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2/2)
不但要看,还要核对还要算清楚,永琪想了下以后要进户部的话……他还是算了!
永琏看见永琪的眼神就觉得好笑,忍不住问道:“五弟从工部、刑部、吏部到户部都没有感兴趣的,是要去礼部看看吗?”
永琪其实不是很想去礼部,感觉也是个无趣的地方。不过六部总不能有一个不去,于是他磨磨蹭蹭跟着永璜去了礼部。
果然礼部都是祭祀和各种祭礼居多,最多就是接待一下外宾,更加无聊了。
永琪很快去了兵部,就对里面各种冷兵器十分沉迷,对□□也是想伸手摸,被永璜一把抓住了:“这个危险,不能乱动,五弟看看就好了。”
见他不服气的样子,永璜就笑道:“等你长大点,知道这东西怎么用,再碰也就不怕危险了,如今你还小就算了。别看兵部只有武器,兵部还能掌管绿营军,但是八旗军不在并不得管辖范围之内。”
他尽职尽责给永琪介绍起兵部,永琪就好奇道:“大哥,那六部谁是最厉害的?”
永璜谨慎答道:“自然六部都是平级,职责不同罢了。”
永琪看了他一眼,明白永璜这是不想回答了,倒是没有追问下去。
永瑢参观了一轮,在工部停留的时间最长,但是看完感兴趣的草图之后,又溜达去其他各部看了看,停留的时间都差不多。
回去后,沐瑶也笑着问了同样的问题,六部当中谁最厉害?
这一点永璋自然很清楚,关上门来只有母子三人,倒是能坦白说了:“按理说,六部都是平级,但吏部掌握的权力是最大的。”
他还小声道:“有人叫吏部尚书为天官,因为他掌握着天下官员的任免、升降、勋封和调动。”
沐瑶点点头,并不意外,毕竟吏部掌握了天下官员的动向,确实是权力最大的了:“那么油水最多的部门是哪个,户部吗?”
毕竟户部是皇帝的钱袋子,该是六部当中最有钱的,自然油水也更多才是。
这一点永瑢就答道:“额娘猜错了,六部当中有谁最多的其实是工部。”
这个确实让沐瑶很意外:“怎么不是户部,反而是工部了?”
永璋就细细解释道:“户部虽然掌握着天下的银粮,还负责全国田地、户籍、赋税、俸饷等等,虽说也有钱,却不如工部。因着工部负责工料预算、办料、交办工程,每个工程动则都是几十万甚至几百万银两的投入。”
他看着四周,声音更是低了下去:“工部的官员若是伸手,就能从这些工程里刮下一点油水来。少则是上百两,多的话就是上千两了。工部里头也有这个暗语,叫做分润。”
分润,不就是分了利润吗?
沐瑶微微瞪大眼,工部的官员如此胆大,竟然敢伸手,堂而皇之分润吗?
永璋笑着摇头道:“工部还以供应工程经费的名义建立了钱法堂,下辖的宝源局造币的,抓到了一部分造币权。”
“工部还设下榷关,分别在水陆要道或商品集散之地,向过往的商人征收竹木税、盐茶税、商货税。”
沐瑶听得目瞪口呆,她之前还觉得工部最是吃苦,还没什么油水的地方,如今是彻底颠覆了自己的印象。
工部如今不但抓了一部分造币权,等于自己印钞啊!
另外还在要道设下关卡,索要过路钱,这得收下多少银钱!
她正震惊着,永璋又道:“据儿子所知,光是去年一年在十四处要道的关卡,就收下了四十万两的税银。”
沐瑶挑眉,乖乖,四十万两里头只要刮下一点皮毛,那得多少油水了啊!
她之前还觉得永璋如果进工部的话比较辛苦,但是不扎眼,他又喜欢,是个不错的去处,低调又安静的地方。
如今沐瑶才发现,这地方也是个是非之地!
她忍不住压低声音道:“你怎的知道这么多,难道也伸手了?”
永璋抿唇一笑,摇头道:“额娘放心,我就是无意中得知这些,之前我就是去工部帮了一会忙,后来就被皇阿玛调去工程处了,并没有在工部留下多久。”
所以说,他如今不算是工部的人,自然跟工部这些油水没什么关系了。
沐瑶更惊讶了:“难道皇上一直都知道工部的大臣们动手了,却是默许了的?”
