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黄巾极度膨胀的实力(2/2)
县尉叹了口气,只能选择迂回战术,只字不提那辽东的可怕。
“渠帅听过那袁绍的事迹吗?海内名望加于身,不单单是辽东,就是整个幽州黎庶,对于那度辽将军都是爱慕有加,多有只为见其一面而跋山涉水的人出现,这样的人民心所向,正如渠帅这般,倒不如两方相安无事,对民,对渠帅都是百利而无一害。”
他最开始的设想只是想通过这种名望威加海内,黎庶多有爱戴,若伤其人,恐损黄巾名声,也极易使得这广阳黄巾军分崩离析。
县尉虽然没有见过那袁绍,但通过麾下,以及阳乐黎庶饭后谈余间,就已经能够深切的了解到对方的厉害之处。
只是令他没想到的事,听闻这般消息,那黄龙却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兴奋。
这年头名望多难搜集啊,饶是黄巾军所到之处只伤县府官员,从不误伤黎庶,同时劫富济贫,将那些士绅豪强的大笔钱财尽数分发下去,但其名声传扬出去,却依旧是毁誉参半,黎庶对待黄巾军的态度多有争议。
黄龙时常为之感到懊恼,自己好不容易做到这一方渠帅,麾下聚集部众几乎已经达到了二十万之众,从最开始的不到六千,只能当做一小方渠帅,现在兵强马壮,就连手中钱财粮饷也足矣支撑这支人数庞大的黄巾半载有余。
却一直是苦于没有名声,无法在教中更进一步,故而当听闻县尉之言,他只觉得热血沸腾,浑身上下都充斥着一股冲动。
归根结底,黄巾的固有思想一直使得他们无法成为上级阶层,只是单纯的以教法,加以诱导,此等拙劣之法也就能糊弄糊弄那些吃不饱饭的愚民,黄龙也是其中一员。
如今大把的名声在前,他才不会去管是好是坏,先拿了再说。
于是,他就毫不客气的扇了县尉几巴掌,响亮的巴掌声在整个县府内都传播的极远。
顿时,门外就有黄巾教众闻讯而来,在得知是这县尉不知死活的又劝谏渠帅放弃攻打辽东后,教众都是露出一副讥讽的笑容,肆意的嘲笑这县尉不知天高地厚,面前站着的可是黄巾中少有的勇武之士。
昔日面临汉军围剿,黄龙一马当先,不费吹灰之力便当着两军之面斩杀汉将,使得黄巾士气大震,汉军士气衰败,此消彼长下,汉军哪里有不败的道理。
自此以后,黄龙就成为了黄巾武力的代名词。
这县尉有些认不清自己的地位了,不过是一苟延残喘投敌卖友的奸诈小人而已,还敢在这大言不惭。
几名教众在黄龙的示意下将这被扇的找不到方向的县尉四脚朝天的抬了出去。
将其重重的丢在县府外,顿时激起一地飞尘,县尉本就肥胖的身体此刻更显笨重,气恼的他只能选择低声咒骂,却不想那几名教众耳朵尖的很,当即转身回来,又给他来了几个响亮的巴掌,临走时朝着他脸上还啐了几口,尽显不屑之态。
县尉欲哭无泪,失魂落魄的他也不敢再咒骂,只能默默的埋藏心底,反正他们也都是要自寻死路,自己用不着跟他们置这般气。
眼下,却是要找寻到自己的求生之路。
好在其余县府内的兄弟此时也都尽数藏在府外,看见这个状况当即上前小心翼翼的将其扶起。
县尉一脸愧疚,望着这些昨日还在与自己奋勇抗敌的兄弟们,自己转身就投靠了黄巾,顺带着还带走了县令的性命。
这些县府官吏却是神色各异。
在经过一番友好商讨后,终于决定选择趁着夜色,前去投靠辽东度辽将军麾下,以建不世奇功。
很快,数十人就趁着夜色,顾不上收拾太多东西,奔向那通往辽东的官道之上。
不知跑了多久,县尉只觉得两条腿现在都已经不像是自己的一样,灌满了水银如万钧般沉重。
他想靠在一旁的大树歇息歇息,其余同伴也都是累的气喘吁吁,只是没有像他那般。
正在歇息时,突然察觉地面猛然间传来一股极其强烈的震感,那地动山摇的感觉就像是要地震一样。
县尉见多识广,立马就听出来这是马儿脚踏大地时传来的震动,这般强烈且连绵不绝,足见其数量之多。
脸色瞬间大变,看向那漆黑一片的屁股后,莫非是那不知死活的黄龙找寻上来了不成?
在狠狠地洗礼一番幽州的世族豪强后,黄巾军的实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搜刮出了不少的武器装备,就连一向被黄巾军当做稀饭玩意的马匹,都搞到了近千匹。
真可谓是鸟枪换炮,不可轻视,也正因为这些缘故,才使得那黄龙的嚣张气焰愈演愈烈。
没有这些装备时,尚且能接二连三的攻破城池,所向披靡,有了这些军械的加持,岂不如虎添翼!
县尉一针见血的就指出对方为何能破城的原因。
还不是因为城中都有其黄巾的教徒所在,数量还不算少,就连那些抵御黄巾的士卒中都有一小部分人是信仰太平教的,不知道这些是否也早就在那天公将军张角的计划当中。
反正眼下,战马疾驰,是敌是友也无法辨别清楚。
县尉等人只能畏畏缩缩的躲在一旁,生怕被那一众追赶的骑兵所发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