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耽美 > 大明铁骑 > 第三章 北伐初战:摧枯拉朽下山东

第三章 北伐初战:摧枯拉朽下山东(1/2)

目录
好书推荐: 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 真没骗人,我家真就普通家庭啊 不卷了!当明星全网黑哪有种田香 华娱之2000 退休百年,末世大佬被迫再就业 顶流奶爸带崽上娃综后双双爆红 高考后笨蛋美人靠抽卡惊爆全球 这个影帝不讲武德 趁女兄弟青涩,忽悠她给我生孩子 异界降临:大帝身份被女儿曝光

远在后方的朱元璋其实一刻也没放松对前线的指挥,尤其是在战略部署方面,北伐大军就像放飞的风筝,长线的另一端的手柄始终牢牢握在朱元璋手里。

14

沂州即现在的山东临沂,地处山东南部,元代时归属中书省管辖,镇守沂州的就是朱元璋对北伐将士们所举例的王宣父子,父亲王宣,儿子王信,父子发家得益于王保保。尤其是儿子王信,因曾追随王保保对田丰复仇而被元廷重用,蒙古人明令这位汉人儿子随父“还镇沂州”。

父亲王宣现在已经是“元帅”级别的大人物了,正式称谓为“义军都帅”——凡是蒙古人组织的民团乡勇,元廷一概称为“义军”。其实王宣正式的官衔是“招讨使”。

从名义上来说,王宣现在应该能节制元廷所有的山东驻军,但事实上做不到,驻守乐安(今惠民)的元将俞胜及驻守益都(今青州)的元将普颜不花是不会理睬这位汉人“都帅”之军令的。

驻守山东的元军也就是这几大股,除此之外的各州县基本没有部队驻守。诸位可能要问了:那王保保不也是位军旅奇才吗?怎么会不明了山东对于元大都的重要性?

倒也不是如此,自京杭大运河被元廷费大力气取直(之前西绕开封附近)之后,山东便成了元大都的左侧门户,不光京师的米粮盐茶需要路经山东,南方若对大都用兵,这京杭大运河也是一条最为近捷运兵之“黄金水道”,而山东,无疑就是扼住这水道的咽喉之地。

所以,王保保也在此布了精骑数万,由自己的弟弟脱因帖木儿统帅,防备朱元璋窥觑山东。

但是,计划往往跟不上变化,元廷对王保保的讨伐令一下,别处元军虽然采取观望姿态,但导致讨伐令颁下来的李思齐等人却是对王保保玩儿真格的,双方在山西掐了个死去活来,中间一度王保保还占了下风,这时的王保保不管什么猪元璋、羊元璋了,一道军令把脱因帖木儿的数万铁骑调到了河南支援自己。

主力部队一开拔,山东的所谓防务也就成了应景,各地官员虽然“守土有责”,但当真兵临城下之时,又有谁会与城共存亡?

具体到镇守沂州的大元招讨使王宣,首先遇到了是坚决抵抗还是就势投降的两难问题:蒙古人待他可谓“君恩深厚”,不打一下对天下人也说不过去;但若要真打?二十五万大军犹如狂飙突降,不是眼睁睁赔进我王氏父子的两条性命?

有没有一条万全之策?别“万”了,两全之策也行啊!最好能躺在炕上抱火炉,上下两面都能热热乎乎。

15

十一月初,北伐大军顺沂水来到沂州城下,主帅徐达致书王宣、王信父子:“投降吧,放下武器,待遇从优。”

王宣父子收到徐达的劝降书之后,掂量再三,觉得还是靠近大锅有饭吃,这些南方蛮子再怎么折腾,还能当真胜过蒙古铁骑?但是,前途远大代替不了眼前之危,过年的饺子再香顶替不了月饼过中秋,对徐达的水路大军,还是要应付一下。

这就是所谓“缓兵之计”!计定速行,王宣狠狠心大出血了:遣使携巨款去了应天进贡,态度诚恳表态:愿意改邪归正,立即站到人民这边来,愿意为祖国再立新功!

与此同时,王宣派出了儿子王信,秘密前往莒县、高密一带招兵买马,自己强大了,还怕你什么徐达?什么朱元璋?

朱元璋分析了王宣的处境,认为这是大好事,给整个北伐开了个好头,可以作为敌占区各城守将的表率!立即派遣徐唐臣到了沂州,授予王信江淮平章政事,令其受徐达节制,共同北伐。

朱元璋的使臣?这可是条大鱼!逮住他解往大都,皇上不光不会追究自己的弃土不守之罪,肯定还会有另外封赏!