永璋含糊道:“额娘,水至清则无鱼。而且工部做的工程要是出了差错,那罪过就大了。”
工程的款项大,但是难度也不小,要是出了什么差错,比如建堤坝的时候遇到洪水决堤了,那么加入工程的官员别说自己的小命,家里人的小命都要搭进去了。
所以他们会伸手,却不敢伸手太厉害,免得真坏了工程。
大臣们只要点好处费,却能好好办差不让工程彻底崩塌才是正经。
沐瑶眨眨眼,所以乾隆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永璋的声音更低了下去:“额娘,皇阿玛估计没有儿子知道得那么清楚。”
一来他在工部混过一段时间,工部官员自然不会跟他说这些,但是永璋跟底层跑腿的小吏相处得不错,交谈的时候又过目不忘,拼拼凑凑一些字眼,约莫就能知道了。
小吏们每人只说一丁点,估计没想到永璋能够全部串起来,愣是让他猜出了真相。
所以永璋觉得乾隆应该知道一点,但是不知道工部都把这个当做默许的规矩了,也不清楚他们究竟刮下了多少的分润。
沐瑶就问道:“除了你知道,还有谁知道此事?”
永璋比划了一下他们两个,然后就道:“除了额娘和六弟,估计二哥是知道一点的。”
沐瑶点点头,永琏知道那就好了。
乾隆这边可能暂时不乐意伸手动这些人,永琏就未必了。
母子三人说了一会悄悄话,就把这个话题丢开了,反正要怎么处置,得看永琏会不会跟乾隆提起来了。
至于永璋,他如今在工程处,就不好插手工部的事了。
沐瑶忽然想到永瑢挺喜欢工部,会不会打算进工部去,不由看了他一眼。
永瑢就立刻道:“儿子之前不知道工部这些,其实在造办处或者哥哥的工程处就挺好的。”
他只想做工程,对工部那些油水不是很感兴趣。
而且工部这样的地方,别人都伸手了,只有自己不伸手,必然很快被同僚排斥,或者只能同流合污,不管哪一个都不是永瑢喜欢的。
永璋也点头道:“是,儿子在工部呆了一段时间也感觉不是很适应,幸好皇阿玛把儿子派去了工程处。”
工程处不大,却管着京城大大小小的园子建造,或者做一些小物件,正合永璋的心思。
他在里面算得上是如鱼得水,跟工匠们相处得不错,也没那么多官员来勾心斗角的,很是轻松又舒服,还干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是再好不过的地方了。
永瑢的小手托着下巴,顿时苦恼道:“哥哥那么喜欢工程处,暂时不会离开的话,我也不能进去了吧?”
乾隆肯定不会把两个儿子放在同一个地方,必然会分开来。
永瑢并不想去户部、礼部、吏部、刑部和兵部这些地方,难道只能去工部了?
他想了想忽然道:“额娘,其实修书也挺好的,很是清净了。”
沐瑶也不知道永瑢怎么想到修书去了,只笑道:“不管做什么,你喜欢就好。”
永瑢笑眯眯的,就知道自己两兄弟不管做什么,只要高兴就行,沐瑶都会支持。
门外突然听见素茹的声音:“奴婢拜见皇上。”
她的声音比往日要高一些,沐瑶就好笑,素茹这是提醒自己了。
永璋赶紧过去开门迎了乾隆进来,乾隆坐下后还好笑道:“你们母子三个关着门做什么,在说什么秘密了?”
沐瑶就答道:“让皇上猜着了,咱们母子三个许久没说悄悄话了,这才关起门来。”
说完,她自己就忍不住笑了:“这两天永瑢不是跟着永璋去各部转了转,我就想问一问他转得如何了。这话像是在背后谈论六部呢,着实有些不应该,就关起门来,只叫咱们悄悄说就好。”
沐瑶看着乾隆,又道:“皇上可要守住这个秘密,别叫六部的大臣们知道,怕是要有意见了。”
她如此坦诚,还一副“一起来保守秘密”的样子,乾隆就笑道:“让朕听听,都说了六部什么?”
沐瑶摇头道:“可不敢在皇上面前班门弄斧,只问了问永瑢对各部感不感兴趣,他却觉得修书挺好的。”
乾隆有些惊讶道:“修书吗?倒是个清净的活计,确实适合永瑢。就是永瑢十分喜欢动手做小东西,不打算以后去工部吗?”
永瑢就答道:“皇阿玛,儿子原本想着去工部的,只是最近去工部看过后,才得知工部承接了许多大工程,动则要一两年,甚至三五年才能完成,这也太久了一点。而且还得在外地呆那么长的时间,就不能见到额娘了。”
乾隆没好气道:“你长大了,如何还能黏着额娘,不肯去外边历练来着?”
