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2/2)
当然物以稀为贵的高价银丝炭因为出产太少,所以价钱依旧居高不下。
但是比较中低端的煤炭,因为数量多了,价钱自然就回落下来,甚至掉得厉害,让百姓们都能多买一点来过冬了。
百姓们自然欢喜,谁都不想冻死,之前不能私自开采,挖了就要死。
如今只要不转卖,他们自个用的话,煤炭也不需要挖很多,挖一点算一点,起码大冬天也不会冻死人了。
江南也不都是富庶人家,而且哪怕手里有点余钱,煤炭要一冬天用,价钱低一点能省钱一点,谁能不高兴?
不说别的,食肆的小二们就能率先受惠了。
家里也能多买几斤煤炭,大冬天能过得好一点,尤其家里有老人孩子的,更是心里感激不已。
沐瑶收到信后,等乾隆过来的时候就忍不住对他夸了又夸,还把信笺给他看了。
不管乾隆有没看过,反正再看一遍无妨,上面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反而苏鸣凤大为夸赞,认为这是善政,又道皇上英明,百姓的福气不少云云。
虽然苏鸣凤用的比较直白的辞藻,而不是用隐晦的诗词,不过乾隆看了心情也是极好的。
这比底下官员让百姓写万民伞送过来,更叫他高兴,因为字里行间是能看得出苏鸣凤的欢喜来。
苏鸣凤如今自然是不差煤炭的,他都能如此高兴,明显是受惠了,其他百姓更是如此。
乾隆就笑道:“你二哥倒是很会夸人,当然还是比不上你。”
沐瑶就笑眯眯道:“我二哥可不擅长夸人,这还是因为心里边太高兴了,才在信里忍不住真情流露了。”
这话叫乾隆心情更不错了,嘴角微弯:“这么会说话,你这是知道准备下江南的事了?”
沐瑶笑着点头道:“皇上去年不是跟我提过,今年要下江南的吗?而且我不是一直都很会说话了,皇上不是早就知道了?”
“倒是大言不惭了起来,”乾隆笑着点了点她的嘴角,又道:“不是只下江南,而是朕想着之前也答应让苏召南跟你见面,只是今年三月就下江南,就不去圆明园那边,你们见面怕是要往后耽搁。”
见沐瑶的目光有些失落,他又接着道:“朕也不能失言,就打算让苏召南跟着一块下江南好了,回头他还能回去江南到家里看看。就此留在江南,等秋天的时候再上京,又或者继续等到咱们回程的时候经过,他再跟着我们回京,也未尝不可。”
当然苏召南是不可能跟乾隆坐同一条船的,不过乾隆下江南,也不可能只有一条船,必然是船队了。
好几条大船在,苏召南带着夫人在后头的船只,沐瑶也能过去跟他见面了。
虽然这样也不算方便,起码她不用再等半年甚至明年才跟苏召南见上了。
沐瑶欢欢喜喜起身行礼:“谢谢皇上,皇上果然金口玉言。”
哪怕她只能短暂靠岸的时候跟苏召南见一面,这也很好了。
而且苏召南也能带着苏夫人顺道回家,看看苏鸣凤和小辈们。
若是他想留在江南就留下,不然在船队回去的时候跟上就行了。
有船队在,船只更为舒适,苏召南这年纪也不至于太难受,安全也能保证。
这天底下有什么比跟着乾隆更安全的了?
