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第227章 你我都是袁氏(1/2)
第227章 你我都是袁氏
其实,说起来,袁绍对于族亲中的那部分人并没有多少意见。
毕竟,就连曹操的家族姻亲中都能孕育出名震天下的虎豹骑,个个皆是精锐。
袁氏说起来,相比此时的曹氏而言,更具威望。
然而,族中却鲜有能征善战的将领,吃空饷的倒是不在少数。
或许是多年来的养尊处优,虽不至于立马展现世家公子的疲态,但在面对乱世时,还是无法做到挽天倾的壮举。
只是这一瞬间,袁绍就想到了一系列的问题。
袁氏无论是好是坏,终究还是自己的本家,于情于理,自己身为卫尉,似乎也理所应当的开始挑起为袁氏谋发展的大旗。
只是,袁绍所需要的那些私兵部曲,严格意义上来说,单是靠着辽东的那些将领士卒,虽说不至于席卷九州,难逢敌手,但终究面对整个大汉的力量,依旧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此时,族中的这些旁支有意附庸支持,袁绍没理由拒绝。
“袁氏乃天下巨擎,门生满天下,今又有家主统御,下有士纪兄长在,为何会选择我?”
对此,这几人面不改色,轻笑道:“世人皆知我袁氏,却不知我袁氏有郎君这般麒麟子,虽有那袁基在前,但若欲使袁氏做大做强,唯有郎君才有这般经天纬地之才。”
“是啊,郎君的威望早就名满九州,非常人所能企及。”
袁绍却是笑着摆手道:“叔伯们言过了,不知今有几人?”
老者赶忙开口:“算上尚未前来的几位堂兄弟,已有三百众,郎君切莫觉得少,此乃我旁支精良子弟。”
袁绍非但没觉得少,甚至感到有些惊奇。
三百人,在乱世之时,或许算不上什么份量,但若是以当下而言,况且还是在袁氏宗族中,哪怕是出自比起他这个一向被袁术品头论足的庶子都要低上一个档次的旁支。
不得不说,这几人给他带来的惊喜还真不算少。
袁绍如今可以动用的力量,实际上也就只有百名白马义从。
袁绍想了想,缓缓开口道:“可知我今为卫尉,理应要护卫雒阳,又有黄巾肆虐,民不聊生,说不得此番回到京师,陛下又会使我出击黄巾,此间生死难料,非我所能掌控。”
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几人笑着点点头。
“这就不必劳烦郎君费心了,既已追随郎君,便是生死两片天,不混出个名堂来,他们也就不必回到我宗族中来了。”
“至于郎君所言,出击黄巾,在我看来,更是锻炼他们的最佳时机,若侥幸斩获些许军功,那也是他们自己的造化。”
袁绍满意道:“既如此,还望速速前往征召,使其尽数来我袁府,自有安排。”
袁绍已经看清楚了他们的路数。
尤其是那领头的老者。
虽然一直是尽可能的摆低姿态,就连同为袁氏子弟的性命似乎在其口中也成了可以随意丢弃的一件器具般,但袁绍却不这样想。
这些人身为袁氏子弟,本质上会拥有着远超寻常黎庶等的强壮体魄,就连所用的一些器具甲胄等,悉数都是袁氏自行供给,旁支虽势微,但那也只是与袁氏主家相比。
他们所求的很简单。
别看这些旁支们口中一直叙述着悲惨的现状,实际上他们的日子过的比谁都要舒坦。
虽然没有位在雒阳的高官,也么有相应的权贵庇护,但只是一个袁氏招牌,就已经可以代表一切了。
但,很明显,这些旁支不甘心一直充当袁氏本家的绿叶。
他们也想在这九州上绽放出一些不一样的灿烂烟火。
经过深思熟虑的考量,又得知如今袁绍已经贵为九卿,无论是名望,又或是官职品阶,都已经完全走到了袁基的前面。
于是,他们非常相信,假以时日,成为下一任袁氏家主的,除了袁绍外,别无他人。
而他们这般在袁绍看起来还不算彻底起势的阶段,就尽可能的送上自己的帮助,未来或许还能算上一份从龙之功。
族中的大多数人都是选择投奔袁基,老者却是看的很透彻。
投奔那袁基,顶多算是锦上添,哪里有袁绍这般雪中送炭来的直接。
虽然,他并不知道,实际上相比较之下,投奔袁绍才算是真正的锦上添。
但袁绍看中的可不是这三百余众。
这代表着一种认可。
以庶子的身份,得到了族人的认可。
由此,才能彻底开启逆袭之路。
一生二,二生三。
有了第一次,难道还怕没有第二次!
以袁绍的脑袋瓜,只需要极短的时间,就能迅速的武装出一只军队出来。
正好,自己如今位列卫尉,兼有募兵之权,将这些部曲纳入,填充进雒阳南军的队列,尽可能占据其中的长官职位,以此来缓慢的潜移默化,使得南军的真正权柄彻底倒向自己。
袁绍大致计算过,以如今雒阳三军的力量,单靠他现在的力量,哪怕是辽东的全部军事力量全军出击,也根本占不到一点便宜。
毕竟,与靠着全国的力量供养出的绝对武装力量,袁绍的力量已经算是大巫见小巫了。
“诸位,此事就此定下,但我丑话说在前面。”
“郎君请讲!”
“凡有忤逆我令者,虽为同族,但为明正典刑,我仍会操使刑罚以正军法,诸位切莫觉得我是在开玩笑。”
“那是自然,此事我回去定然会与他们交代清楚,能够成为郎君的部曲是他们求之不来的福报,焉有不珍惜的道理。”
“凡是尽心尽责,我自然会择机使其晋升,虽说中郎将这般权重之位不太可能,但升任个营司马,再努努力出任校尉也未必不能成就。”
“那我等就暂且先替他们谢过郎君厚恩了。”
没人觉得袁绍说的话是空头支票。
可以说,现在的袁绍完全成为了名望的代名词,就连陛下时常都会选择征召袁绍求得意见,甚至就连身为帝师的杨赐在刘宏面前,都没有袁绍给他带来的震撼多。
在这种情形下,也就使得袁绍对于这种官员的任免,实际上也有着极大的自主权,只要不涉及到红线范围内,刘宏都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当然,关系好并不意味着不用收钱。
就连杨赐,帝师,出任太尉时也是被象征性的征收了两千万钱。
这就是刘宏的处世之道。
见者有份,谁也不会错过。
待他们退去,赵云出现。
身旁还跟着俨然已经成了小迷弟的袁谭。
赵云笑道:“少主颇为聪慧,也使得一手好枪法,虽尚显稚嫩,但大开大合的力道却也使人闻之生惧!”
听到这位据说是一直护卫父亲安危的保安队长如此评价自己,就袁谭顿时也是咧出笑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