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耽美 > 雪白血红 > 第27章 怦然一声

第27章 怦然一声(2/2)

目录
好书推荐: 预见.爱 全职修真高手 大明铁骑 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 真没骗人,我家真就普通家庭啊 不卷了!当明星全网黑哪有种田香 华娱之2000 退休百年,末世大佬被迫再就业 顶流奶爸带崽上娃综后双双爆红 高考后笨蛋美人靠抽卡惊爆全球

战斗结束清点人数,6个排长副排长剩个排副,20个班长副班长剩两个。打到这份上,再完不成任务,我这个指导员怎麽交代?连长年轻,打仗勇敢,但没经验。我在山东就干这个,一天书没念,摆弄炸药包可是大学生。

跟连长交代几句,就连滚带爬往前摸。死呀活的全没想,满脑子就是那栋大楼。从山东打到东北,从海南岛打到朝鲜,要害不要害,身上没少见血,可都没要命。这回更福气,子弹扑扑钻进身边士里,手榴弹在周围吐吐炸,硬没伤著。楼上敌人发现了,手榴弹冒著烟,羊拉屎似地往下掉。打完仗回去看看,楼下是个挺陡的坡,坡下是个坑,手榴弹都滚到坑里响了。当时是甚麽也不顾了,反正你不炸死我我就炸死你,有你没我。半道上捡包牺牲战士的炸药,到楼下又见到小杨没响的那包。三包捆在一起,检查两遍,导火索“时时”窜出蓝火苗,瞅一会儿才跑。也不知跑出多远,未等卧倒,爆炸的气浪就把我掀倒了。

这一仗,8连记集体两大功,得一面“军政双胜”锦旗。我立三大功,成为“战斗英雄”。

老人说:一个在战友流血牺牲中得到荣誉的人,是没有甚麽理由不谦虚、谨慎的。

当了美国总统的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当年从欧洲凯旋时,也说过同样意思的话。

天下竟有这等巧事:转战半生,如今瞿文清家那楝二层小楼,就座落在当年“省府大楼”左前方300米处。老人每天清晨起来,就会看到当年浴血厮杀的战场,想起那些活生生的前仆後继的战友……

老人说:往在这里,也好,也不好……

谁能体会出“也好,也不好”的全部含义呢?

请老人带我去看看那楝大楼。老人说行,得带上一封介绍信。

真的,若不带上一封介绍信,谁会想到这位其貌不扬,总戴顶草帽伺弄菜地的老人,是当年攻占这座城市的英雄呢?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英雄。造就那种英雄的那个时代过去了,而能始终保持人的本色的人,是真人真英雄。

十八勇士

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5师副师长罗印成,当时是8师23团3连连长。

这是个1。80米的关东大汉,白发,秃顶。两年前患脑血栓,行动不便。头一天联系采访,老人满口答应,却告诫我:你可得来真格的呀!再玩假的,可没功夫跟你磨嘴皮子。

瞿文清攻打省政府,罗印成攻打市政府。

下午3时攻到市政府前一个大院里,也就200多米距离,伤亡近半,天黑也未攻动。又调上两个连,半夜後才拿下来。部队向前发展,3连留下打扫战场,後送伤员和俘虏。

送不下去。右侧方一楝大自楼下有个大地堡,里面有个把连敌人拚命打怆,罗印成说:把它拿下来。有人(老人是讲出了姓名的)说:那不是咱的事。罗印成火了:就眼瞅著伤员流血等死呀?跟我上!

天亮也没打下来。最後一次,罗印成带著通信员顾士魁,从侧後摸上去,几颗手榴弹塞进去,只听那里面吱哇乱叫看,举出块白布乱摇晃。半截塔似的罗印成站在地堡上大喊:把枪扔出来!

大白楼上飞来一颗于弹,从右肩打进,後背穿出。他跟跄了一下,使劲撑住,一手执枪,一手高举手榴弹,,没等最后一个敌人出来,就栽倒了,参加这次战斗的18个人,被师里命名为“18勇土”,各记一大功。

有人是在敌人像羊群样被赶出来时,才不知从哪儿站出来,成为勇士的。

生活中确实存在著这种会“打巧仗”的勇士、英雄。

一只小碟大小的伤疤,像片肥硕的杨树叶子,深深地嵌在肩胛骨下。薄嫩的皮肤,皱纹就像伸展的叶脉:头上,腰间,腿上还有几处,每处都是枚“勇土”勋章。右大腿内侧一个伤疤,可以伸进半只拳头。那是朝鲜战场“留念”,逢上阴雨天,全身就痒,就痛,就把老人那颗心拽回到一个个火光血影的战地。

老人说:打义县时,3连伤亡大半,连长、指导员都牺牲了。战後杀猪,一盆盆猪肉炖粉条子端上来,谁也不吃,我带头吃两口,这时候大家狠狠地瞪着找,那心里大概不知操了我多少遍八辈子祖宗。

我是打义县后从2连调来的,排长提连长,现在的干部,动一个提一串。那时呀,连长提营长,再提起个连长,有几个?大都是伤了,亡了,才提起来补缺的。从班长、排长到连长,我都是接的烈士的班。那时候,当官可不是喜事呀!

