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第237章 张让的巨大改变(2/2)
袁绍倒也曾亲率大军突袭鲜卑,纵深极远。
而这样的战斗中,所抽调的病兵员,却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却很少会有中央军的出现加入。
本身这些中央军的待遇就远超边塞,而在他们这些眼中,边塞们的将士们却都日复一日。
在这样的条件下,雒阳中央军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他们根本不需要做多少苦力活,只需要将自己的一些收入拿出一部分,就足矣养活自己了。
更何况,他们距离皇帝的距离也就越来越近。
天然的政治优势,只需要有人在其背后扶着一把,想要拥有话语权并不算多难的事。
在这样的氛围下,张让他们这些执掌天下权柄的十常侍,自然也就成了这些人争相依附的对象。
为此不留余力,不计代价。
也就成就了现在这般,十常侍在军中根本说不上话,但却仍能手上来一笔巨款。
刚开始他们索取的钱财数量也不算多,从最开始的几万,进而演变的十万,百万。
渐渐的,他们发现,军中的油水似乎多的离谱,恰恰上面也没人查军中是否有贪污的迹象。
然而,刘宏在得知这里面的秘密后,当即下死命令。
全体将士们绝对不能饿着肚子。
等到战争真的开始,在这样的力量加持下,做起事来也就得来顺手。
董卓可不会当这个冤大头,他看中的乃是紧随其后的庞大利益集团。
如果想要做出一些改变来,首当其冲的便是这些十常侍。
但对于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的十常侍而言,想要做出改变来无异于痴人说梦。
赵忠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一门心思的想要将卢植绊倒的他,也有着自己的一旦小心思。
所以,当这个机会出现时,赵忠对张让的态度也就瞬间变得模棱两可,再也没有了平日里的卑躬屈膝。
反正,该说的也都说了。
无论谁输谁赢,实际上对张让,赵忠,乃至皇帝刘宏来说,这里面没有赢家。
张让的脑子似乎得到了极至的提升。
“那是自然,大汉九州乃大禹所制九鼎铭刻,汉传于秦,秦继于周,互相传承。”张让明白,这里面的一些事并不能摆到台面上来讲。
但出于好心,张让还是决定稍稍提醒一番。
就像是秦二世,横征暴敛,又或是霍光废立皇帝时,不到月余时间,竟犯下了一千多桩的坏事。
又或是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却彻底断送了周王朝的尊严。
这些无一例外,都是在当时引发了一系列的起义,叛乱。
可以说,一旦有这样的苗头,处理不好的话,王朝更迭是迟早的事。
而这一点,实际上帝王术中都有强调这一点。
刘宏也不例外。
但知道归知道,具体实施起来,却又有着许多困难。
谁不想趁着年轻时贪图享乐一番,更何况是一朝帝王。
刘宏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是被挤压在了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或许说法才敢大声。
平日里,底下的文武百官对自己的貌合神离实在是再常见不过了。
至于十常侍,虽说有些过分贪恋钱财,以至于名声早就被破坏的无以复加的局面,但说到底,他们实际上并不打算依靠这些名声来做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消息。
“岂不见秦二世乎?”
赵忠立马站起身来反驳道:“秦二世哪里有陛下这般聪颖多才,秦朝的暴行谁不知道,由此引发了起义,高祖梦斩白蛇终究建立了不世功业,若是任由黄巾肆虐,长此以往,谁又能知晓谁是斩杀泱泱大汉的赤蛇!”
张让今天的态度很是诡异,就连赵忠对他,都摆出了一副极为不满的态度。
刘宏倒是颇感诧异。
阿父怎么变化的如此之大,却是开始知晓起了忧国忧民了,这样的画面,最起码在刘宏的印象中是从未有过的。
“阿父今日的态度倒是令我吃惊不已,不知是谁在阿父身后所为。”
张让想了想,随即摇头道:“只是有感而发罢了,陛下乃九五至尊,本该上呈天意,下顺民心,如今卢尚书正是对应了那民心所向,陛下如何处置自然心知肚明,何必还要老臣来提醒。”
刘宏却是笑着点头:“怕又是卫尉吧?”
张让有些惊诧,自己似乎并未透露一丁点的口风,陛下时如何知晓的。
似乎是看出张让的疑虑,刘宏索性开门见山的说:“前几日,我曾与卫尉商讨过一些事宜,其中就有一点,便是关于阿父等十常侍存在的必要性。”
“卫尉是否觉得我等没有存在的必要?”
“非也,非也,恰恰相反,卫尉其实对阿父并没有多少恶意,相反,他只是想让我得到更多机会来见到一些东西,他说这些东西可以让我更好的成为一名帝王。”
而这一幕,刘宏依稀还记得年幼时,袁绍身为雒阳天下楷模,却在被曹节陷害后锒铛入狱,出狱后却全无怨念,甚至还颇为大度的与自己提起如何当好一名帝王的启蒙老师。
可以说,刘宏能有今日这般敢于主动出击,其中绝大一部分都要归功于袁绍。
没有他,自己或许仍在破罐子破摔,反正罐子破了还会新的。
而这,也是他不忍心将袁绍当成其他人那样处理。
张让也没想到,卫尉袁绍对他们的评价竟有如此之高。
“卫尉劳苦功高,能够得到今日这般职位乃其用心所致,正如那卢植卢尚书一般,越是像他们这样的人,越是容易做出一些令人奇观的景象。”
“就连陛下都知道,若是长此以往,大汉危在旦夕,赵忠他们乃私人之举,不曾为国为民,老臣虽不才,但还是愿意略进绵薄之力,以此激励前线将士。”
赵忠等人大怒。
张让这是怎么了?
怎么好端端的,却是扑通一声,跳出了属于他们十常侍之间的默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