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第222章 袁绍的班底与羊续得正面交锋(2/2)
荀谌的想法很简单,战事频繁虽然意味着距离死亡的距离也就越近,但同样的,能够活着顺便立下功劳的机会也就越多。
只要能在袁绍麾下活着,并且斩获颇丰的那些士卒们,此时已经尽皆都已经做到了军中长官级别的,最次也是从屯长开始。
严格意义上来说,袁绍对待这些将士们的待遇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那些普通士卒中其实有很多都是应召参与到每年的义务劳作,戍边,而在这其中,也有许多不愿戍边,进而费一些钱财来免除劳役的人出现,这些土财主们人傻钱多,袁绍从来不会拒绝这种方式。
反倒是由此收获了堪比税收十一的额外收入,再以此反哺到每名戍边的将士身上,参与劳役的底层士卒们每日的工作都是零薪水,在以前就连边塞将士们的粮饷都时有拖欠的时代,哪里还会有人去管这些称得上是累赘的底层士卒们。
总而言之,在袁绍到来后,推行一系列的政策后,使得一直都呈现着盈亏相差极大的现象得到了彻底的逆转。
在那些外界人看来,袁绍纯粹是人傻钱多,放着那么多到手的钱不去享乐,反倒是与那些整日被晒得黝黑的将士们同息同食,甚至从中拿出绝大部分的钱来充任粮饷。
而那些外界人士却不知道,实际上这些边塞将士们的饮食比起那些雒阳的高官而言,或许是差上不少,但若是与其他人相比,在经过袁绍大力推行,百般改良下,这些将士们每日最期待的就是营中食堂开饭。
每每一到这时候,营中那些整日劳作,开垦良地屯田,戍边塞外的将士们却像是换了个人似的,一窝蜂的向食堂冲去。
在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这些边塞将士们的心底,早就将袁绍当成了皇帝一样对待。
不,甚至更甚。
毕竟,皇帝除了会站在高高在上的讲台上发号几句徒有虚表的感言外,也就没什么实质性的奖励了。
袁君可不一样,有事他是真上。
一直被人诟病的军功问题。
凡是立下军功,本该进行大笔赏赐时,上面的官员们总会以各种方式,手段来阻止,甚至就连皇帝本人都已经下诏封赏,这些官员们依旧有他们的方式。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他们可不会将那些到手的肥肉都送到边塞去。
袁绍知晓后,立马开始不间断的上书,禀明陛下其中的缘由。
然后又请出自己的父亲,叔父,曹操等人,以各种口吻上书刘宏,使其明白这件事的重要性。
一直被人称之为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
就算是放在汉军头上,这句话同样在理。
汉军在装备尽数占据精锐的时代,可是有着一汉敌五胡的说法。
那时候的汉军,哪个不是将那胡人,匈奴骑在头上。
羊续有些不悦。
他正欲发作,突然,帐外的动静就吸引了他的注意。
不等他有所反应,一脸欢喜的颜良文丑立马就飞奔入帐。
“将军,除了一些在外执行任务还未归来的兄弟们外,其余的便悉数都在帐外等候将军赏赐了。”
颜良的一番话,瞬间就冲散了羊续刚才的不满。
看,自己初任度辽将军,就能有这么显著的号召力,恐怕就连那袁绍比起自己而言,都远不及也。
无非侥幸占据了天时地利,赢了些许战事,以此博了些名声。
在他正式出面见见这些久经沙场的将士们前,他还特意将自己的仪容整理了一番。
他可不想在这些将士们的第一印象中就落入下乘。
许攸不合时宜的在旁提醒道:“将军,初来乍到,就如此隆重,岂不闻树大招风,若被有心人得知,再奏议陛下,只怕。”
许攸话没说完,但话里话外都透露着一股古怪。
羊续有些诧异,顿时就将目光投到了许攸身上。
“你是?”
“在下乃南阳许攸,为求名利,故而来到这边塞之地。”
“南阳人士,能受的了这般苦寒实属不易,至于你刚才的建议,本将军倒是甚感欣慰,能有你在旁辅佐,本将军无忧也,只是眼下将士们士气高涨,我身为度辽将军,理应兑现诺言,此事暂且放下,我初来乍到,想来应该无人与我有所偏见,无碍。”
许攸的一番话确实令他警醒,他身为弘农杨氏的门生,这个关系朝野中几乎是人尽皆知的事,自己也同样是把握住了这个机会,从而扶摇直上。
弘农杨氏根深蒂固,自然也就会有许多的对手存在,这些人虽然不会在明面上针对太尉等杨氏族人,但对于他这个红人,可就没有那么好的脾气了。
所以,羊续必须要保持绝对的专注,不能因为这一时的成就便自满骄傲。
远的不说,便是这前任度辽将军,虽说已是功成名就,但还不是在一时不慎的前提下,就被人一纸奏章送到了太尉手中,由此才开展了一系列关于讨伐袁绍的事件。
而在这其中,杨氏自然是出了大头。
羊续整装待发,走出营帐,面向想象中的数千将士。
结果,当看到眼前人山人海的壮观景象。
羊续震惊了。
几乎可以容纳五万人的军营,此刻却已经人满为患。
就连落脚的地方都被一众器械给占据了。
羊续目瞪口呆的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一万个问号在奔腾。
这还是想像中的辽东吗?
这活脱脱是汉军检阅仪式。
羊续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多的将士聚拢在一起,他此前的最高官职也不过就是庐江太守,哪里经历过这样的景象。
一时间,他根本不知道如何是好。
同时,又开始为此前颜良的担忧感同身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