打义县,打锦州,攻击时都是“三三制”。这办法管用。不然伤亡就更大了。

梁士英——董存瑞

5师突入城垣後,也被阻住了。

敌人利用铁路路基修筑起第二道工事,15团8连冲进突破口,一个连敌人扑上来,想把8连反击下去。冲锋枪啸叫著,钢盔和船形帽下,一张张变形的脸狰狞可怖。打倒一批,後面的还上。8连伤亡接二连三,手榴弹打光了,敌人也快扑到近前了,这时,一个战士飞身跃起,顺势甩过去一根爆破筒,一个班的敌人被炸飞了。

这个战士叫粱土英,是吉林扶馀县三岔河人。往家种过地,给地主扛过活,後来当了国兵。“八·一五”後参军,在攻打昌图和彰武战斗中立过功。

打退反击,部队正要越过路基向前发展,西边一座碉堡里,两挺重机枪打响了,趴在连长身边的粱士英说:我去。

他脱下棉衣,提起连在一起的两根爆破筒,揣上两颗手榴弹,紧贴著路基向前爬去。

子弹飞蝗般扫射,路基上尘士飞扬。每杪钟都可能死一次,他居然爬上去了,他躲在射击死角里,侧著身子,将爆破筒塞进喷吐人舌的射击孔。正要跳开,爆破筒被推了出来,掉在地上时时冒烟。抓起来塞进去,刚要松手,又被推出一尺多长。

这时,只见粱士英双手攥住爆破筒,将身子死死地抵在射击孔一声巨响。

2纵粱士英舍身炸地堡。

11纵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在现为xx军的2纵采访时,军党史办公室负责人说:梁士英比董存瑞晚了140天,据说,1948年5月25日,11纵32师96团2营6连班长董存瑞,在攻打隆化牺牲後,有人认为董存瑞没带支架,用身体擎炸药,违反规定,不能算英雄。

据说,2兵团司令员程子华听后,说:这是英雄行为。

於是,英雄名扬天下。

“攻坚老虎”

共军在黑土地上最负盛名的几个王牌师,为1师、5师、7师、10师和17师。

1师“防御、进攻、野战、攻坚兼备”(56)。5师“以猛打、猛冲、猛追著称”(57)。7师“善于夜战及爆破”(58)。10师“防御战斗中有顽强的战斗力”(59)。17师“为东北野战部队中攻坚力最顽强之部队”(60)。一个“攻坚力最顽强之部队”,道出了“攻坚老虎”的特色。

这个美称,是在四平那座血城中打出来的。

纵深战斗13昼夜,炸药一车车连上去,又一包包送到目标上。重叠爆破,打下71军军部。“四组一队”,主要就是根据17师的经验总结出来的。

林彪不但踱出了“六个战术原则”,还非常往意研究、培养和发挥每支部队的特点。很多老人谈到“林彪三调17师”。一是四平,二是锦州,三是天津。都是做为预备队,在关键时刻和关键部位,把这只老虎放出去。

3年前,17师的前身山东7师,从山海关且战且退,未到锦州,已伤亡、逃亡近半,其狼狈不可言状。而今,当年的7师又回来了,阵容雄壮,气贯长虹,从精神到物质都“鸟枪换炮”了。

“剿总”锦州指挥所和6兵团司令部之间的铁路局,是锦州的心脏,“攻坚老虎”的任务,是待3纵打开突破口後,就猛仆进去剖腹挖心。

韩先楚左手伤残,五指不能屈伸。17师师长龙书金,左臂肱骨抗战时打断了,皮肉连著,不能活动。两人擎著望远镜,看看3纵先头部队涌进突破口。

龙书金:韩司令,该我们的了!

