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义灸(1/2)
窦氏道:“你也不用着急于这一次,有什么解数尽管使来。宫中御医不少,遍尝药方,未见疗效,与其束手无策,不如再折腾折腾,只是闲杂人等我可信不过。若你手段不是高明,自然不会草率将你要过来……倘若真的是治不好,那也算天命……”
义姁鼓起信心,再次拜伏说:“还请太后准许我再察治一番。”窦氏侧躺于席上,道:“行,不知这回你要用哪种看病法?”
“灸法。”义姁道,“《内经·灵枢》云:‘目者,五脏六腑之jīng也,营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常生也,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是故瞳子黑眼法于yīn,白眼赤脉法于阳,故yīn阳合抟而jīng明矣。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神分jīng乱而不抟,卒然见非常之处,jīng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
窦氏道:“这个曾听其他医家略有提及,不甚新鲜……但不知道你要如何‘灸’?像上次一样用针么……”
义姁继续道:“请太后将衣裳解开,只需露出背脊即可。”一旁的窦毣儿道:“这个让我来吧……”说着她走到太后身侧,笑嘻嘻的朝着太后,太后准许。
窦毣儿轻轻解开窦氏的衣系,将衣服往下方拉扯,太后的肌肤便袒露出来。义姁细心的注视,窦氏虽年过半百有余,但皮肤保养得很好。窦太后道:“你这小妮子,别淘气……再往下拉,少儿不宜哟……”言罢,窦毣儿安静地作伴在一边,等待医女义姁的动作。
义姁又道:“《脉决》说:‘足太阳、阳明,手少阳脉动,发目病。’《内经·素问》云:‘东方青sè,入通于肝,开窍于目’。《内经·灵枢》曰:‘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在项中两筋间,入脑乃别yīn蹻、阳蹻,yīn阳相交……交于目锐眦。阳气盛则瞋目,yīn气绝则瞑目。’所以我只能且当‘目青sè者病在肝’来试诊。”窦氏默许。
义姁寻找到背部脊椎第九节右侧的肝俞之穴,然后叫唤了一声在后方等候已久的淳于小蓟。淳于小蓟将准备好的一樽碾钵递了过来,接着是一个小药盒。义姁从药盒中取出一些白sè植物块,置入碾钵中,以药杵捣碎,然后用浣纱将碎末盛起来,于太后背处用手一捏,植物的汁水滴落在穴位附近。窦太后上身微颤,显是感觉到了一阵清凉。义姁又拿出一片白sè的东西,跟之前的块状物是同一质地,淳于小蓟递来针盒,义姁持常用的热气蒸腾的阳炎针将白片插了许多小窟窿,然后把片儿平摊在洒了水滴的地方。在不知觉中,她已然在白片上又添置了几壮艾绒制作的小棱柱。
窦毣儿等人好奇的观察。“那些是何物?”王皇后亦不禁问道。
“普通的药用艾草。方才滴的水是蒜汁,白垫也是大蒜切成的片。”义姁回答。
窦毣儿问道:“那怎么用呢?”义姁不紧不慢地从宝针盒子里取出一根两头粗细不均匀的石针,道:“这是我自己弄的第八支针,用平rì里生火用的阳燧晶石磨砺、加工而成。我把它和火玉柱、阳炎两根针放在了一起,不巧变化成了同样的火焰属xìng,我给它依旧取名‘阳燧’。”说着将针尖靠近艾草柱子顶端,“呲呲”几声柱绒被灼烧开,一缕青烟升起。义姁续道:“通过拿捏粗柄端的力度强弱,我可以控制针刺所散发的热量。”
窦太后只觉背后痒痒,却也看不到,问:“不知需要等候多久?”义姁道:“等这壮稍晚,再换三到四壮,便可以了。”
王皇后道:“很有意思。原来如此简单,比宫中御医们的手段更加高明得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