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隋唐三部曲(隋乱、开国功贼、盛唐烟云) > 第524章 开国公贼:快哉风(12)

第524章 开国公贼:快哉风(12)(1/2)

目录
好书推荐: 论坛曝光后,我每天都在社死 雀魂:开局国士无双 八零福运小农女 无限异火录 六零省城家庭娇宠独生女[年代] 人在斗罗,开局遭雷劈 揣了反派龙君的崽后我跑路了 神鬼之家 笨蛋美人总是在翻车 沙雕攻他失忆了

第524章 开国公贼:快哉风(12)

chapter 3 观局

不远处的中军帐依旧热闹,劝酒行令之声不绝于耳。但魏征和储君彦二人的目光中,却充满了寥落。“君彦知道魏某因何而醉!”呆立半晌之后,魏征摇头苦笑。“君彦也看到了,眼前热闹不过是刹那繁华?”

“我可是密公的记室参军。所有往来公文,下传政令军令,有几个不经我手?”储君彦耸了耸肩,低声反问。

魏征眉头轻皱,立刻明白了自己不是第一个看出瓦岗军所临窘境之人。但储君彦这厮居然看清楚了,却不向李密进谏。想到此节,他的目光瞬间变得凌厉,盯着储君彦,仿佛能穿破对方的灵魂。

好好的活下去。让自己、自己的家人、朋友和自己所关心的人,平平安安地熬过这个乱世。这个愿望是如此的简单,简单到很多人都不敢相信。但是,因为程名振心中这个简单而平凡的愿望,平恩三县,却有无数人的性命得到了保全。

对于胸无大志的程名振,窦建德也很是满意。虽然从平恩回来之后,不少文官向他告状,说程名振授艺时藏私,很多在平恩三县学到的屯田经验,根本无法与自己治下相适应。但窦建德把这些状子全丢到了一边。是人都有私心,铁匠教徒弟时还要留上一手,以免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更何况有九头蛟之称的程名振?况且人家程名振刚刚又打通了武阳至黎阳的商道,垫付了一大笔钱款给徐茂公,将黎阳仓的粮食买出来,源源不断地运到了窦家军治下各地。即便偶尔犯些小错,让人如何拉得下脸来深究?

有时候,窦建德忍不住偷偷地想,自己当日是不是真的该狠狠心,把妹妹红线嫁给程名振做平妻算了。虽然红线当时说的明显是一句气话,可如果她嫁给程名振的话,无疑等于为窦家军赚回来一个富庶的大后方。河北道这些年被战乱破坏得太厉害了,放眼一望,满目疮痍。唯独程名振治下的平恩三县,繁荣得宛若世外桃源一般。不但武阳、清河这些刚刚攻克的郡县无法跟其相比,就连窦建德目前的临时国都聊城,繁华程度照平恩三县也有着天壤之别。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新归附的士大夫都希望窦建德把都城迁到比较富庶的襄国郡。奏折送进聊城行宫,结局和前面弹劾程名振“藏私”的奏折一样,转眼便石沉大海。跟瓦岗军徐茂公部购买第一批粮食的钱,还是程名振代为垫付的,窦建德根本不知道自己何时才能够还清。如果再把都城迁到程名振的地盘上的话,他这个王爷,就越发显得没有人君模样了!况且程名振不是石瓒、王伏宝、宋正本和淩敬,后几个人或者勇猛有余文略不足,或者只长于运筹谋划却手无缚鸡之力,离开了窦家军这个整体,就变成了无本之木。而程名振就像张飞手中的粪叉一般,闻(文)也闻(文)得,武(舞)也武(舞)得,离了窦家军,照样能活得滋滋润润。窦建德又怎敢过分相逼?

一方谨小慎微,一方心存顾忌。窦建德和程名振二人,始终无法走得太近,也没有分得太远。多年的绿林生涯,使得他们两个都习惯了睡觉时也在枕头底下藏一把刀,不会轻易放心自己的安全。

除了迟迟难以融入窦家军这个整体之外,这一年,程名振在其他方面倒是顺风顺水。屯田垦荒之策已经进行了多年,慢慢到了收获时刻。背靠窦家军这棵大树,轻易也不会再有人来打襄国郡的主意。没有战争的日子,风闻起来都带着香。眼馋洺州的富足,驻扎在漳水对岸的石瓒、殷秋等窦家军大将隔三差五就跑过河来打秋风。对于这些性格粗豪的同僚,程名振总是竭尽所能地招待,让他们吃好喝好,走时还顺便捎上不少特产。小半年下来,彼此之间居然积累下了不浅的交情!

在一团和气的氛围之下,程名振也没忘了居安思危。汲取前几年麾下兵力不足的教训,他暗中于巨鹿泽深处又建立了几个新兵训练营地。从前来投奔的流民们挑拣年龄和体质比较适合者,由郝老刀、雄阔海等人偷偷进行操练。

所有参与新兵整训事务的将领都是程名振的心腹,士卒们一旦进入巨鹿泽,就不准许单独外出。对来访的窦家军诸将,大伙则一致宣称巨鹿泽已经被完全放弃。包括对王伏宝等人,也瞒得死死的。说实话,程名振心里并没有击败窦建德,取而代之的念头。但乱世远没到结束的时候,他不敢完全放弃自保的能力。经历了那么多次辜负与背叛,他已经渐渐忘记了如何去拥抱自己的同类!

