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1/2)
沐瑶一听娴妃的提议,也感觉挺好的。
个人留下的宫人有宫女有太监,互相补足,那有八卦的话就能齐全很多,估计连细节都能清清楚楚了。
她感慨娴妃想得真周到,又觉得娴妃被自己和高贵妃给带“坏”了,打听八卦起来比谁都要积极了!
紧赶慢赶,出行准备终于完成,船队浩浩荡荡就要出发了。
这次被留下监国的依旧是永涟和永璜,而永璋仍旧陪在沐瑶身边一起去五台山的。
沐瑶私下还问过永璋,若是想留下,跟着两个哥哥一起学习和帮忙,她跟乾隆提一声的话,应该也是可以留下的。
毕竟跟着她出去玩儿,不如留在两个兄长身边,也能学习得更多了。
永璋却摇头道:“能陪着额娘出游的次数,总是一次比一次少了。如今儿子还年少,还能跟着出行游玩。过几年的话就跟两位兄长一样,要留在京城里办差,替皇阿玛分忧了。”
更别提是他大婚之后,搬出宫,在宫外建府,能陪着沐瑶的时间就更少了。
沐瑶不有感慨道:“真不是勉强?毕竟我早就想过有一天,你长大了,就跟雄鹰一样到处飞翔,不可能总陪在我身边的。而且,永瑢不还陪着我吗?”
永瑢正坐在沐瑶身边,挨着她玩手里的积木,听见沐瑶喊他的名字,不由疑惑地抬头,还回答道:“额娘,对!”
沐瑶听得好笑道:“你还没听懂是什么,怎么就说对了?”
永瑢懵懵懂懂的,还是伸出手抱住沐瑶的胳膊,咧嘴一笑。
看他笑得如此可爱,沐瑶就忍不住把小儿子抱了个满怀。
永璋低头看了眼这个还是很喜欢粘着沐瑶的弟弟,无奈道:“再过两年永瑢就得去上学了,也没那么多时间陪着额娘的。”
沐瑶搂着永瑢笑眯眯道:“我知道的,能陪多久就多久,你也别想着我那么怕寂寞才是,不还有高贵妃和娴妃在,咱们能打发时间的事多着呢!”
听见这话,永璋更是无奈道:“是,其实是儿子想要多陪着额娘一些,免得长大了,儿子再粘在额娘身边,就叫皇阿玛见了要不高兴的。”
沐瑶好笑着摇头道:“怎么会,不管你多大,不还是我的儿子吗?”
而且没看乾隆也特别粘着太后,无论出远门去哪里,每次都要带上太后吗?
反正乾隆看过的美景,吃过的美食,总有太后的一份,让她能亲眼所见,亲自品尝,算得上是极为孝顺了,哪怕过于黏糊,谁又能挑出毛病来呢!
永璋听出沐瑶的言下之意,嘴角的笑容更是无奈了,又觉得沐瑶说的其实也没错。
乾隆尚且如此,他以后多陪着沐瑶,不也是孝顺吗?
“是,儿子记下了。”
沐瑶笑了笑,知道永璋也想跟着出远门,那就好。
她真怕这孩子什么都顺着自己,反倒把他真正想做的放下,却勉强自己不去做了。
高贵妃倒是觉得沐瑶还是那么爱操心,笑着到:“永璋是个好孩子,若是勉强自己,反倒让你担心而不高兴,哪里会呢!”
娴妃也是这么觉得,沐瑶看着迷迷糊糊的,有时候却极为敏锐,一下就察觉到身边人的喜怒。
这也是她们最是喜欢跟沐瑶相处的缘故,总觉得好像什么都没说,面上什么都没表现出来,沐瑶就能第一时间察觉出来,给与无声的安慰和陪伴。
兴许乾隆喜欢的也是沐瑶这个样子,才会对她宠爱有加的。
船队一路颇为顺利,这次为了打发时间,沐瑶也是不敢画画了,免得跟上次那样居然晕船了,实在太丢人了一点。
乾隆也千叮万嘱过,又敲打沐瑶身边伺候的人,务必盯紧她,绝不能让沐瑶跟上回一样画画,然后晕船难受了。
别说伺候的宫人,就是高贵妃和娴妃也盯着沐瑶,拉着她不是去甲板走走,在上面吹吹风,喝茶吃点心,或者一起说说话。
这次永琮也来了,他之前有些体弱,很少离开皇后身边,跟几个兄长见面的机会也很少。
他跟永涟接触还比较多,永璜少一些,这回船上只有永璋和永瑢。
沐瑶还以为永瑢和永琮的年纪相差不大,该是能玩一块才是,谁知道永琮却更喜欢跟着永璋。
永璋给永瑢念书和讲故事的时候,永琮都会跑过去。
永瑢趴在永璋的左腿,永琮就要学着趴在永璋的右腿上。
一左一右两个弟弟在,永璋念书的声音缓缓的,听得两个孩子昏昏欲睡。
