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上山下海(1/2)
第41章 上山下海
“好说!”
于老三听到徐正明要留宿村里,是一百个乐意,心想还真是得感谢那个抛锚在那破路上的车,如果说唯一要感谢这条破路的事,也就是让车抛锚了吧。
“徐书记,去我家坐坐?我烧水泡茶。”于老三走到徐正明身侧,奉承道。
“我们都走了这一段路了。”徐正明笑道:“要不,你先带到处我转转?”
“也好也好。”于老三听到徐正明的话,连忙点头,又对着徐琴说道:“去村里寻只鸡,炖了。”
徐琴听见于老三的指示,也赶忙应着,转身就往村里走去,毕竟来的是镇上的领导,没有肉来招待,那是有点说不过去了。于是徐琴开始挨家挨户寻起鸡来。
于老三当着徐正明一行人这么对徐琴说,是有自己的小心思的,他要让徐正明切实感受到村里的情况,镇领导们也都不是傻子,自然也看得通透,村里连只鸡都要挨家挨户找,这是有多落魄。
“徐书记,咱们是先去海边看看还是先去山上转转?”于老三说道:“这个时候正是海边退潮的时候。”
“你不是说村里有卖船糊口的吗?徐书记,那咱们就去海边看看。”李金峰看了看徐正明,说道。
徐正明听见李金峰的建议,觉得有道理,就附和道:“也好,老李,今天咱们也下趟海。”
于是于老三先带着一行人去老海家拿了几双胶鞋,叫上老海往海边走去。于家洼的海并不开阔,相较于东山村来说,算是小了很多,不过也因为这里的地貌,海水带来的营养物质在地表沉降,形成了类似淤泥质的海滩,物产比东山村丰富得多,甚至对比于报纸上那些出名的海鲜产地,质量和口感也不逞多让。
可是这破路的限制,海产能够运出去少,毕竟那些海产是在夏天才有的,而道路的不畅,让海产这种运输本就容易变质的食物,更加难运出去。
于老三望着大海,对着旁边一行人说:“这就是我们村全部的船了。”
“村里一共有那么多人,就剩这十几条船了,剩下的都卖了。”老海解释道:“原先我们村可是有不下四十条船。”
“这些船的年头也不短了吧。”李金峰摸索着一条打了木头补丁的船,说道:“这木头有的都烂了。”
李金峰摸索的那条船,正是老海的船,今天刚要拖到岸上来修补修补,发现木头不够了,就在去山上找合适的木头的时候,遇见的徐正明一行人。
“是啊,这吃饭的家伙都卖了,现在开海,那些卖船的人家更不好过了。”于老三说道。
“杀鸡取卵,确实不可取。”徐正明感叹道:“如果日子过得好,谁愿意卖船。”
一行人都沉默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