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朱龟对袁绍的厚望(2/2)
袁氏亲启,今闻兄任幽州刺史,倍感欣慰。
朱龟没有继续往下看,抬起头看向对面,一脸淡然的袁绍。
“你与太仆是何关系?”
袁绍拱手道:“乃下官叔父。”
朱龟面色逐渐凝重,继续拿起书信向下看。
越看,他的心情越加沉重,比起此前那长史都要来的直接。
“既是袁氏子弟,何不早拿此信,使老夫险些错怪与你,此前的一番话不用放在心上。”朱龟态度立马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颇有些道歉的韵味在内,但其毕竟乃是一州刺史,位高权重,面对袁氏后辈子弟,尚且不用做出那般恭敬之态。
实际上,他与袁氏的联系随着他出任幽州刺史后,就已经渐渐变少,这不单单是处于袁氏善于韬光养晦,对于那些曾在袁氏门下的学生不以权贵相托,也从不以势强逼其站在自己的队伍里。
相反,袁氏的宗旨乃是在大汉天下尽数洒下袁氏根基,待时局有变时再振臂一呼,群雄响应,这才是袁氏想要的,至于眼下,风平云淡之际,袁氏是不会选择出面的,自然也不会选择主动联络这些门生故吏。
而他也是已经位至刺史,总不能再舔着脸去巴结老东家,给人留下把柄,这样对他,对袁氏都不是好的结果,
只是,没想到,这辽东长史一职却是让一袁氏子弟出任,难道太仆不知如今边塞风云突变,稍有不慎便会马革裹尸,尤其以这些与异族打交道的第一道防线,更是首当其冲。
袁氏为了培养子弟,都已经做到这个地步了吗?
除此之外,朱龟实在是想不明白,这大汉天下如此之大,哪里不能给自家子弟镀一层金,从而好在雒阳的仕途更上一层楼呢。
袁绍恭敬的摇头道:“下官非是以袁氏身份来谋求刺史青睐,只是这辽东毕竟身处异地,下官初来乍到,又恐某些地方做的不到位,引得一些人意见不和,于公于私,下官都觉得应该来见一见刺史,好为接下来的路打好基础。”
袁绍说的话意思很简单,通透易懂。
他此次前来并非是依靠袁氏身份,只是因陛下旨意前来戍边,而今突闻边境局势突变,人生地不熟,做出某些出格的事来还望刺史多多担待,对于那些颇有微词的世家豪强,也需要刺史提前警醒一番。
袁绍很明白,越是在这边境之地,那些豪强之间越是错综复杂,与异族勾连的不在少数,他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在避开这些豪强势力的同时,尽快的通过长史的职权,发展出属于自己的势力来。
朱龟自然听得明白这其中的意思,他突然想起来刚才袁绍没头没脑的一句话。
长史可否掌握万人规模的军团。
难道这才是这位袁氏子弟的真正目的?朱龟不由得咋舌,同时又在为他担心。
这些边境豪强与内地那些尚且保留着一些表面不同。
边境之地所孕育出的民众尽皆彪悍,言谈举止间与其他州郡都有所不同。
在这里,对于武力的推崇近乎已经达到了极限,越是游离在律法之外的行为,越是被人推崇。
时常都有发生,类似县衙,都尉府被当地民众以武力胁迫改变计划的情况。
要知道,属国都尉乃是与一郡太守同等级别,佚比两千石在朝堂上都能称得上高官显贵,在这辽东之地,却是时常还要担心那些狂躁的民众不遵法令,嚣张跋扈。
公沙穆虽治下有术,多有贤明,但这些对于这些人来说,就像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甚至在袁绍看来,还不如给其一个比他更要狠的拳头来的直接,来的有效。
