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曹县尉的五色大棒,是为我袁绍所准(2/2)
袁绍一想到这,瞬间就觉得底气十足,走在路上的姿态渐渐变的正常起来。
“前面那人,停下。”突然,一声明显态度不算融洽的怒吼声从背后传来。
袁绍没有撒开腿就跑,毕竟有曹操这个底牌在,还不用太过担心,唯一需要担忧的就是此时此刻那曹操有没有从床上起来,万一被抓到县府时曹操不在,是其他官员审理,那就麻烦大了。
至于跑,袁绍有信心可以在一眨眼的功夫就脱离身后人的视线,但紧接着伴随他的就是第二天,县府可以到处张贴他的画像,背影,身姿。
直到有人举报将他抓获为止。
比起这个,袁绍还是更愿意当场被抓住。
“雒阳宵禁,百姓官员一律不得出行,违者重处,且跟我们去县府一趟。”
身后两人俱是穿着类似县府官吏的服饰,两人就像是看到了财宝一样,两眼冒光,不自觉地就已经开始准备将手中器具套在袁绍身上。
他们身为巡逻雒阳北部区域的小吏,整日工作便是在夜间巡逻是否有人犯禁。
在这新任县尉赴任前,他们其实还有着一些特殊收入。
那时,尚未严格到绝对禁止宵禁的程度,县尉也只是提了一嘴,并未具体实施到地方上。
那些习惯了深夜买醉的世家公子,又或公卿子嗣都会选择相约赴会,结束后往往都会是深夜时分,这时候他们的出现,便可以从中赚笔外快。
至于是否会招致事后麻烦,两人不约而同的表示从未发生过。
这些世家公子,公卿子嗣其实心里都明镜似的,自己犯了宵禁躲避还来不及,若是传扬出去,使得父辈们的名声受到损失,那才是得不偿失。
故而,往往在面对这个局面时,他们都会不谋而合的选择掏钱了事,小吏们也都会选择默不作声,收下这些可以被称作贿赂的钱财来。
而当那新任县尉赴任时,与往日那些县尉却是大为不同。
其赴任当天,便是命令小吏们上街寻一染坊,再命工匠做出十根大棒,继而通过染坊染成五种颜色。
官吏都大为疑惑。
唯独那个名唤曹操的新任县尉却是对此笑笑,说日后必有大用。
五色大棒呈于县府门前,往来者无不都对此议论纷纷。
直到有日,一人偷盗,按照律法,盗取别人桑叶不足一钱的柴傜三旬,即罚三十天劳作。
数额巨大者,先处以仗刑,再加数倍罚金,以充府库,再拘尽时日不等,且劳作。
若是偷盗马匹,直接处以死刑,偷盗牛者,额外加刑,最高者可加以死刑。
汉朝马匹稀缺,又十分昂贵,唯有以重刑明令禁止方可杜绝,旧时偷盗马匹者极多,在此法立下后,立竿见影,市面上的马匹交易鲜少听说有人偷盗的现象出现。
牛则因其多为农间劳作所使,又因汉初之时,就连朝廷高官都是以牛车出行,对于牛的重视可想而知。
而那人却是偷盗了三十文的财物,经审理后当仗责二十,罚钱一百,劳作三月。
那曹县尉便是点出令牌,以黄色大棒行刑。
其颜色多为红黄绿白黑,颜色使用程度越靠后,说明所犯之法越甚。
而那曹县尉不单单是做出这番改变,他还私人掏出俸禄,再由自己出钱,以使下面官吏立功者封赏,以功劳大小直接发于不等的钱财来。
同时,功劳也会被记下,待年底考核时,由此来评定升迁与否。
故而,现在的北部区域,已鲜少有人犯禁,只因曹操的一番行动,使得北部肃清。
小吏脸色不悦,好似威严,走到袁绍前:“你且犯禁,遂我等回县府,由县尉处置。”
后面的小吏已经顺势拿出纸笔来:“名氏,籍贯,身份。”
看这架势,已然轻车熟路。
至于为何没有选择索要贿赂,比起曹操所给予的封赏而言,这些不过是旁末余只,微不足道,更别提还涉及到年底考核,他们可不想因一时之贪而葬送大好前程。
袁绍无奈道:“袁绍,汝南,尚书仆射。”
低着头的小吏闻言却是猛然抬起头来,看向袁绍,不过二十左右年纪,器宇轩昂,双目间精气神环绕,毫不怯场。
正欲将手中器具羁押在身的胖吏忽然想起来什么,拉着一旁的瘦弱小吏,侧身在其耳边嘀咕着。
不多时,两人似乎商议结束,转过头来。
似乎是有些难以置信,两人都是狠狠地摇了摇头,再定睛看向袁绍,联想到最近雒阳的传言。
“可是不畏权贵,以身犯险的尚书仆射袁绍?”小吏满眼都是无限憧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