永璋讲故事的时候又相当有趣,声音不急不缓的,两个孩子听得眼巴巴的,跟着故事都开始有点紧张起来。
沐瑶感觉永璋就像是个大孩子带着两个小孩子,还挺有意思的。
皇后也笑道:“没想到永璋这么会带孩子,永琮胆子小,在我身边就很少跟宫人一起玩耍,也不爱说话,如今在船上到时活泼了一些,跟永璋很是投缘。”
确实永琮身边伺候的宫人尤为紧张,他每次一动,周围人就跟着围成一圈,生怕他磕着摔着了。
于是就让永琮更不爱动了,如今他早就会走路,但是每次都有宫人抱着,都不怎么乐意自个下来走的。
皇后对这个年纪大才生下的幼子颇为宠溺,也由着永琮去了。
如今看永琮跟着永璋,一大两小在甲板上慢吞吞散步。
永璋很留意身边两个孩子,生怕他们走不稳,还一手牵着一个。
走得久了,他还一手抱着一个孩子,说说外边到了哪里,树是什么树,地方是什么地方,有什么特产,又有什么有趣的民间故事之类的。
沐瑶也不知道永璋从小究竟看了多少书,不管到了哪里都能信手拈来,仿佛所有事都记在脑海当中了。
有时候她坐在一边喝茶的时候,偷偷听一会,也忍不住听得入神。
沐瑶就忍不住惊叹,永璋这孩子真是聪慧,记性还好,一点都不让人操心,如今还会帮着带孩子了。
可以说有永璋在,永琮和永瑢两个孩子就没闹腾过,实在太省心不过了。
乾隆之前还担心两个孩子还小,船队要走很长一段路才会到岸上休息,船上的日子总归比宫里更无聊一点,孩子就容易坐不住而哭闹起来。
哪知道有永璋在,把两个孩子哄得服服帖帖的。
一起吃饭,一起散步,一起听念书,一起认点简单的字,一起练习写一写,再一起听故事。两个孩子一天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吃饭和午睡之外,个人几乎都黏在一起了。
晚上的时候,永琮还想跟着永璋一起睡,为此难得哭了一场。
皇后都哭笑不得,这才多久,永琮都不乐意跟着她回去睡了吗?
好在永璋是个会哄人的,也是一直带着永瑢,所以比较知道怎么哄孩子,不但把永琮哄得不哭了,还让他重新笑了起来。
不说皇后,沐瑶都挺好奇,永璋怎么做到的?
永璋就答道:“这个不难,其实永琮刚哭没多久,就已经想停下了。就是想哭一哭,看周围的人会不会妥协。要是这次妥协了,以后每次他都敢这样干了。”
所以他的办法很简单,就是转移注意力,给永琮说:永瑢也是一个人睡的,没跟自己一起睡。
这样永琮就放心了,毕竟他会哭闹要跟永璋一起睡,就是怕永璋给永瑢继续说故事,自己却听不见。
沐瑶听得好笑,永琮才多大,这就如此有心眼了吗?
不过小孩子确实从身边人模仿了,如果一次奏效了,以后他就知道用这种手段来让别人妥协了。
所以第一次的阻拦很重要,永璋察觉出永琮在意的点,直接就告诉他,于是永琮就不闹了。
而且永璋还说,哭得厉害等会睡不好,早上起不来,他们那边会按照原来的时间吃完早饭就开始。
永琮哪里还哭,恨不能立刻擦干眼泪回去睡了。
沐瑶感叹永璋就是厉害,连小孩子的心思都拿捏得这么准了。
但是不得不说,永璋很有道理,永琮之后就再也不会哭闹,每天早睡早起,按时过来加入一大两小的小团体,继续跟着永璋学习了。
两个孩子手小,永璋也没让他们写太多字,免得手疼,对胳膊也不好,毕竟小孩子的小身板还在长大呢!
在永璋带着两个孩子读书写字说故事,沐瑶则是跟高贵妃和娴妃,偶尔还有皇后一起聊聊天,喝喝茶,看看风景当中,五台山就到了。
今儿外边光线不好,沐瑶出去的时候也没太在意,毕竟总不可能都是艳阳天,阴天也不奇怪。
只是等她到了甲板前,却见乾隆和皇后一脸无奈看着外头,高贵妃也是如此。
高贵妃看见沐瑶就凑过来小声道:“刚准备下船,外边就淅淅沥沥开始下雨了。只能赶紧让人去把伞拿出来,暂时也不好上山,在山下先落脚了。”
好在雨势不大,这时候下船去落脚的地方,也不会太狼狈。
沐瑶就无语了,其实乾隆是雨神吧,怎么上回去泰山的时候下雨,这次来五台山又下雨了?