乾隆既说了出口,也没耽误,转头就派人知会了苏召南,让他带着夫人准备一番。
苏嘉凤要留下看管新开的食肆,这次是不能陪着去,不免有些担心道:“去的时候有皇上的人在,太医也跟着,再安全不过了,儿子却到底担心没有贴心人在阿玛和额娘身边伺候。”
他有意把不知道浪到哪里去的苏岐凤叫过来,哪怕没能赶上从京城出发,起码在江南那边也能接应,回程的时候能照顾苏召南和苏夫人了。
苏召南摆摆手道:“老三在南边管着开新店的事,老二不是说做得不错,那就没必要耽误他的事了。”
他还真没想到,这个小时候顽劣的三儿子居然还真能做出一番事业来。
苏岐凤善于交朋友,去开新店转头就跟东家称兄道弟,事情简直不要太顺利。
比起稳重木讷的苏嘉凤,确实苏岐凤更适合做这个。
身边又有稳重的小厮在,在苏岐凤过分跳脱的时候提醒一二,别闹出什么幺蛾子来,这就很足够了。
因为会来事,交的朋友越来越多,新店也是一个接一个,苏岐凤如今是马不停蹄在各地奔波,在一个地方停留的时日都不多,更别提是抽身到京城来了,估计回去江南都够呛。
看见三儿子的差事办得这么好,苏召南摸着胡子也颇为欣慰:“有皇上的人在,还有娘娘在,我们自然没什么事的,你只管放心就是。”
要是跟着乾隆还能出事,那就真是没有更安全的地方了。
苏嘉凤只好应下,帮着收拾了东西,那天还护送二老去码头,看着两人上船后,这才算是彻底放心。
宫里自然也开始收拾了起来,各宫忙忙碌碌的,唯独永和宫特别安静。
因为永和宫的嘉嫔怀了身孕,自然是不可能坐船下江南,只能留在宫里了。
嘉嫔怀孕三个月之后,害喜就变得特别严重了起来,更是不可能出远门的。
因为她身体不适,不是喝药昏睡就是吐得天昏地暗,永和宫就是嘉嫔身边的罗嬷嬷和魏贵人帮忙管着了。
只让罗嬷嬷管着恐怕不够,魏贵人帮着盯着点就更周全了。
既然如此,魏贵人也是不可能脱身跟着去的,心里不是不遗憾。
乾隆打算带着皇后,那么后宫就得有主持的人留下,娴妃就主动提出留下来了。
太后倒是有些舍不得,却也明白皇后不在,让其他人留下也不能放心。
让孩子气的高贵妃留下,这不是添乱吗?
更别提后宫还有一个怀孕的嘉嫔在,处处得小心谨慎才是。
娴妃留下,谁都能放心了。
乾隆点头应允,娴妃去不去他不是很在意,但是娴妃留下,却让自己也放心。
沐瑶十分遗憾娴妃不跟着一起下江南,就说道:“回头我多带些江南的礼物回来给你。”
娴妃笑着应下,又道:“你要是能把江南的景色画上一两幅画,那就更好了。”
沐瑶的水彩画是越发出色了,更是颇有意境,让人身临其境。
闻言,沐瑶就笑着答应道:“别说一两幅,再多我也能画给你。”
她点了点自己的太阳穴,说道:“哪怕路上的时间不多,但是我都记住了,可以回来再画。”
乾隆也没打算带太多人,只带了皇后、高贵妃和沐瑶三个,这就很足够了。
另外自然是太后,他之前就答应太后,要带她回江南看看。
太后嫁入京城后,已经许多年没能回去了。
乾隆如此孝顺,要陪着她下江南,太后自然没有不答应的。
等他们回来的时候,嘉嫔也要生孩子了吧?
帝后出行,收拾的东西浩浩荡荡的,一条船才能装得下。
太后的东西也不少,另外高贵妃和沐瑶的也是,更别提是乾隆,愣是两三条船才把东西彻底装上的。
苏召南和苏夫人自然不可能有那么多的东西,带着些贴身用的东西就过来了。
沐瑶站在船上,离着很远能看见苏嘉凤来送苏家二老来坐船。
苏嘉凤似有所感,远远看向船上的妹妹,知道她是特意出来跟自己哪怕远远看一眼的。
苏召南也在后边的船只,离着远只能看见沐瑶模糊的身影。
旁边小应子正抱着永璋趴在船边,小小的身影让苏召南眼圈一红,明白那就是自己的小外孙了。
两母子只站了一会,就下去了。
苏召南算是解了眼馋,也跟着领头的太监去后边的船只安置。
船舱不大,但是两夫妻用已经很足够了。
而且相对其他人来说,这船舱就不错了,比太医住的还要宽敞一些。
跟着来的几个太医和苏召南在同一条船上,当然院首也带着一两个太医在乾隆那条船上。
不然出什么事,总不能让人停船叫太医赶过来,耽误事了怎么办?
不过跟着去乾隆那条大船上的都是年迈的太医,也不怕冲撞到后宫嫔妃们了。
高贵妃知道沐瑶带着永璋去船头趴着,就为了远远看苏召南一面。
反正两人很快要见面了,实在不必特意跑一趟。
不过她也能明白,多年不见,如今离着近,恨不能先看两眼解解馋。
永璋个子小,站在船头就被挡住,什么都看不见,只能让小应子抱起来看一眼。
他被沐瑶牵着手,小声问道:“额娘,那是我的郭罗玛法吗?”
