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第622章 621忆苦思甜

第622章 621忆苦思甜(1/2)

目录
好书推荐: 野僧 被全地球当纸片人养[星际] 公主们都来帮我搬砖[基建] 古代科举之路 重生后主角反派对我情根深种 和Omega交换身体后 社恐练习生为了口吃的能有多拼 我靠荒野求生直播风靡全星际 原来我是万人厌 首领宰与绝望攻略世界

第622章 621忆苦思甜

1960年2月6日,星期六。

调查组吃过早饭,并从食堂带了午饭,开始了此次调研之旅。

每人一个片区,唐植桐被分到了长江大桥附近的片区。

为了方便开展调查工作,市局调拨了八辆自行车归调查组暂时使用。

第一次去所负责的辖区,是各支局同志领过去的,昨天虽然接触短暂,但大家已经与对接的支局同志相识。

与唐植桐对接的这位叫姜思远。

这边的天气比四九城稍微暖和一点,唐植桐没穿袄,里面开司米,外面一件外套。

路上,姜思远跟唐植桐大概介绍了一下自己所在支局的日常工作内容。

有人吃的是掺了高粱米的双蒸米饭,有人吃的是棒子面窝头,但颜色比唐植桐饭盒里那份暗淡很多,还有人带的干粮黑乎乎的,唐植桐没看出是什么。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不错啊,自力更生。”唐植桐给摄影师竖了个大拇指,就人家的这操作方法,不仅工作比谷漫苍理发轻快,而且赚的还多,是个有脑子的。

武汉自古以来有“九省通衢”的称呼,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是以前的物流集散中心。

唐植桐在前台接待顾客,发现很多群众都没有写邮编的习惯。

“那真是太谢谢了!”姜思远拉着唐植桐的手摇了起来。

拍照的有好几个,唐植桐选了一个脸上带着笑脸的摄影师,并谈好了价格。

“就是,以前连这种地瓜面也没有,我邻居当时有吃观音土涨死的,肚子跟个皮球似的,那么大。”端着黑乎乎干粮的那位说道。

为了兼顾节省体力与投递到位,我们将支局的辖区化划成了几个小的片区,,每天去一个片区,几个片区轮流投递。

“唉,那……我也分你一些。”姜思远看劝不动,拿起自己的饭盒,就要往唐植桐饭盒里拨。

下午的时候,唐植桐就待在了支局。

长此以往,武汉这边的百姓,性子就急了起来。

上午,跟着投递员投递,由于定量降低的缘故,投递员骑行的并不快。

“瞎款么斯,想死莫连累劳资们!”姜思远听到后用方言回了一句。

最恐怖的是,521碰到另一辆521。

“什么亏不亏的,都是咱自己的同志。

一旁的投递员并没有参与的意思,连话都不想说,尽量节省力气。

这人呐,不满情绪压到一定程度,是非常容易炸的。

“板马日的,哪晓得要熬几马早去!”这位不满的嘟囔了一句。

姜思远将具体的操作方法大概给唐植桐介绍了一下。

唐植桐将姜思远的饭盒还回去,然后逐一从其他人饭盒里往自己饭盒里拨饭,都是差不多的量。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武汉1929年就有了第一辆公交车,在八十年代末开启了个人承包制,为了赚钱必须多拉快跑,武汉公交就成了传说。

物流量大,处理就得及时,否则容易积压,劳工被催的跟陀螺似的。

像这种情况,就只能转移一下话题,比如“忆苦思甜”。

姜所长,你也别老专员、专员的喊我,就我这级别,当不起专员二字,喊我小唐就行。”

唐植桐将自行车寄存,然后步行浏览长江大桥。

投递员虽然只投递一上午,但并不意味着下午可以回家,还得整理新送来的信件,为第二天投递做准备。

“嘿,专员听着多威风。”唐植桐不占便宜、不仗势压人的做派一下子赢得了支局里所有工作人员的喜欢,他们说话也亲密了起来。

别人称呼摄影师为“照相的”,唐植桐称呼他“摄影同志”,一个简单地称呼,让摄影师脸上的笑容更甚。

“姜所长,我也是投递员出身,我对咱们这边的困难感同身受,我会实事求是的如实汇报。”唐植桐没有直接答应下来,说的四平八稳,但言外之意很明确。

唐植桐也尝出来了,味道并不好,黑是因为发霉了。地瓜面也叫白薯面、红薯粉,各地的叫法不同,这玩意在九十年代时农村拿来喂猪,等不让养猪了,就成了粉条、粉皮的淀粉来源,但不能是“东北雨姐”家的,因为她不舍得给家人们用红薯。

“还行,哈哈哈。我妈常说没有吃不了的苦,我小时候伙食还不如这个呢。我听我妈说她小的时候,饿得吃三合面,里面掺了锯末的那种。”唐植桐自然不会拿两个城市的伙食作对比,因为说出来不利于团结。

笑脸笑语,这是投资最少,见效最快,回报最高的行为,但很多人都想不明白,往往都耷拉着个脸。

据说热干面以前是汤面,但由于汤汤水水凉的慢,没空吃,就改成了干面。

“我们肯定是要投递到位的,要不然对不起身上穿的这身制服。

这年头出一趟差不容易,工作之余游览一下当地的特色景点,也是众人约定成俗但不敢声张的做法。

“唐调研,这边离长江大桥不远,你来一趟武汉,不过去看看?”过来办业务的人并不算多,姜思远看唐植桐待在这边愣神,主动建议道。

“其实我也不想吃,但没办法。我家人口多,孩子还小,只能拿棒子面去市场上换地瓜面,能多换点糊弄肚子。”也许是注意到了唐植桐的视线和表情,这位吃地瓜面的仁兄跟唐植桐解释了一嘴。

算下来,其实工作量并没有降低太多,但能节省体力。

唐植桐在跟着投递的时候,就跟辖区内百姓普及邮编的好处,并贴心的在各条胡同的墙上用粉笔写上辖区的邮编。

信件多了,而且都在一个片区,投递起来不用多跑冤枉路。

“嘿,还真是。以前碰到灾年,别说陈粮,就连湖里的荷叶都能给薅了吃,真是逮啥吃啥,一点都不敢挑剔。我小时候饿得皮包骨头,肋条根根分明。”一说到以前,姜思远也来了兴致。

“唐调研,这棒子面比四九城差吧?还能吃的习惯吗?”唐植桐不让称呼“专员”,但支局的同志也没有直呼小唐,而是变通了一下。

想来想去,唐植桐想了一个取巧的法子,打算回去以后试试。

对于这种情况,唐植桐也没有责怪,就八个字:事出有因、情有可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开局四零,手握星际商城带飞祖国 毛茸茸番外:我可爱亿点点怎么了 斗破:岩王帝君尘世闲游 回到唐朝当反派 魔法少女的骑士哥哥 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美利坚:我来是留学,不是留情啊 斗罗:我用影子开修罗 斗罗:修改剧情,全员开始抽象 古龙复辟?我真不是尼伯龙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