于是,王宣豁上了,率兵趁夜偷袭了明使驻地,准备活捉徐唐臣,谁知行动也过于心急了,徐唐臣初来沂州,本来就警觉异常,发觉了不对头立即连夜走人,只身逃到了徐达军营。

这下王宣惨了:徐达何等人?得知沂州阵前起义有变,第二天一早便挥师向沂州发动猛攻,而且为了万全起见,还命都督冯宗异(冯胜)开坝放水,沂州城顿时水火交加,王宣再怎么琢磨,也觉得无路可逃,还是走老路吧:开城投降。

徐达认为还是应该给人出路,不管啥时候也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策,便允许了王宣再次投降,但却命令王宣给儿子王信写信招降,儿子来了,你父子全部有功无罪,不然……

镇抚孙惟德当了王宣的信使,把老爹的深情呼唤送给了正在莒县招兵买马的王信——为了老子的性命,做儿子的也应该有点表示吧?

谁知这时的王信来了个绝的:父子既不同路,何妨“大义灭亲”?不光拒不投降,反而一不做二不休,来了个“破釜沉舟”,杀死信使孙惟德,远远逃往了山西。

这下儿子当真把老子送上了断头台!徐达还会对反复无常的王宣客气么?立即将其处死,任命了自己的部将韩温镇守沂州。

王宣父子一个死一个逃,被扔下的部将之愤怒可想而知:于是峄州(今枣庄)赵蛮子、莒县周黻、海州(今连云港)马骊及沭阳、日照、赣榆等诸县官员,皆尽投降。

一场大水,没用动刀见血,沂州全境就此全部收伏,山东的南半部已经不属于大元了。

16

沂州“战事”结束之后,声明不干涉具体军务的朱元璋却派人专程给徐达送来了下一步行动的作战意见:“将军现在已经拿下沂州了,下一步按照既定方略应该是进军益都,但如兵向益都,主力却不应该用在益都方向!

我军精锐应该扼黄河要津,敌人只要等不到西方的援兵,也就自然失去战意。所以,断其援兵为主,益都可以必克!即使益都未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转兵进取济宁、济南即是。

济宁、济南二城既下,益都则无根,元廷在整个山东也就势穷力竭,还能不尽是我囊中之物?”(见《明史纪事本末》)。

可见,远在后方的朱元璋其实一刻也没放松对前线的指挥,尤其是在战略部署方面,北伐大军就像放飞的风筝,那长线的另一端始终牢牢牵在朱元璋手里。

令人不得不叹服:在战略布局方面,没多少文化素养的朱元璋的高瞻远瞩犹如天授,在这方面绝对不是徐达能够望其项背的!

没说的,谁的官大——不,谁说的有道理就听谁的吧。

徐达按照朱元璋遥控指挥,派平章韩政率精兵占领榆行、梁城诸镇寨,占领了黄河要冲,山东的一切援兵就此被切断。在此期间,韩政派千户赵宝进兵滕州,元守将杨知远既不敢出城迎战,也没敢依城固守,来了个一走了之,滕州全境不战而下。

徐达则亲率大军来到益都,益都守将大元宣慰使普颜不花是员蒙古骁将,虽然明知外援无望,守城凶多吉少,却宁死不肯突围败走,而是亲登城头督战不降。

不过,这毕竟是大汉国土,红巾军能依靠民众孤城坚守数年,蒙古人可没有这个条件,再加上粮草不济,外援无望的情况下如何能保住士卒士气?整个益都城头咋呼的热闹,其实没有多少人当真舍命守城,围城数日益都即破,普颜不花眼看大势已去,只得只身退到了自己家里。

普颜不花妻子儿女外加老母都在家中,普颜不花惨然与老娘诀别:“儿不能忠孝两全了呀。”

徐达派兵围了普颜不花住所,却不挥兵进院,对于这位蒙古将领,徐达也是早有所闻,据说此人在蒙古人中还算个另类,当得一个“贤”字,若能说服其归降,那对日后的战事无疑是大大有利的!

徐达竟然如同对待两国交兵一般,派遣使者进院谈判,这实在是给足了普颜不花面子!

谁知,普颜不花却并不领情,还是拒不投降,并且面对使者宣言:“我普颜不花乃大元朝进士,现在官至极品,忠臣各为其主,岂肯再事二姓?”

随即与总管胡睿、知院张俊当场自杀,普颜不花的妻子阿鲁真也不愧蒙古“铁娘子”,抱着一对子女投井殉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烟火里的尘埃 师父如此多娇 当恐龙遇上蚂蚁 穿成疯批大佬的病弱原配 劫修传 全网黑后我在军旅综艺杀疯了 重生年代小辣媳,长腿老公追着宠 女扮男装干男团,老板队友全沦陷 兽世:恶毒雌性靠美食养崽洗白了 嫁到大西北,腰软娇妻被糙汉宠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