“你初来乍到,不懂此地民风习俗,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民怨,便是公沙都尉,素有名声在外,在这辽东却也只能裹足不前,困守以待,若想破开这个局,难上加难。”朱龟很是担忧。
袁绍出自汝南袁氏,自己又是袁氏门生,如今其在自己麾下任职,更是亲上加亲。
如此一来,若是其在辽东遭遇不公平对待,面对那些民风彪悍的莽夫民众,观其言语气度,对那鲜卑乌桓等异族都颇为不屑,恐怕也是一心高气傲之主,这样的话,岂不频生祸端。
唉。
朱龟连连叹息,甚至都想直接将其劝回,最起码不要在自己麾下任职,以免平添烦恼。
袁绍笑着解释道:“下官只需要刺史一句话即可,这些烦恼不就如冬雪遇暖阳顿消。”
朱龟心知,目前看来暂时是劝不住这个烫手山芋了,索性他就打算待袁绍出发赴任后,便是亲笔提信,好好的警告一番辽东之地那些豪强势力,不要在这个紧要关头惹麻烦。
他反应很快,对于这位看起来不知道其中凶险的袁绍,他必须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
“那便皆随你意吧,若有不当之处,皆可来寻老夫,自然为你做主撑腰。”
袁绍惶恐谢道:“那便多谢刺史垂青,下官不再叨扰,便是尽快去赴任,以免误了公沙都尉之责。”
朱龟有心留下,奈何袁绍目的达成,去意已决,他不再强留。
他看向一脸坚毅,殊不知后面凶险的袁绍,朱龟关切之意甚显。
拜别了幽州刺史,袁绍心情倒是显得不错。
他也没想到,这袁氏门生的威力竟然还能传播这么远,饶是一州刺史,面对如今已然是袁氏家主的太仆袁逢,尚且也要表面上低上一头,做低姿态。
出了府门。
许攸满脸不屑的望着此前去而复返的小吏,本就对其那般势利分外不满的他,结果得知其竟是来要规矩的,他顿时变的怒不可遏。
他心性本就狂躁,如今虽说跟随袁绍已久,稍有收敛,但那也单单是面对袁绍之时,对于其他人,许攸依旧是保持着狂士的姿态。
“早就听闻幽州民风淳朴,未曾想已经淳朴到这般境界,对待外来客便是如此作态,莫非幽州便是这般排外?”
“又或者说,是你这小吏擅作主张,欺瞒上下,谋取私利。”
“今日你不说出个所以然来,焉能放你离去乎?”
许攸虽然不似边让,祢衡这般喋喋不休,滔滔不绝,但其实轮起来,他与这二人却也有着相同的点,便是后世之时间接都是死于曹操之手。
今日怒火在身的他,更展三国大喷子之典范。
这一连串的讥讽恐吓下,原先还在惺惺作态,一幅好言相劝姿态的小吏瞬间脸色大变,额头冷汗直流,满脸通红,似是被戳中痛处,小吏的两只手不听使唤左右摇晃。
“你,你胡说,血口喷人。”小吏似是学术不精,怒火中烧的他吐了半天,依旧是吞吞吐吐不知所谓。
许攸见状不依不饶,口吐芬芳,甚至就连一旁的荀谌都对这小吏充满了同情心。
身后挺得笔直的颜良文丑脸色不变,他们的脑回路比较简单,这些话术对于他们而言已经算是极高难度的了。
备受打击的小吏从来还没遭遇过今日的奇耻大辱,整张脸此刻都被憋得通红,他想反驳。
但将整个脑子都给翻转过来,也无济于事。
就在他进退两难时,颇为顺利完成目的的袁绍从身后赶来。
他也是没想到,这小吏竟然还真跑来索要贿赂来了,便是门口的几名侍卫似乎都见怪不怪了。
“子远,还是歇歇吧。”袁绍心情不错,顺手从怀中掏出一些钱来,丢到了猝不及防的小吏手中。
许攸一见是袁绍前来,立马便是换了一幅表情,笑呵呵的开口道:“看你这般欢快,想来是收获颇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