乱世也的确完全没到结束的时候。这一年,突厥人大举南侵。驻守在博陵、上谷一带的骠骑大将军李仲坚传檄天下,号召群雄暂且放弃相互攻杀,共御外辱。刚刚打下长安的李渊、在黎阳立足未稳的徐茂公,以及为朝廷苦守河间郡的老将王琮都发兵响应。窦建德对此举棋不定,既担心在与自家不相干的战斗中折损实力,又怕不出兵担上勾结突厥,引狼入室的恶名。看出了窦建德的犹豫,程名振写了一封信过去,将当前的形势稍做分析之后,引用了对方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属下记得王爷跟属下说过,咱们现在是官,不再是贼!”

“咱们从来就不是贼!”看罢程名振的信,窦建德拍案而起。将手中实力最强的一支嫡系,交给王伏宝带去了北方。与先前的仇家、同行们一道,在长城脚下,与突厥人殊死搏杀。几场恶战下来,血流漂杵,却令阿史那家族的狼骑最终也没能越过长城半步!

“看来大隋气数未尽!”听闻来自北方的捷报,很多士绅贤达在心中暗自琢磨。可好消息带来的兴奋劲儿还没等过去,噩耗紧跟着就从南方传了过来。最受大隋皇帝陛下器重的宇文家造反,将隋帝杨广,蜀王杨秀,齐王杨暕等皇亲国戚杀了干干净净。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混乱当中,内史待郎虞世基、御史大夫裴蕴、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秘书监袁充、右翊卫将军宇文协、千牛宇文皛、梁公萧钜等一干权臣贵胄全都稀里糊涂掉了脑袋。

虽然早在两三年之前,大隋天子杨广就成了摆设。可有这么个摆设在和没这么个摆设在,毕竟还是有些差距的。杨广活着的时候,虽然世家大族和读书子弟们都腹诽他,觉得他是个古今少有的昏君,可只要他活着,大伙就可以继续稀里糊涂地过日子,不用急着站队。如今杨广死了,等于将众人最后自我欺骗的遮眼布也摘了去。大伙抬头一看,西边立了个代王做皇帝,南边立了秦王做天子,东边立了越王穿龙袍。到底哪家是真命天子?哪家是逆子二臣?谁也说不清楚。可唯一清楚的有一点,三个大隋天子都没实权,他们背后的李渊、宇文化及和王世充,才是真正的捉刀客。[1]

如果光要面对三个捉刀客也好,豪门大户家中的才俊不止一个。分三个方向均匀投注,就像三国时代的诸葛家一样,总也有投对的时候。可如今除了李渊、宇文化及和王世充三个捉刀客之外,在大隋的土地上,还活跃着李密、窦建德、杜扶威、薛举等大大小小二十余家诸侯。这下可让喜欢多头下注的世家大族们傻了眼。族中才俊再多,也不够这么多“真龙天子”分啊。可万一哪一注押漏了,而那个方向偏偏是真正的王气所在,那可就麻烦大了!在天下这张赌桌上赌的可不是真金白银,而是整个家族的前程和无数子弟的性命。押对了宝,随着新天子江山一统,整个家族都跟着被辅佐对象飞黄腾达。然而一旦压错了宝,则意味着万劫不复。即便新皇帝大度不找你麻烦,家中的田产、财货也无法抵挡从龙成功者们的窥探。只要新崛起的家族挥挥手,旧的家族改名换姓,也不过是转瞬之间的事。

没法面面俱到,找其中最有可能得天下的几处下注总行了吧?有聪明的家主私下里做出决定。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的这个决定是多么的不靠谱。那些捉刀客和各路诸侯们,居然一时分不出高低来!

按地盘大小和兵力多寡,本来唐公李渊、博陵大总管李仲坚、幽州大总管罗艺三人为天下翘楚。可长城上一场恶战,由于中原豪杰们是仓促走到一起的,彼此之间配合生疏,导致参战各方损失惨重。其中尤其以李仲坚麾下的博陵精锐和罗艺麾下的虎贲铁骑为甚,一战之后,二人立刻宣告从争夺天下这盘大棋上出局。作为参战的主力之一,李渊麾下将士的损失也不小。长子建成和次子世民二人的部众折损近半,而长女婉儿麾下的十余万娘子军战后归建的人数不足五千,其余兵马,包括主帅李婉儿、大将王元通、齐破凝在内,都化作了守护边关的千秋雄鬼!

实力大损之后,三雄最终决定合并为一。罗艺认了李渊做义父,宣布幽州军从此受其节制。原本就跟李渊有叔侄关系的李仲坚也将博陵六郡并入了李家治下。其他各路诸侯也不甘心放弃如画江山,争相整合、吞并距离自己最近的弱小势力。凭着翟让留下的厚实家底和上洛、黎阳两座大粮仓,魏公李密策马驰骋,将东起文登,西到许昌的大片膏腴之地囊括在手。不甘让李密专美于前,大隋郑国公王世充拔剑而起。借助东都洛阳内留存的皇家财富和大隋内府兵的一点余烬,东征西讨,先击败李渊麾下大将柴绍,重夺宜阳。紧跟着又重创李密,拿下偃师。居然在李密和李渊两大势力之间打出一片广阔的天地来。

在把握机会方面,长乐王窦建德从不落后于人。王伏宝才从长城之战撤下来没几天,就立刻奉命带领麾下兵马扑向了河间。面对前几天还是盟友的窦家军的猛攻,河间郡守王琮苦苦挣扎了两个多月。直到杨广被杀的消息传来,才终于放弃了为大隋守节的念头,命部将打开城门,将手中的半个河间郡完整奉献给了窦建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全职法师:召唤魅魔,锁情穆宁雪 人在箱庭,从落地成神开始 超级财阀,从差点失业开始 重生后再也不当破碎的他 文明试炼:从华夏永昌开始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霍格沃茨:别叫我制杖师 我真的是正经法师啊 诸天模拟:从莽荒纪开始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