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筹备江南,防患(1/2)
晚上一直忙到二更天, 秦溯看着自己写好的一大张纸,总算是心安了些,将纸收好, 秦溯这才就寝。
就在秦溯觉得自己快要做好一切准备的时候, 事实告诉她计划赶不上变化快。
第二天早上, 秦溯刚用过早膳, 紫云前来回禀, 卫子康那边出事了。
秦溯甚至想了一会,才总算是想起这号人物, 一拍脑门, “出什么事了?”
“卫会元去找了卫子康母子,然后卫子康的母子三人便失踪了,到现在也没找到。”
这么些日子过去,卫子康母子的事情一直都是紫云跟着,眼看着卫子康母亲的眼睛恢复光明,身体也越来越好,结果就这么点功夫的事,一家三口大活人竟然不见了。
“这是怎么回事?”
秦溯皱起眉, 那卫子康也不像是忘恩负义之人, 自己有恩于他, 怎可能一声不吭便失踪了?
“说来也是奇怪, 昨夜半夜,卫会元一个人,悄悄去了卫子康的家中, 几人不知说了些什么, 卫会元接着便离开了,等了挺长时间, 卫子康家中的烛火一直不灭,等我们的人发现不对劲,进去查看的时候,才发现卫子康一家三口竟然全都消失不见,极为蹊跷。”
紫云本也是不信此事,但是她亲自去卫子康家中查看完,才发现确实如此,家中没有一处凌乱,所有的东西都摆放整齐妥帖,连茶壶中的水都倒干净,又刷洗好了,明显是准备出远门的样子。
“就是说,你们不知道卫子康一家是何时失踪的?”
秦溯这也听出紫云的意思,卫子康一家失踪得未免太过于蹊跷了些,应当是出事更有可能。
紫云低下头,“属下失职,请殿下责罚。”
“这不是失职不失职的事,现在距离科举殿试还有多久?”
现在秦溯没心情去追究责任,解决问题才是重中之重。
“还有不到十天的时间,三月初就是殿试的日子。”
“十天……父皇生辰还有十五天,距离攻打靖国启程的日子还有十六天,有的忙了。”
秦溯算着时间,揉了揉眉心,“去查查卫会元吧,不要打草惊蛇。”
紫云领命离开,秦溯撑着头,没过一会的功夫,倒是那李公公先来了。
“长公主殿下万福金安!”
李公公看见秦溯,躬身行礼。
“李公公?可是有事?”
秦溯理着袖子,自从永乐帝册封了云美人之后,秦溯便一趟永安宫也没去过,连这次见着李公公,也是带搭不理的样子。
“长公主殿下,陛下叫奴才过来,请长公主殿下去趟永安宫,说是有要事相商,还请殿下赏脸。”
李公公虽然是皇宫内太监总管,一般的嫔妃见着也要礼让三分,但是对秦溯,却是一向恭敬有礼,秦溯也无意为难他,只是就这么过去,自己这口气咽不下去。
“公公客气,劳烦公公跑一趟,且请公公回去回禀父皇,就说本宫头疼,过不去,若有事相商,请父皇来趟正阳宫。”
听完秦溯的话,李公公脸上也有些为难,但是秦溯一向是说一不二,绝没有改主意的可能,李公公虽然为难,但是也没法子,只得躬身再行礼告退,回去复命。
周围的宫人也一个个低眉顺眼,不敢多言。
回过李公公,秦溯倒是觉得真有些累了,干脆在院子里设榻,准备躺一会,晒晒太阳。
“缺个唱曲儿的。”
靠在榻上半晌,了无睡意,秦溯撑着头,吃着处理好的水果,开始思考自己是不是也该找个戏班子进宫。
“这有何难?寻儿若是想,父皇让云美人过来给你唱两首便是了。”
永乐帝的声音在秦溯身后响起来。
“父皇何时来的?”
头也没回,秦溯焉头搭脑地吃着,压根没行礼的意思。
永乐帝也没跟秦溯计较过这个,更何况现在还是他有错在先,来跟秦溯赔礼道歉的时候。
“来了有一会了,宫人说你在休息,父皇便等了会,来,父皇看看,寻儿可是气还没消?”
永乐帝亲自提着食盒,走到秦溯旁边,立马有人搬来椅子,奉上新茶。
秦溯看了一眼永乐帝,“哼,儿臣哪敢生父皇的气?父皇想如何便如何就是了,哪用得着管儿臣的死活?”
秦溯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客气,永乐帝却也不生气,一抬手,让周围的宫人都退出去,亲自打开食盒,将里面备好的各种零嘴一样一样摆在秦溯旁边的茶桌上。
“好寻儿,父皇给你赔礼道歉好不好?
你看,这都是父皇给你准备的,全是你小时候爱吃的,快尝尝?”
