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任务(1/2)
杨氏蜚蝵望见客人来访,便停止住了回旋的身姿,轻拂衣衫,示意两侧伴舞的女侍回避。从高台上轻飞了下来,亲自迎接。
杨蜚蝵直接对着众女子中身形较高的义姁问道:“汝就是‘小长秋’,义姁姑娘了吧。呵呵。茅姨快快绍介,来人啊,备花茶水。”说着将手中舞蹈用的铜鑰和拂尘分别交给身旁的两个侍女,两位侍女均是一身紫衣,手持钩盾,形似女将。紫衣女子将舞蹈用器械取而下,随之过来几个青衣女童为众客人奉上甘露与茶点,置于毯席之间。那些毛毯,材质上乘,一眼看上去便知是西国手法的混合织物,花纹紧促,一环又一环,是对称的形式。淳于小蓟新近随姐姐向众女官学习女红,刚好对这些玩意心生浓厚兴趣,众所周知,天汉的织物,素来采用不对称的风格,只有在漆器上才弄得上这繁复的纹饰。
义姁道:“是的娘娘,我是河东郡蒲坂镇的义姁,无甚字号。”说着随茅氏等人,陪着女主人杨氏散座于席间。众汉家的女子和其他女童,坐礼均采用爽膝跪姿;那大夏娘娘却采用左腿结跏趺,左手抱着右足,右手散漫地置于右膝之上,异常有趣。茅诃子与杨氏熟稔,不拘谨于礼仪客套。杨氏贵为娘娘,位居“将行”要职,所言辞令,一侧均有至少两位女史不停记录。
茅氏道:“倘若宫中女子有怀孕,便可学习‘将行’杨娘娘的这等胡狄坐姿,这个形制来自匈奴诸藩国,男子们好踞胡床,与我天汉略为不同。”淳于小蓟听到此处,便开始作起了笔记,从随身锦囊中取了空白竹简,向后侧的女史姑娘取来毛笔、墨丸、砚台及镇台。茅氏笑道:“胡床神似我们眼前的桌几。”后排女史所供毛笔,采用豪彘之软毛硬毛撮合,墨丸则有红绿黑三种,砚台与镇台分别为东瓯和越国所上贡,竹简自是长乐宫中所种黄竹制成。淳于小蓟正yù记录茅氏随口教授的新知识。
“且慢,这位,姑娘。”杨蜚蝵cāo着一口蹩脚的汉语,打断小蓟的行动,道,“来人呐,给我取来,闲置的莎草纸。”说罢一位青衣女童取来一叠黄sè的东西,质量轻盈,不错,正是娘娘口中所言之“纸”物。义姁和淳于小蓟不约而同惊而对视,然后目光均锁定在那所谓“莎草纸”上。
义姁正要问这纸从何处得来,淳于小蓟亦欣欣然地等待取来把笔记给记全。杨蜚蝵指着门外的一女卫士道:“此物出处,但问我的女卫尉,夏侯姑娘。”说着门口之前迎接众人的小女官,得令进入,走到席间,先向大家行了个礼仪,然后徐徐座下,说道:“在下,夏侯芹,汉字芹芹,你们可以这样称呼我。我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所以取了这样的汉名。呵呵。娘娘安好。这些纸物,乃是西王母国诸藩国的贡品。采用西域纸用莎草所制作,其jīng密、轻盈之素质,堪比天汉的‘锦缎’,更可以取代帛书,方便各位女史记录和携带事宜。”说着,端端正正地将女史手中一叠往小蓟席间奉上。
淳于小蓟先谢过。然后取了一张给姐姐义姁。两人先端详起这纸物来,想当初,这东西以及其制作方法,正是两人梦寐以求的宝贝。倘若能在长乐宫和太常中推广使用,不知可以便利多少财资、惠及多少人物。
杨蜚蝵继续笑着说道:“呵呵。尔等倘若是喜欢,都拿去吧。我这里还有一大堆。不过,倘若你们想知道纸的制作方法,尚需要尔等帮助我,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才行。”
义姁和淳于小蓟一边吃着那些数不尽的奇异的茶点,一边面面相觑。
茅氏道:“这是此番,娘娘请求皇后陛下,向我等传达的指令,也就是引荐你们前来和娘娘相见的真正目的。倘若你们两位,年轻的姑娘,又得了能出入宫廷的特权,须要协助将行娘娘拿回一件物品,我们一同感激不尽。之前派出的秘使或女官都被半路阻截,具体内容,你们可以咨询夏侯姑娘。”
杨蜚蝵直接道:“小长秋诸人,得我秘令。一年多前,我来此东土,受困凉州,幸得二侯王协助解脱。但是我的爱宠,安息的狻猊——大玉狮子,名曰‘照夜’,受伤,至今滞留在汉中城唐家,小长秋,素闻你医术jīng湛、善于游艺,请求你将我的爱宠从唐家平安取回来。如果尔等能为哀家分忧,取回它,我将给予你们更多的资助,包括这纸莎草纸的制作方法。”她思考了一番,继续说道:“芹儿,从今天起,你就跟着义姁她们一起行事,随时为我传达消息。待chūn来再去,多带一些信鸽子。汉中城离长安尚留有千里路程,新近匈奴刺客埋伏于京几各郡邑,还得保护好小长秋诸人。”
夏侯芹芹正了正衣服,喊了一声“得令”。这位夏侯姑娘,亦是一位混血儿,她是夏侯婴的重孙女,母亲姒氏,籍贯大夏国。淳于小蓟见她五官端正、气度不凡,遂生好感,心中暗度此人应该结交。夏侯芹也注意到了义姁和淳于小蓟姐妹两个异人。
话说这个冬天不太冷,飘雪并没有和往常一样堆积满整个北方。待chūn天来,冰儿融化,鸟雀偶有回归。皇帝刘启又在进行一定程度的官职改革。正逢杨蜚蝵结识了义姁等人高兴,他特令把“将行”的官名重新更改为“大长秋”,让杨蜚蝵仅位列于王皇后之下,总宰百女官和妃嫔。
杨蜚蝵的意愿已经通过她们宫闱见的渠道开启得天听,想来大概是这个原因“刘启”才取这个名字。这年早朝,汉景帝勒令太常书目中所有非关于他本人的文章典籍中的“启”字都全部改成“开”字,开辟了避讳的先例。《五藏山经》、《海经》中好生生的“夏启”,被修改记录作“夏后开”,显得官员们对他足够爱戴和忌讳。刘启又命张骞等张氏一族的僮客们跟随并保护义姁他们一起走上这番行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