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长安(2/2)
微子启眯起了眼睛,脑海里浮现出来那个意气风发的翩翩少年,在长安城外,腰悬长剑,对自己抱拳说道:“如今世道混乱,皇上残暴无道,百姓民不聊生,父亲是朝中重臣,两个弟弟又尚且年幼,还不太明白事理,建成想改变现在这个世道,给天下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
建成自知才能尚浅,单靠自己终究是成不了气候,所以斗胆恳请先生能助建成一臂之力,让建成能够给这个天下一个交代。”
夕阳西下,看着城门外进进出出的百姓,微子启本来不准备插手人世间的这些朝代更迭之事,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转头看到当时那个年轻人清澈又真挚的眼神,但却又满怀着对天下苍生的怜爱,微子启还是改变了自己将要离去的想法,选择留下推他往前走一步。
“你倒是给了天下苍生交代,但是怎么没给自己一个交代呢。”微子启轻声道。
“嗯?什么?”苏见夏没听清。
“没什么。”微子启摇摇头,然后又好像想起来什么似的,问道:“你想不想去看看年轻时候的李建成?”
“可以看吗?”苏见夏兴奋道,上一次回古代还是岑碧青那一次,回的是宋朝。
微子启点了点头,“刚刚突然想起来了他的一些事,有点想回去看看他,你现在没事吗?”
“没事没事,那我们现在就去吧。”苏见夏笑眯眯道,虽然李教授的课还没上完,但是管他呢,逃课这种事早就是家常便饭了。
微子启点点头,打了个响指。
周围场景随之虚化模糊起来,一阵波动后,两人身上的装束也换成了当时朝代的普通长衫和长裙,周围也传来了一声声似乎是官兵的吆喝声,场景也从江北大学的教学楼换成了看起来高大巍峨的古城墙。
长安城。
“不是说李建成是在河东起兵的吗?为什么我们来长安了?”苏见夏好奇道。
“现在是公元609年,隋炀帝杨广继位的第五年,这时候的李建成20岁,刚刚有了要推翻隋朝统治的想法,正在长安广纳贤士。”微子启解释道。
苏见夏点点头,“历史上有名的长安城,今天终于见到了。”
“纵观各个朝代,唐朝的长安和宋朝的汴京,应该说得上的最繁华的两个都城了,长安的歌舞升平,汴京的开放程度,都是一绝。
虽然后期的宋朝到处往外送钱,不过太祖和太宗时期的汴京,说是当时的世界第一城也毫不为过。”微子启展开手中的折扇,往城内走去。
苏见夏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她虽然对历史感兴趣,但也只是系统的历史,很多细节都还不够了解。
跟之前去汴京都城一样,苏见夏也少不了扔给城门口的守城将士一锭金子。
此时还是隋炀帝时期,都城还在洛阳,长安虽然也是除洛阳之外的第二大城,但守城将士也很少见出手这么大方的,再一看两人多少有些气度不凡,还以为是京城里来的大门大户的少爷小姐,赶紧低头抱拳行礼。
走进城门,这才来到了真正的长安城。
长安城中,八街九陌,川流不息,车水马龙。
之前只看过形容长安城繁华的成语,体会不够深刻,直到现在真正的站在了长安的土地上,苏见夏才发现,为什么这么成语没有什么夸张的字词。
因为不管是什么夸张字词,都形容不出来长安的壮阔。
道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大声吆喝的商贩,五花八门的商品,高楼林立的建筑,无一不宣告着这个当时最繁华的城市的地位。
“怪不得都说唐朝是百姓最安居乐业的朝代,我要是生活在这里我也快乐啊。”
苏见夏看着两旁商贩摊上摆着的那些各式各样的上等绸缎,感觉眼睛都有些看不过来了。于是再次发挥在汴京的好习惯,到处开始买买买。
微子启有些无奈,看向道路前方,心中略微估算了一下时间。
“滚开!别挡了本大爷的路!撞死你们大爷我可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