永乐帝也是有心了,各种零嘴都有,不少还是特意从宫外找来的,倒是合秦溯的心意。
勉强看了一眼,秦溯捏起个山楂糕,勉强尝了一口,“味道还成。”
“寻儿喜欢就好!”看秦溯愿意吃,就知道秦溯的气消得差不多了,永乐帝又从食盒底下一层,抽出什么东西来。
就当秦溯翘着头瞧着,准备看看还有什么零嘴的时候,就看见永乐帝拿出来了三份奏折。
“好寻儿,现在气消了,帮父皇看看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如何?”
看着永乐帝递到面前来的折子,秦溯本来好些的脸色顿时垮了下去,将手中的山楂糕扔回盘子里,“儿臣便说这次父皇怎如此的好,原是有事了才想起儿臣来,若是没事,怕不是就这般把儿臣扔了?”
“寻儿此话怎讲?父皇先是被寻儿备好的,只是恰巧又有些事,这……”
永乐帝也没想到秦溯说翻脸就翻脸,连忙解释。
擦了擦手,秦溯从永乐帝手中拿过三份奏折,“父皇莫要解释了,儿臣正在气头上,也听不进去。”
秦溯翻着折子看起来,永乐帝也只能无奈地摇摇头,秦溯这脾气也是他自己宠出来的,这苦果自然也得他自己吃,不过秦溯倒并非蛮横不讲理,也算是万幸。
看了半晌折子,秦溯的眉头越皱越紧,“父皇,之前江南郡守上折子来,说是春汛,想要朝廷拨款修建加固堤坝,此事不是已经解决了吗?怎么现在又说此事?”
“本来确实如此的,该加固的也加固了,但是却没想到,此次春汛来势汹汹,已冲垮了多处堤坝,但也勉强控制住,未有良田受灾,但是江南郡守不敢托大,连夜上奏,恳请朝廷再拨款赈灾,以防更大的灾祸。”
永乐帝也是因为这样才犹豫不定,“早朝的时候已经吵过一次了,有人说江南春汛已过,没必要再拨款赈灾,有人说为防万一,还是未雨绸缪的好,以免百姓遭殃,吵得朕头都大了,特来问问寻儿的主意。”
秦溯听过,也摁了摁太阳穴,“父皇,此事应当拨款,若真有了后续灾情,是朝廷未拨款导致的,哪必然会引起民愤,不过若是胡乱拨款,恐日后亦有其他地方效仿,更何况现在北方奉京地区春汛风险更甚,奉京郡守必然也会如此要求,到时四处拨款,国库倒是撑不住了。”
“寻儿说的极是。”永乐帝赞同地点点头。
“其实此事也好解决,父皇拨款便是,但是不是拨款预防,而是拨款重建,江南郡守不是说有多处堤坝已被损毁?
那便是拨款重建,此事其中道理复杂,应该指派一心思玲珑,正直可靠之人方才放心,将款项压在江南半月有余便可,到时春汛已过,定然无事,再开始重建,若是真再有春汛,那就当即赈灾,这其中判断,需得有经验之人方可。”
秦溯说完,撑着下巴想起来,现在的难题不是拨款不拨款,而是押送朝廷赈灾款的人选问题,既要有识别汛灾的判断能力,又要胆识过人,八面玲珑,能应对种种状况,做出最合适的应对,这种人才,果真难寻。
永乐帝也跟着思考人选问题,思来想去,却只觉得一人合适。
“若说让人放心,又能对江南地区的汛情了如指掌的,恐怕整个前朝,也唯有沈丞相一人最为合适,沈丞相本就是江南人士,又曾经任过江南郡守,极为出色地解决过多次江南的天灾问题,若是沈丞相去,怕是再合适不过。”
永乐帝说完,他自己也觉得不妥,“只是这点事,怎用得着沈丞相亲自出马?毕竟这有灾无灾都还是两可之间。”
沈丞相竟然是江南人士,秦溯倒还真是第一次知道,不过沈丞相亲自去押送赈灾款,确实不太合适,未免太大材小用了些。
“可还有其他人选?”
秦溯对于前朝那些大臣,并不熟悉,只知道一些耳熟能详的,但是一个个都是一二品大员,怎么想也不适合。
“不知那丞相府的公子现在多大了,能否担当大任。”
永乐帝想了想,开口说道。
秦溯想起那刚十三四的沈清,怀疑永乐帝压根没把自己刚才说的话听进去,“那丞相府的公子不过十三四的年纪,如何能担当大任?父皇莫要开玩笑。”
“竟才这么小,”永乐帝似乎有些惊讶,“之前听闻沈丞相府中的公子有大才,年纪轻轻,便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乃是少见的奇才。”
想了想沈清,秦溯虽然不了解是不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这事,但是从沈奕也能看得出来,沈清定然也不会是草包之流。
“沈公子就算是如同传闻中一般,那也不合适,父皇还是想想别的,若是实在没有合适人选,不如问问大臣们,可有自告奋勇之人,我大雍百官之中,总能找出个合适人选来,此事应当加急,最好就在这两日启程最好。”
秦溯无意跟永乐帝说些废话,这种大事,早出发一天,许就能有大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