一个久经沙场的将军,是听不得别人的枪声的。

在这场关东大决战中最不好受的,应该是此刻正在高桥侍命的1纵司令员李天佑了。预备队,预备队,堂堂1纵只“预备”上个尾巴,一点也没劲儿地跑去沈阳放了几枪。结果,打天津时,17师跟著1纵突破打纵深,李天佑就想“独吞”。龙书金哪里肯让。“官司”打到刘亚楼那里。

只有一只好手臂的龙书金,话语不多,威烈严厉。他有的是心计,是专打硬仗的决心、魄力和勇气。有人说他是林彪的爱将。林彪当年有许多爱将(每个将军都有自己的爱将)。不管这些爱将後来怎样了,在黑土地上,他们是以骁勇善战受到部队的信赖和爱戴,得到林彪的青睐的。

龙书金和政委徐斌洲,随著他们的“攻坚老虎”一路突进,天黑时钻进一座大碉堡里,黑窟窿洞的,架上电话就指挥战斗。没想到,里面还有敌人。

轻重机枪刮风样叫,炸药包和爆破筒轰轰隆隆,震天动地。

17师轰开铁道上第二道防线,攻占重兵据守的神社。晚上11时左右,拿下了铁路局大楼。

现在是全国政协常委的徐斌洲老人说,攻坚,打巷战,最得心应手的武器就是炸药包和爆破筒。火光中,一条条街道、胡同,一座座碉堡和大楼前,到处都跃动著抱著炸药包,抓著爆破筒的身影。前边倒下了,後边再上。再倒,再上。我们的战士大勇敢,越杀越勇!

攻打神社时,49团3营7连战士刘万成,快冲上去时被打倒了。

後边的正要上,刘万成一跃而起,趁敌人转移火力的功夫,冲上去把爆破筒挂在了铁丝网上。原来他是故意倒下的。那个爆破筒冒一阵烟,却哑吧了。刘万成气得两眼喷火,光著膀子,也不躲避了,就那麽硬冲上去。敌人吓傻了,瞪著眼睛竟忘了射击。

“拒敌於国门之外”时,全美械装备的13军弄明白了共军的“大炮”後,立刻嚣张起来。如今,敌人算是被这“大炮”慑服了。

“攻坚老虎”越打越威风。

满城都是“攻坚老虎”。

2纵攻打税务局据点时,一次重量级爆破,将一个营守军全部埋在瓦砾下,7纵攻打锦州电影院时,第一次用150公斤炸药,只炸开一个缺口。最後将1000多公斤炸药装在车上,战士们头顶几层湿被推上去,300多守军全部炸死、震昏。

箭头是红的

城外大炮轰轰隆隆,城内炸药包和爆破筒轰轰隆隆。

2纵沿著中央、吉野、春日街和火车站,一路冲杀。3纵和17师两支箭头,在富士、立山、恭城、雾岛、妙义、红海、白梨、梅花等街,搅得个烟飞火腾。7纵和9纵以中央大街分界,沿著国利、民和、积和、榛名、庆西、桃林和杏花、菊花、丁松、白杨等街,卷起两路血火。8纵由东向西,直插北南两大箭头的对接点。

14日下午,弹药库和汽油库被炮弹击中。随著巨大的爆炸声,蘑菇状烟云被烈焰托上天空。一些人惊叫起来:原子弹!原子弹!美国扔原子弹啦!

太阳逃遁,月亮无光,大地震颤、热浪灼人。尸体与瓦砾堆叠,断璧与颓垣对称,天与地弥合,血与人晖映。

9纵27师是14日晚涉过女儿河的。

迎面大火熊熊,山峦、大地、河面一片通红,一排排炮弹落在河里,溅起满天血。

进到菊花街,师长和政委蹲在路边弹坑里指挥战斗。作战科长大声喊:王参谋,找间房子,设指挥所——快!

王继武推开几家屋门,没见到一个活人。前边有排房子,进去一看,一屋子女人,趴著躺著,一动不动,怎麽喊也不应声,也不知死活。一张张脸被火光映得通红,刻在他记忆中的却是煞白。後来得知,都是窖姐儿。出来撞上个大个子,浑身血糊糊的,用支长苗盒子敲打王维武肩头,让他“快冲”。好一阵口舌,弄明白是7纵一个营长。全营就剩他一个人了,打懵了,不知怎麽闯到这里来了。

王继武老人说:那一仗下来,老熟人一下子就没了那麽多。

黄达宣老人说,他带1连从车站东边两洞桥冲进去时,烈士遗体都抬下去了。路上都是帽子、鞋,血和碎肉红乎乎的,黏脚。

林彪面前那张地图,代表各纵队攻击方向的一个个箭头,都是红色的。

所有战役和战斗示意图,只要能够用颜色表示,共产党军队退却和进攻方向的箭头全是红色的。

确实应该用红色表示。

当所有红色都聚到同一点时,锦州这扇关东的大门,就抨然一声关闭了。

国民党在黑土地上的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块骨牌,倒了。

国民党在大陆上的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块骨牌,倒了。

注释:

