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谈谈《折翼天使》(1/2)
文:那九九
主角霍莘这名字不错,是跟霍元甲一个姓,每次看到这字总觉得正气凛然的样子。
看书习惯,一本书,不管开篇和过程里有多少土坑炸雷催泪弹剜心刀,都不能让我按“快进”翻最后一页。有个好友,恰恰相反,看书,总喜欢翻了结局再倒回去慢慢看,强迫症发作克制住抢书的yù望,忍不住说:你这样看书,就如同你来人世之前,阎罗王给你面往生镜向你剧透了一生有什么分别?人家说未来可怕,其实完全被剧透的未来才真的可怕,行尸走肉般了无乐趣地——一路去死。
个人认为,好的书评,特别是推理悬疑一类书的书评,如果你喜欢这本书,那就得在评语里避免剧透太多,尽可能将作者的“雷”写得隐晦不明,吸引更多的人去看;反之,随意为之吧。
序里老剑提到的东野及他的《嫌疑人X的献身》激起了看下去的yù望。
前面的都是题外话了,谈谈《折翼之下》吧。
老剑的文笔就不多浪费夸奖话了,不矫作,不夸张,不浮躁,也没有我看明明是内地作者却写得带着港台言情小说调调的痕迹,那套书叫《诡案组》。这样的比较有点蠢,以老剑的年龄阅历估计也写不出那种让人泛鸡皮疙瘩的文字。
背景选得不错,野营,本身就是一项充满很多未知危险的活动,各个人物xìng格随着步伐一一披露,起第一个引导作用,看的人会随着笔触自动在里面筛选喜恶。
推理悬疑小说相对受众面小的主要原因在于,它总会死人,还总是披露人xìngyīn暗面、隐痛,就算有温暖,很多时候都只是在撕裂得支离破碎后的细微安慰。
这类书看多了,人物出场时就在脑子里比划猜测:谁先死?有时觉得自己像个拿刀待价而沽的屠夫。
就这个安排里,也隐约可见老剑得益于东野不少。
我写此类小说总喜欢走最末等的路线:一路安排人去死。且没有老剑这样的耐xìng看似不紧不慢实则环环相扣的进展。
写这类小说如同说谎,你前面挖的坑,后面得一个个填上让故事完整,要有好逻辑还要有好记xìng。有时读者比作者记xìng还好,游戏角sè不同,他们负责的是“找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