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第508章 最后的事(2/2)
这是他准备了许久的事情,不夸张的说从初来两广的时候,他就已经在筹备了。
酒席吃完,罗安成几人也不敢过多叨扰许良,老实说以许良的身份能和他们一起吃饭,这本身就已经是给足面子的事情,他们自己当然也懂得识趣,对方这种大人物时间都是比较宝贵的。
许良最终也给了他们一个承诺,那就是即便自己离任,对少民的政策也绝不会变,而这正是他们所需求的定心石,若是换个别人说这个话他们都很难完全相信,但若是许良的说的话那他们就真的信。
这不仅仅只是许良位高权重的身份份量,更是因为这些年许良积累下来的信誉。
所以必须要让少民们自己认识到是谁在压迫自己,让少民和土司站在对立面,见识过新法的好他们自然也会奢求同样的保障,于是慢慢立场就会和官府一致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当酒席散去之后,许良立马投入到另外的事务当中。
就在酒楼里许良在离任前最终敲定了与僮民的少民政策,为两广的安定彻底奠定了基础。
土民进入工厂,了解到新法的存在,眼见汉人百姓都能受到新法保障过上逐步体面的生活,而自己的劳动成果却要经受土司的盘剥,这样显著的对比之下,又有几个人甘愿一直忍受呢。
只要官府以后不要乱来,实现少民的长期稳定并不困难,发展能掩盖住许多矛盾,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了,也就懒得为那么点事情斗来斗去的。
既然今天许良在这里给出了这样的承诺,那他们就真的完全相信即便以后许良不在两广,现有的政策也能延续下去。
更不要说未来的土司还需要接受大明相应的教育,慢慢朝廷也就能把他们驯化成大明官员,从而淡化他们的土司身份,当少民们愿意自发抗争的时候,当一代代土司渐渐适应了官府的治理,那改土归流也就顺理成章。
只不过当时两广工商规模和环境都不怎么理想,并不具备设立钱庄的条件,但如今却不一样了,两广作为大明对海外以及中南半岛的两个门户,不仅本身的工业规模在飞速增长,而且也有大量对外的贸易,设立钱庄对内外贸易的结算无疑是有利的,而且贷款业务能有效的帮助产业增长。
类似于钱庄的机构在北宋就已经出现过,但是许良要做的更接近于后世比较初级的银行,双方职能上就有很大的差异,不能混为一谈。
钱庄主要作用还是发行纸质凭证,进行兑换汇划的业务,但银行除此之外真正核心的业务却是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现阶段只需要能发挥出其基础的金融功能,就足以对当下工商产业做出贡献了。
当然成立这个“两广联合钱庄”还只是他们的一种尝试实践,究竟能搞得怎么样别说下面的人了,就连许良自己都没多大把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