沐瑶笑着点头道:“对,过阵子就能跟他们见面了,高兴吗?”
“高兴,额娘看着也很高兴。”
永璋仰着小脸,看沐瑶满脸笑容的样子就知道她十分欢喜了。
他能跟着下江南也十分高兴,而且永璜和永琏也一起,几个兄弟又能一起读书了。
乾隆也没打算让儿子们只死读书,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所以打算带他们在身边,四处考察的时候也能提点一二。
永璋高兴坏了,他跟着弘曕一起读书,跟两个哥哥是分开的,如今又能一块儿了。
唯一遗憾的是,小伙伴弘曕不能跟着一起来的。
原本弘曕是想来的,还特意去御书房找过乾隆,乾隆想着多带个孩子也没什么,还是自己喜欢的弟弟,就点头答应了。
然而乾隆答应了,谦太妃却不答应。
她跑去太后那边哭诉,只说自己就弘曕一个孩子,如今还过继出去了,每个月难得能见一次。
要是弘曕跟着下江南,好几个月都见不到了。
她这个年纪,见一次孩子就少一次,自然不乐意。
而且下江南坐船多危险,谦太妃光是想想就害怕,哭得死去活来的。
太后无法,跟乾隆一说,乾隆还能怎么办,只好把弘曕留下了。
于是哭得死去活来的就变成弘曕,扒着永璋的手,用他的袖子擦眼泪,袖子都打湿了一半,沐瑶看着就怪可怜的。
但是乾隆也不能让谦太妃这么哭下去,不知情的还以为他带弘曕不是下江南,而是去送死呢!
反正不带就不带,他还省下功夫了!
永璋也只能努力安抚小伙伴,弘曕哭了大半天,眼睛都哭肿了。
乾隆知道弘曕难受,还给他放了一天假,不用去上课,永璋也不用去,然后帮着安慰一下。
不然弘曕这么哭下去,小身板都要受不了的!
沐瑶让小厨房做了好几种甜品送了过来,弘曕抽抽搭搭还不忘吃上两口,把一桌子的甜品都吃完了。
永璋伸出小手摸了摸弘曕鼓鼓的小肚子,都怕他吃多了要撑坏的。
弘曕想到这些好吃的甜品,等沐瑶带着小厨房的林御厨一起上船下江南,他就吃不到了,又扁着嘴忍不住想哭起来。
永璋连忙安慰道:“谦太妃娘娘那边的小厨房也学了几手,想吃甜品是可以吃到的。”
弘曕想到是谦太妃去找太后哭诉,他才不能跟着永璋一起下江南玩儿,心里就不高兴道:“哼,我最近都不想过去了,这个月都不要过去的。”
永璋无奈道:“你这样会让谦太妃难过的,原本一个月就见一两回而已,不见的话就要下个月去了。”
弘曕还能读书做功课玩儿,谦太妃就只能在后宫默默等着他过去看一眼了。
永璋好说歹说,弘曕才勉为其难道:“那为了吃甜品,我还是去见一回好了,就一回。”
闻言,永璋就知道他嘴硬。
虽然知道是谦太妃的缘故,弘曕不能去江南,却也明白是她太担心自己的。
毕竟谦太妃早早守寡,只有弘曕一个孩子在,就跟抓住稻草一样。
后来弘曕还过继出去,搬到了阿哥所,见面的机会就更少了。
但是起码在宫里能每月见上一两回,弘曕要出宫几个月,谦太妃只怕要急疯了。
弘曕跟小大人一样苦恼地轻轻叹气,哪怕自己过继了,谦太妃在他心里面就是唯一的亲额娘,自家额娘他不宠着还能怎么办呢,只能原谅她了。
他最后只能万般不舍看着小伙伴永璋高高兴兴跟着沐瑶下江南玩儿,还得一个人继续上课,别提多郁闷了。
先生居然留下来继续给弘曕上课,至于永璋那边自是跟着乾隆去长见识,乾隆愿意亲自带孩子,哪里还需要什么先生了?
先生能教的,哪里有乾隆教得多?
