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租客(1/2)
第11章 租客
邋遢冬至清爽年,从上星期开始,天天暖阳高照,到了今日,天空更是一碧如洗。虽然西北风刮个不停,但也算是腊月里难得的好天气。卫达夫走了一下午,身上穿着袍倒觉得有点热。
每年冬天他都在琢磨着想买一件大衣,这样他就能穿着那套洋装跑街了。这才像样。他引着顾客去看的都是好房子,水门汀洋房,穿个大袍,他觉得连说服客人的信心都打了个对折。每年冬天,从他手里成交的房子就比春秋天少很多。有一件大衣,进了房间一脱,西装革履,跟客人说说话,中气足。
下午四点左右,太阳偏西,风倒小了,树梢纹丝不动。静安寺门前的香客少了,都等着年初一上头香,可是周围小摊小贩却多了不少。往年一到岁末,就没人出来赁房子了,这时节卫达夫每每在路上闲逛。今年却有点不一样,到铺子里约他看房子的人一直都没断过。
走到静安寺,卫达夫停下脚步朝大门合掌拜了拜。祈求什么呢?祝同志们都平安吧。他想,如果身后有盯梢的特务,也许会放松警惕吧?不过,如果是自己的同志呢,碰巧路过,日后大约又要批评他封建迷信。他暗自好笑,朝不远处的田谷邨走去。
愚园路地丰路交叉路口,客人正等着他。
“王先生王太太?”卫达夫走近几步,朝两位拱拱手。
王太太嗔怪道:“我们等了半天,老远看到你慢悠悠晃过来。”
卫达夫脸上做了个苦笑:“王太太不要动气,跑了一下午,跑街这碗饭,吃起来也不容易。”
“你自己要吃的,又没人请你吃。”王太太似笑非笑。
王先生摇摇手上的《申报》:“辛苦卫先生,抓紧领我们看房子吧。”
王太太又跟一句:“再等下去天也要黑了。”
卫达夫领着两位客人朝弄内走去。
“广告上讲新式玻璃门面街面房,倒领我们跑到弄堂里去了,”王太太嘴巴一刻不停,“还说距静安寺一箭之遥,拉弓的人力气有那么大吗?”
三个人转入左侧横弄,进门上到二楼。卫达夫打开房门,一步跨到窗前,推开高窗,转身对客人说:“并排弄堂房子,虽然不如有东西厢房那样宽敞,不过前楼这间,本身就宽过一丈,朝南阳光好,两边是隔壁人家的山墙,冬暖夏凉,住住还是很舒服的。”
“面朝弄堂,靠得那么近,房间里有点什么事情,对面人家全看到了。”太太挑剔着,丈夫没作声。
“越是好地段,越是寸土寸金。乡下房子隔得倒是远。”卫达夫有点不耐烦,“上海人家都是装窗帘的,拉起来随便做啥。”
他看了看窗外,弄堂其实算是很空阔了,他自己住的地方那才叫逼仄。他还想说几句,身后脚步声响起,两位客人已径自上了三楼。
他缩回已到嘴边的话,回过身,吓了一跳。房间里忽然站着个陌生人。
房门关上了。
“请问你找谁?”卫达夫有些不安。
“我也来看房子。”
“你是哪位?我们约过吗?”
来人上前一步,卫达夫却向窗口退了两步。“我姓陈,陈千里。”来人站到窗前明亮处。
“不知经租处哪位给了陈先生这个地址?”
“我就是来找卫先生的。”
“陈先生从哪来?”
“那个地方——”陈千里摊了摊手,像是要让卫达夫放松一些,“很远。”
他在窗前圆桌旁坐下,伸手摸摸桌上的灰尘:“家具不错。”
“你要真想租房子,我可以帮你另外找。这间房子已经有人要了。”
“好啊,你说说。”
卫达夫拉出圆凳,在来人对面坐下,点上一支香烟,顺手推开半扇虚掩的窗户,把烟灰点到窗外。
“不知陈先生——是来上海做生意吗?此地有没有亲戚?租房子需要铺保。”
“这好办。”陈千里观察了他一下午。陈千里昨天去了一趟肇嘉浜,在河边的煤场见到了李汉。逃离菜场楼上秘密集会地点时,李汉紧紧跟在卫达夫身后。可是等李汉跑到那条楼道尽头,楼梯却被特务堵上了。易君年和李汉都提到了卫达夫。当时所有人都震惊了,他却似乎早就意识到敌人就在门外。
卫达夫又朝窗外点点烟灰:“那就好。陈先生手头宽裕的话,田谷邨这样的新式里弄倒是不错。门厅马赛克铺地,房间蜡地钢窗,水池抽水马桶都是时新的英国货,静安寺近在咫尺,生意人烧香磕头也方便。”
陈千里看上去饶有兴致:“有没有公寓楼房?”
“倒也是,陈先生如果没带家眷,住公寓楼比较安静,进出也方便。弄堂里人多眼杂。”
正说着,那对年轻夫妇从楼上下来,推开房门朝里面看了一眼。
卫达夫起身问道:“两位看下来怎么样?”
“看不中。再——会!”那女的拉长声音扔下一句话,挽着那男的,摇摇摆摆下楼走了。
卫达夫追到门口却又停住,回到圆桌旁坐下。
“陈先生如果想找个公寓楼,我们东陆经租处手里有好几个。”他朝窗外挥了挥手,“从这里转到海格路,过去善钟路走到赵主教路就有几幢,四层水门汀房子。不过租金有点辣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