不过他也是不舍得儿子一出去就好几年见不着,犹豫了一下道:“若是修书的话,你就要好好读书,学问得好才行。”
永瑢连忙点头道:“皇阿玛放心,儿子会努力读书的。”
这几天去六部,乾隆也看出几个小儿子的性子各异来了。
永珹很是喜欢律法,而且胆子大,刑部那些刑讯的道具一点都不害怕,还想要翻宗卷看看以往的案件。
他问到乾隆这边来了,乾隆就让刑部拿出一部分宗卷给永珹看看,哪怕十分残忍血腥的案件,永珹看着都能面不改色。
刑部尚书对永珹赞不绝口,觉得四阿哥胆子大,以后在刑部想必也能很出色。
永琪则是进了兵部就不肯走了,喜欢兵器,还跟兵部侍郎比试一番。
当然说比试,更像是兵部侍郎给永琪指点一番,逗着他玩儿了。
不过永琪也不气馁,打算以后努力练武,争取打过兵部侍郎。
兵部的人觉得五阿哥小小年纪好志气,就等着他以后打回来了。
永瑢每个部门看着都差不多,乾隆还觉得奇怪,如今才知道他竟然想去修书,回头让他去翰林院看看就是了。
永琮对吏部就很感兴趣,尤其那些官员审核的宗卷,他看得是津津有味。
有些不明白的,他还当场请教了吏部的官员,很是好学的模样,也得了吏部尚书的称赞。
乾隆原本以为永琮会跟着永琏去户部的,倒是十分意外。
可以说这几个儿子一个比一个让他意外了,看来这次去六部参观,倒是个不错的决定。
要是小阿哥们扎堆喜欢一两个部门,就不得不分开他们了。
如今他们倒是大多数没有喜欢相似的,却也还好。
永璜虽然在吏部,却不如永琮那么喜欢了,每次看宗卷都一脸郁闷的样子。
乾隆打算这次吏部考核结束后,就把永璜送去刑部看看。
至于永琏,也很该挪个地方了。
沐瑶并不知道乾隆沉吟片刻就做了决定,打算让永璜和永琏过一段时间又换个地方历练。
反正永璋呆在工程处就挺好的,每天乐呵呵的,这就足够了。
永璋和永瑢很是用心做了一套玻璃器具,一个月后才送来给沐瑶。
沐瑶拿着爱不释手,她原本以为玻璃制品该是透明的,跟后世的玻璃杯差不多。
如今她才发现,两个儿子的审美真的不要太好了,玻璃器具做得极为精美。
一套靛青的玻璃,外边还有描金花样,金色的纹路描绘的花纹极为精细。
除了杯子、盘子,还有专门摆放干果的果盒,轻轻一转,就能打开,露出一格干果来。
再一转,就是另外一格了,倒是十分有意思。
高贵妃见了也十分喜欢,只觉得永璋和永瑢两兄弟实在用心极了,叫人羡慕得很。
最厉害的是,永璋偶然间还做出一种金星玻璃来。
这玻璃表面是黄褐色的,里面却是金光闪闪的颗粒,在阳光下尤为好看。
沐瑶只看一眼,就知道这样的玻璃必然很得乾隆喜欢,就让永璋用金星玻璃烧了一座山子摆件。
费了不少功夫,永璋才做了一座摆件,上面是山石嶙峋,山上还有三只温顺的绵羊。
三只绵羊还形态各异,一只望天,一只看地,另外一只则是趴着歇息。
寓意也是极好的,是三阳开泰了。
底下用黄梁木做木托,看着美不胜收。
似山非山,在阳光下能看见山石金光闪闪。
永璋还不好意思直接送去给乾隆,特意送到沐瑶这边来。
沐瑶就请了乾隆过来欣赏这块“石雕”,问他这看着如何。
乾隆一看就十分惊讶道:“这是什么石头做的,竟然闪闪发亮?雕刻只能说马马虎虎,就是朕瞧着这不像是石头。”
他伸手轻轻一敲,清脆的声音证明这果然不是石头了。
沐瑶就笑道:“果然什么都瞒不住皇上,这确实不是石头,而是玻璃,永璋刚让匠人烧出来的。”
闻言,乾隆有些诧异。
他是知道永璋让匠人烧玻璃,还以为是给沐瑶继续烧别的玻璃器皿,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玻璃摆件吗?
沐瑶就介绍了这个新的金星玻璃道:“这是永璋无意中烧出来的,黄褐色的玻璃里头闪闪发亮,十分好看,于是就烧了这个摆件。这独一无二的金星玻璃,第一件烧出来,永璋自然想要送给皇上,却是面皮薄不好意思,叫我代劳了。”
乾隆抚摸着这玻璃摆件,笑着道:“确实不错,朕很喜欢。”
沐瑶也笑道:“皇上喜欢就好,永璋烧了小一个月才烧出来的,确实烧得不够精致。若是皇上不急,可以砸了这个,回头让永璋再烧个更好的送来就是了。”
乾隆无奈道:“这是永璋的一片心意,烧了足足一个月呢,必然是最好的一件,怎么能砸了呢?”
生怕沐瑶真砸了,他就让李玉送来一个锦盒,铺了好几层的绸缎,这才把摆件放进去,还开玩笑道:“快,你们赶紧把摆件送去御书房。小心点,可不能让贵妃看着想让人砸了。”
闻言,沐瑶抿唇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