1《毛泽东军事文选》,476页,2《辽沈战役亲历记》,75页。

34《中共党史资料》,第9辑,242、232页。

5同1,454、455页。

6同1,57页。

7同1,472页。

8同7。

9《党史资料研究》,1986年第1、2期,25页。

10《林彪元帅军事论文选集》,155页。

11同10,75页。

12同1,496页。

13同1,459页。

14同1,466页。

15同1,496页。

16“李”为1纵司令员李天佑,“梁”为政委粱必业,“曹”为副司令员曹里怀,“杨”为参谋长杨尚儒。

17“黄”为6纵司令员黄永胜,“赖”为政委赖传珠,“黄”为参谋长黄一平。

186月3日,朱德致电军委:

我看了李天佑、黄永胜两纵队的电,长春还是可能打下的条件多。1。敌人正规军不到六万,其他警察、宪兵、自卫志愿兵等二万八千人,正规军中只有两个师比较坚强的,志愿军中政治上要拚命,军事上是混杂的,比较差的,督战虽严,打混乱时即不生效。2。援军甚远,我军可以打援,即围城打援亦有利。3。敌守孤城,粮、弹、人的补充靠飞机,不能持久。4。我军兵力优势,後方接济便利,部队技术有相当的学习,有相当攻城经验,有相当的家务,如果有二十万发山野炮以上的主炮弹及重、轻迫击炮弹,炸药三十万斤,手榴弹二百万个,即可能打开。再准备伤亡三万以上的人。5。攻坚即强攻,打城军不在多,两个纵队及几个独立师能攻能防敌人反攻即够,其馀的可打增援部队。打的办法是用坑道为第一,用技术、炸药、手榴弹,抵近射击,以各种炮为主,以工事对工事,进一步巩固一步,做好工事再进,如攻到纵深处,将敌人分割或屁乱後,敌人坚强性即减少,也有可能投诚的。6。李纵攻过四平有经验,但遇著顽敌抵抗,即估计艰难些。长春与四平不同点,即敌士气不如以前旺,质量也差些。黄纵估计可能打开,即损失代价要大。7。攻城必须先有计划,收集各种专门炮、工人才,组织指挥所,必须要用攻城战术,实事求是地、一步一步地进攻,带一种学习态度,决不可性急。准备两月、三月打下,也算是快的。只要是土质城底,又无城墙,是可能打下的。8。再一种攻法是长围,在一定的圈子内,围死他,使其粮弹俱困,人心动摇时再攻,9。这两种攻城战术:强攻与长围。如有家务,可采取第一种。打久了第二种也出现了。如家务不大,攻一城将炮弹、炸药耗尽,一时难补充,则不如打野战。打长春要看家务大大小来决定。

19同1,497页。

20同1,469页。

(21)《藩阳军区历史资料选编》,166页。

(22)杨国庆,白刃著:《罹荣恒在东北解放战争中》,163页。解放军出版社(1936年)。

(23)(24)《阵中日记),1010、1012、1013页。

(25)同1,498页。

(26)同1,478页。

(27)同(24),1013页。

(28)同1,488页。

(29)《毛泽东思想的光辉胜利——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回忆录》,159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61年)(30)同1,500页。

(31)同2,11页。

(32)廖盖隆著:《全国解放战争简史》,224页。

(33)(34)同*,57、160页。

(35)同9,20页。

(36)同2,74页。

(37)荣盂源著:《蒋家王朝》,97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

(38)同1,479页。

(39)鸿呜著:《蒋家王朝》,295页。香港中原出版社(1986年)。

(40)黄侪人著:《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100页。

(41)同2,241、242页。

(42)(43)同*,47、48页。

(44)同2,14页。

(45)同2,242页。

(46)同2,71页。

(47)赵荣生著:《回忆卫立煌先生》,111页。

(48)(49)同1,499、476页。

(50)同(22),167页。

(51)(52)同1,480、481、482页。

(53)(54)(55)同10,144、216、218页。

(56)(57)(58)(59)(60)《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35、39、42、46、53页。

十、塔山!塔山

锦州南18公里处有座松山。明末清兵攻锦州,屯重兵於松山。明朝总兵洪承畴、洪承德率军13万,与清兵战於松山,败走杏山。这就是决定明亡清兴关键战役的着名的松山大战。清高宗诗云:“承德承畴皆背主,山松山杏尽连营。”

锦州西南30公里处有座塔山。清太宗崇德4年,睿亲王多尔衮曾率兵战於塔山。可在锦州这块旌旗变幻,鼓角不绝,遍地白骨埋刀枪的古战场上,这一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

黑土地上的最後决战,把塔山打成中国战争史上的名山。

目录
新书推荐: 烟火里的尘埃 师父如此多娇 当恐龙遇上蚂蚁 穿成疯批大佬的病弱原配 劫修传 全网黑后我在军旅综艺杀疯了 重生年代小辣媳,长腿老公追着宠 女扮男装干男团,老板队友全沦陷 兽世:恶毒雌性靠美食养崽洗白了 嫁到大西北,腰软娇妻被糙汉宠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