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封赏,许达归心(2/2)
虽然公沙穆如今得知袁绍的壮举后,心里已然萌生了这样的想法,但眼下毕竟其资历尚浅,还需多多磨炼,待日后机会来时,便是通过刺史,禀明朝廷,使其接替自己成为辽东都率,也未尝不可。
而在军中,袁绍既以无法荣升,右司马赵简提了个建议,倒不如使那什长许达暂借袁绍之功,升任屯长一职,而仍归长史统领。
至于余下的骑卒,则也依次向上攀升,九名骑卒俱是升任什长一职,队率则有斩首十余人的颜良出任。
如此一来,许达麾下便有一名队率,十名什长,加上一百名彪悍的骑卒。
许达自然明白,这全是长史的功劳,当即在台上表示,无论他现在,乃至未来,都是长史麾下的一个兵。
在场的军士俱是为其发出铺天盖地的赞叹声,为其不贪恋权势而崇敬。
却不知,这许达实际上表示的是无论何时何地,他都是这长史袁绍的部曲,一如那颜良文丑。
表彰大会持续了一整天,该封赏的封赏,该落实的落实。
自蓟州千里而来的钱财则尽数化作士卒身上所穿盔甲弓弩箭矢武器等,俱是换了个遍,俗话说不是自己的钱起来不心疼,便是公沙穆这样的都尉,面对上面赏赐下来的财帛,也是毫无保留,全部都在了这边塞士卒身上,当夜又是好好的犒劳一番。
钱起来很快,只是添置了五万多士卒的全身装备,就已经消耗了这其中的七七八八,剩余的则是换成粮饷俱数保存,以备不时之需。
反正最后还有整个辽东属国的赋税收成兜底,公沙穆并没多少担忧。
袁绍在与都尉通过气后,决定在这军营再呆上一段时间,反正那昌黎县政务有荀谌在处理,井然有序。
公沙穆闻言稍稍一怔,随即又笑着点头,对于荀谌的表现,他是愈发的欣赏。
他计划着待其隐退之后,表荐袁绍为辽东都尉,而那荀谌则代替袁绍成为属国长史。
如今正好多多历练一番那荀谌,两全其美。
再好生问询过当时经过后,公沙穆也是不禁后怕,颇为担忧的劝诫袁绍,莫要再行这般风险之事了。
袁绍只能笑着点头,表示以后不会了。
至于究竟还有没有,他自己也不确定。
前身尚且能做到万箭齐发,危机当头仍敢于昂首挺剑,鼓舞麾下士卒奋勇拼杀。
当时的他已是大权在握,麾下兵卒数十万之众,所管辖的疆域足有几州之大。
若说什么是最鼓舞这些将士的人心,唯有那先登,斩将,夺旗等一番壮举。
这期间,没有什么是不危险的,他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留够后手,无论是陷入何种险境。
公沙穆看得出来,眼前的这个长史袁绍,浑身上下都充斥着一股勇往直前的拼劲,自己已经日落西山,做不到他们这样的锐气锋芒。
这期间,右司马赵简来过,其他营中的司马护军层出不穷。
多数都是在都尉的见证下,认识到了这位辽东长史。
临到公沙穆要走之时,他没来由的突然问了一嘴:“长史老师是何人,竟能教导出你这般文武全才?”
袁绍立马正色,一本正经过的回到道:“老师乃颍川李膺李元礼也。”
公沙穆面露震惊,望着眼前年轻的袁绍,再联想到昔日那李膺出任度辽将军时的风度,顿时释然。
“怪不得,怪不得,能得昔日度辽将军的倾心教导下,长史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说完,与袁绍又寒暄了几句便离开了。
许达从外面喝着酒醉醺醺的赶回,一见袁绍正襟危坐,立马收起醉意,毕恭毕敬的站在一旁,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身后骑卒也俱是升任什长,此时正值兴高采烈时。
面对袁绍,却是立马收起了表情。
远在塞外的鲜卑部落。
柯前多望着千里迢迢赶赴而来,打算收取其进献的诸多财物,及数百汉人之时,却从其口中得知,前些日子被一伙汉军趁夜袭击了整个部落。
就连那些本打算进献大王的财物,汉人也都被其掳走。
鲜卑使者闻言震怒:“此莫非是你欲贪此利,遂编造的谎言?那汉人如牛羊蠢笨,待宰羔羊,怎敢来此塞外之地?”
柯前多惶恐万分,面对使者的怀疑,他急忙将其带到了他之部落昔日所居住的地方。
当那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席卷,肆虐一切后,留下了一地焦土,放眼望去只觉无限凄凉。
尽管那团熊熊烈火已经扑灭,也已经过去了好几日,但站在这焦土之上,仍然能闻到一股令人窒息的烟雾味道,那些挺拔的大树林立,如今却是变成了一团黑色的废墟,矗立在那里宛如一根根黑色的枯骨斜插在焦土之上。
使者突然变的很平静,转过身来问道:“你可愿复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