乾隆暂时也没立太子的意思,毕竟康熙爷当年早早立下太子后,九龙夺嫡闹得沸沸扬扬。
雍正帝的时候就不再立太子,而是让人把密折藏在正大光明后边,等他去世后由心腹大臣打开来宣布下一任的帝王。
乾隆也打算这么办,所以下江南的时候把三个孩子都带在身边,没有只带嫡子永琏一个。
这就叫永璜高兴坏了,他之前还担心乾隆只带永琏,那么自己能学的就少了。
永璋虽然年纪小,才读书没多久,乾隆也把人带着,哪怕听不懂,耳濡目染也挺好的。
乾隆在船上依旧能收到源源不绝的消息从京城送来,鄂尔泰和张廷玉帮着监国,却也只是筛选折子,把最重要的过滤一遍然后送过来让乾隆定夺。
芝麻绿豆的事,他们二人虽然能解决,也会把解决的方法和流程写得一清二楚,跟随其他折子一起送到乾隆这边。
最近忙着的自然是各地采煤之事,乾隆有心考一考孩子们,就问他们这个要怎么操作了。
他也没打算让孩子们真能说出所有来,起码能动动脑子想那么一点两点就不错了。
永璜沉吟片刻道:“皇阿玛,这采煤得有官府允许才行。得看看地方是不是适合挖掘,煤窑主是不是做正经买卖,品性和出身有没问题,官府都要查过一遍,然后发出有官府印章的许可。”
“没有这个许可就不能开采,免得有人在不适合的地方开采,又或者私下开采变卖煤矿的。”
乾隆点点头,对永璜的说法颇为肯定:“不错,朕已经命各地官府查清楚后才送出煤引。没有这个煤引是不能采矿,私下采矿会受到严厉惩罚。”
永琏也道:“大哥说得对,儿臣觉得严查煤窑是一回事,官府这边也得约束才是。毕竟煤矿开采是暴利,想必有人为了得到煤引,会贿赂官员,私下取得这个而开采煤矿。”
“贿赂是一回事,也要大臣们避嫌,严禁大臣们的亲属来开采。”
这不就跟左手送给右手一样,官员转头把煤引送给亲友们,开采煤矿的红利必然也会到他们手里去。
乾隆轻轻颔首,两个儿子都是言之有理,心里顿时颇为满意。
两个孩子年纪不算大,能分析到这个地步已经十分不错了。
他又转向最小的永璋,也没觉得这么点大的孩子能说出什么来。
永璋对上乾隆的目光,奶声奶气道:“皇阿玛,采矿听说很危险的,可能会有人受伤。要是煤窑的人只要每天不停挖,不管这些人辛不辛苦,很可能会把人累死了。”
乾隆听着有些惊讶,鼓励道:“那永璋觉得要怎么办,每天限定时间来挖矿吗?”
永璋歪着头想了一会才道:“儿臣认为得偶尔去看看,别是累死人就不好了。”
他只知道沐瑶身边伺候的宫人,每天也会轮流休息的。
沐瑶给永璋说过,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时间长了,难免精力不济。
让他们轮流休息,他们精神头就一直保持得很不错,做事就更快更好了。
永璋想到自己没睡够,精神头不好的时候,读书也记不住,听着就瞌睡,很能明白沐瑶的意思。
以己度人,他觉得挖煤的人要是一直不给休息,也是会累死的,白天干活也没力气,挖的就少了。
挖少了可能让煤窑的东家不高兴,然后只能让挖煤的人少睡点再多挖一会,他们休息更加不够,挖得只会更加少,然后可能变成不吃不睡一直挖的恶性循环了。
乾隆听着有些惊奇,又知道是沐瑶教导过,永璋算是举一反三了,不由笑道:“不错,听着在理。”
他又转向另外两个儿子,问了起来:“你们认为有什么办法能解决此事?”
永璜和永琏想了想,都认为确实该定时让官府的人去巡查,才不会出纰漏。
乾隆对三个儿子的回答都十分满意,转头就派人知会各地的臣子看着办。
哪知道圣旨还没传遍各地,京城就派人送了密折过来,有人几次三番贿赂亲王府的下人,伪装成亲王府的远房亲戚诓骗各部官员,就为了煤引。
这人甚至空手套白狼,哄骗多位官员,只道拿到煤引建起煤窑,就会给他们红利。
有些人信了,有些人并不相信,却因为对方自称是王府的远房亲戚,自是不敢得罪,也就没有告发,险些叫对方得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