心。他认为“将帅不和,不能作战”,陆军副总司令范汉杰,本来就不想当这个“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谁爱往这个冰天雪地的火坑里跳呢?

8月2日去南京开会,他向蒋介石要求辞职。蒋介石不准,又找顾祝同。顾祝同不准,他就请假去台湾(家属住台湾)。台湾去不成,又去找蒋介石。蒋介石限他第二天回锦州,让空军司令周至柔派飞机送他回去,回到锦州又去沈阳找卫立煌要摞挑子,并建议以卫立煌的老部下陈铁继任。也是不死心,也是向卫立煌示威。老谋深算的卫立煌,还是那句老话:我们是老朋友,共同努力。

指挥东进的17兵团司令侯镜如,在回忆录中写道:

卫立煌当时对东北解放军冬季行动判断有错误。他认为东北解放军发动对长春攻势的可能性很大,理由是解放军主力在北满,长春已被包围;国民党军在长春虽然工事好,但粮食、燃料都困难;解放军进攻长春,交通补给条件都好等,他认为确保沈阳、锦州是没有问题的。国民党军主力都其中在南满;从北满到南满交通补给线长,同时,解放军大城市攻坚作战经验不足。现在的问题是要解决过冬的粮食问题。(45)

这与9月7日“东总”“社会部关系获息”不一致,但不排除这是卫立煌的真实判断。

范汉杰回忆道:

我以前认为解放军不可能从长春越沈阳侧面行动全力南下的。但八月底我回到锦州後,从长春、沈阳、新民、辽中各地先後得到解放军南下的行动情报,并有根多马匹拉的大炮在锦州、锦西间的东面涉渡大凌河,但确实的部队番号、人数终弄不清楚。(46)

他面对的,是共产党最强大的一支部队,是共产党有史以来最强大的一支炮队。

在国民党将领中,对共产党军事机器的强大威力,范汉杰领教得最早,体会得最深刻。

关东大门锦州只守31个小时,是怨不得范汉杰的。

范汉杰没去台湾,倒把妻子弄来一座孤岛。环绕这孤岛的不是迷人的蔚蓝色大海,而是死神的血与人之海。

9月末,锦州已是岌岌可危,他的高级僚属纷纷把家属送走,他还把妻子留在身边。一是借此安抚人心,二是自信锦州可以固守半个月,蒋介石绝不会放弃锦州。那时东西对进,不但锦州可保无虞,也是建立功名的好机会。

结果,西面只闻炮兵不见人,东面连用炮声增援的意思也没有,不过最终还是见面了,在一个最不希望去的地方,以一种最不情愿的身份会见的010月9日,范汉杰见势不妙,决定向锦西撤退。卫立煌好像专门与他作对,部队正要行动,来电命令固守待援。指挥所由铁路局移到银行,也躲不过冰雹般的弹雨。而他的弹药越来越少,10月14日中午,在林彪开始攻城两小时後,重炮炮弹即全部告罄。下午,各部电话时断时续,後来全部断绝。

当了九个半月黑土地“剿总”总司令,结束了卫立煌的军旅生涯。

“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也是九个半月。

卫立煌逃跑坐飞机,范汉杰和妻子用“11”号,范汉杰以军人的天职和不失军人风度的勇气和忠诚,成为黑土地上第一个被俘的正规军中将副总司令。

有人给卫立煌看相,说他的特点是“五小”(五官不大),是“大福大贵”之人。卫立煌不以为然:“我打仗都是用生命拚来的,不是老天爷恩赐的。说我福将,说得轻松,哪知道打仗的不容易啊!”(47)

老天爷给的也好,拚命拚来的也好,比起方面大耳宽额头的范汉杰,以及廖耀湖等人,卫立煌是够福将的了。

目录
新书推荐: 烟火里的尘埃 师父如此多娇 当恐龙遇上蚂蚁 穿成疯批大佬的病弱原配 劫修传 全网黑后我在军旅综艺杀疯了 重生年代小辣媳,长腿老公追着宠 女扮男装干男团,老板队友全沦陷 兽世:恶毒雌性靠美食养崽洗白了 嫁到大西北,腰软娇妻被糙汉宠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