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我乃常山赵子龙(2/2)
两人对视稍许,随后便不约而同的相视而笑。
“许久不见。”
“是啊,已经有十年了!”
“只是没想到,再次见面会是在这样的境遇下。”
“是啊。”袁绍叹息一声,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因为他的介入下,发生太多的改变。
曹操依旧是骑都尉,与皇甫嵩成一军,出任其副将,清剿颍川黄巾。
唯一的变化,就是这黄巾军,却是突破了皇甫嵩的防线,再加上其三名战前主将因一时的错误举动,使得刘宏大发雷霆,宣召入雒阳进廷尉发落,也就使得黄巾得以长驱直入,围攻本不该出现的雒阳。
“昔日一别,操以为兄已黯然,不曾想,经历这般挫折下,却能依旧成就这般威望,却是不负天下楷模之称,甚至更提前一步,出任度辽将军,进而进入雒阳权利中心,可能会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九卿卫尉,现在,又被陛下加衔侍中。”
曹操笑道:“足矣见得兄颇为陛下宠信。”
袁绍推辞的笑着摆手道:“孟德说笑了,我不过是侥幸而已,若孟德站在我的位置上,兴许会比我做的更好,眼下,却是如何退去这黄巾贼寇更为重要,叙旧的话日后再说吧。”
曹操见此情形,也只能选择停止叙旧。
当得知袁绍欲使一员悍将冲锋时,曹操顿时摆手制止道:“那波才武力高强,操曾与其相会,只是几个回合下来,却是险些被其斩落马下,若非元让拼死相救,只怕兄已见不到操也。”
说完,夏侯惇还特意展开脖颈处的一道伤势,“这便是那黄巾渠帅波才所伤,侍中切莫轻敌。”
袁绍笑着点点头,“正因为如此,若是一直拖下去,不说这雒阳城中军民民心涣散,便是陛下,只怕也要勃然大怒,怪罪于我等,倒不如搏出一片希望来。”
“只是又要以谁来做这个孤胆豪杰也,明知必死的局面,又有谁愿意出任呢?”曹操叹息道。
这黄巾军的强悍,他已经是领略到了,原以为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未曾想,在波才的率领下,却也是明显展现出了不一样的战斗力,饶是比起汉军,也能靠着数量稳稳的占据上风。
再加上,现在的波才已经悉数将那些黄巾精锐派往前线作战,使得汉军的压力陡增。
曹操自然是不愿意在这个时候让任何一人白白身死,同时他也对这个计划充满了怀疑。
袁绍笑着解释道:“我出任辽东长史时,时有颜公骥在我麾下,其也视那鲜卑千军万马于无物,如探囊取物般轻取鲜卑首领,故此名声大噪,其人在辽东等地,已是鲜卑异族眼中的天威将军,多有言之,如遇汉军颜良,当避之,以此争相传会。”
“颜良之名,我也多有耳闻,不曾想竟是兄之部曲,倒也正常。”曹操惊诧,随即又劝诫道:“但眼下颜良未至,那波才又自恃武力,兄又能遣何人?”
说完,曹操还若有若无的看了眼夏侯惇,言下之意溢于言表。
夏侯惇心领神会,对于这个扬名立万的机会毫不惧怕,当即站出身振声道:“惇虽不才,也愿于侍中麾下鞍前马后,只待令下,便冲至那波才大营,将其斩首!”
袁绍笑着摆手,对于夏侯惇的胆气他也是有所耳闻的,但此事不单单是要靠胆气,同时还要考验武力,夏侯惇在这方面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并无多少建树,比起曹操强出不少,但与纪灵相比,可能也就在伯仲之间。
对比下来,还是我家赵云更为合适,再说了,这样的扬名机会,袁绍可没有让出去的道理。
在一番寒暄后,袁绍就开始下达作战指令。
赵云身为突袭敌方大营的主将,自然需要层层保护,身侧有袁绍的精锐嫡系,白马义从掩护,又已经派出千人骑兵使他门奔袭,如今也是悄无声息的隐藏黄巾大营背后。
“子龙,一切当心!”
“袁君无需多虑,云去去便来!”
众多将士都对这赵云心生佩服之意,在这危难之际,敢于以身犯险,明知九死一生,却又表现的云淡风轻,这在任何人看来,已然是心存死志,绝无生还的念头。
就连袁术望向这边,也是少有的露出一丝惋惜神情来。
纪灵则是惊惧的望着竟然真的敢有人行此绝境之事,不由得感慨万千。
曹操默然许久,只能从所带的酒中热了热,行至赵云跟前。
“壮士,且饮下这热酒,壮壮胆气!”
赵云面色平静,摆手推辞。
“袁君既许我重任,云自当恪尽职守,何需这酒气壮哉!”
说完,城墙上的众多将士都将全部的火力尽情的倾斜在城门附近,以使赵云冲出雒阳城门时不曾受到阻碍。
没人会觉得他能做到。
但又觉得自己似乎已经做些什么了。
当远在深宫中的刘宏得知前线消息时,整装待发的赵云已经冲出城外。
余下的白马义从鱼跃而出,手中弓弩好似能追踪一样,凡箭矢所至,便有一黄巾倒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