他们一行人在细雨中下船,到达落脚的地方,自然是行宫了。
这行宫建造得匆忙,外表看着灰扑扑的,也没多少装饰,有点朴素。
等沐瑶进去后,才发现自己看漏眼了。
外边确实朴素得很,没那么多花哨的元素,原来所有花哨都在里边了。
估计是因为在佛门清净之地,行宫外边才会弄得那么朴素的,反正一般人也不能随意进去看。
如今打开门,她才发现工匠们所有的能耐都用在里头了,简直能怎么花哨就怎么来,金碧辉煌到有点刺目了。沐瑶也是无奈,工匠们显然抓住了乾隆的喜好。
果然乾隆对行宫颇为满意,安排各人自行去歇息了。
沐瑶就住在高贵妃隔壁,娴妃在高贵妃隔壁的,院子还是挺宽敞的。
而且有一整条长廊,可以在里头赏景,又不必被外边晒着,吹着风十分惬意。
就是如今外头下着雨,沐瑶进到院子第一件事就是沐浴换了一身衣服,让身边的素茹和素纹也赶紧带着底下的小宫女和小太监赶紧换一身,别是湿了衣服着凉的。
刚下船的时候还是小雨,如今等沐瑶重新坐下,窗外已经是瓢泼大雨了。
她想下一天,这雨就该停了。
哪想到第二天沐瑶早上醒来,窗外还黑压压一片,才知道这雨就没停下过。
沐瑶忍不住跟素纹笑道:“莫不是雨神得知皇上要来五台山,这是夹道欢迎来着?”
素纹也笑了:“说不准跟娘娘猜的一样,只是这样就不好上山了。”
确实,石阶太滑不说,冒雨上山也太狼狈了一点,乾隆自然是不乐意的。
好在这雨中午的时候渐渐小了,变成毛毛细雨。
乾隆不耐烦一直待在行宫里面,太后也想尽快上山到菩萨顶开法会。
看着雨小了,于是下午接到消息的僧侣们就到山脚来接他们上山。
最前面迎接的僧侣显然跟乾隆是十分熟悉的,比乾隆年长一些,跟乾隆合什打招呼:“拜见皇上。”
乾隆笑着道:“章嘉国师不必多礼,几年不见,国师瞧着气色不错。”
这寒暄听得两人十分亲近,沐瑶有些疑惑,不过这也不是询问的时候。
章嘉国师陪着乾隆一起上山,边走边聊,乾隆甚至还问起国师四到八月在五台山上闭关如何?
闻言,章嘉国师就笑道:“小有所成,却还是需要时间慢慢参详。”
皇后也退后几步,落在后边,没打扰两人说话,也跟迷茫的沐瑶小声解释道:“这位是章嘉国师,年少时候曾进京,被先帝留下跟皇上一起读书,后来被先帝封为国师,却大部分时间都留在五台山这边参禅。也是有他帮忙四处走动,劝阻了不少部落参与到叛乱来,给了傅恒一点喘息的机会。”
要不是有章嘉国师到处劝说,傅恒能不能这么快结束大小金川之战就是不一定了。
沐瑶眨眨眼,有些惊讶这位国师如此厉害。
高贵妃隐约知道一部分,没有皇后那么具体和清楚,也点头道:“这位国师比皇上年长个十来岁,听闻出宫的时候,马车从东华门出去,还让不少贵女争相用帕子铺路,好沾一沾他身上的佛气。”
沐瑶听着前面,还以为贵女们是要给这位国师扔帕子,哪知道居然是用来铺路?
皇后笑着点头道:“确实耳有所闻,是有这么一件事。不过国师曾被先帝赏识,说是十分有佛性。不过这位章嘉国师,却是第位了,前头一位也很得康熙爷赏识,也是在抚蒙上立过功的。”
后边几人低声谈论这位章嘉国师,前边的章嘉国师也和乾隆讨论后边的人,只扫了一眼就轻声说道:“皇上放心,贵妃娘娘目光清明,灵台明亮,确实是心思简单的方外之人,却也是有大福运之人。”乾隆点点头,并不意外道:“朕早就知道,只是皇额娘依旧不大放心,还要劳烦国师为之操心。”
他的声音很低,连在身后慢慢往上走的太后都没能听见。
章嘉国师微微一笑道:“我只多看一眼罢了,也不是什么为难的事,还能让太后娘娘放心,又能亲眼看见方外之人,倒是值得走这一趟了。”
乾隆之前也是秘密请了章嘉国师私下去圆明园那边看过魏贵人,他却道魏贵人并非方外之人,眉宇间还有尚未彻底消散的贵气。
足见魏贵人之前说的话都是真的,如果她受到乾隆宠爱,以后她的儿子就会成为下一任皇帝。
然而,这也是衰败的开始。
之前章嘉国师在乾隆的眉心看出一点衰败之气来,还有些惊异,如今这点衰败之气却开始消散,几乎要看不见了。
章嘉国师对乾隆也没有隐瞒,只是除了乾隆之外,再没有人知道此事。
乾隆不由庆幸自己远离了魏贵人,也远离了魏贵人梦里的未来了。
若是衰败在自己手里,以后他在黄泉之下,也不好意思见皇阿玛和皇玛法的。
乾隆见章嘉国师一副好奇的模样,就笑道:“方外之人就只有这么一个,这次之后,恐怕国师也不会多见了。”
沐瑶是他的人,哪里是章嘉国师随便看的呢?
这次是因为太后的缘故才让章嘉国师亲自来看一眼,不然乾隆压根就不想他见沐瑶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