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2/2)
李安轩找出了一则新闻通报给大家看:“不止是地铁,飞机也停了,说是磁场紊乱。”
李安轩的手往下划屏幕:“还有不少列车也停运了。”
李安轩退出新闻页面,翻了翻别的消息,转头对赵家昊道:“要不我们回头也去买一辆自行车?要是未来继续降温,地铁说不定还会停。我俩总不能地铁一停就不上班了吧。”
赵家昊茫然地问了一句:“我俩就买一辆吗?”
李安轩哽了半天都没接上话。
秦时武笑得喘不上气:“那回头地铁通了咱仨一起去吧。”
江暮云申请加入:“带我一个,我也买一辆。就网上看的那种山地车,我想买很久了,看着贼帅。”
秦时文眨眨眼,得意道:“等什么回头啊,想去的话找我啊,姐姐这儿可是有能动的车的。”
秦时文的车是汽油车,前天晚上温度还没降到零度的时候,秦时文就被江暮云叫醒了,然后从开车回来接她,到送衣服,再到回省队,她的车就没怎么熄过火。
秦时文宁愿白烧油也不停,直到等到白天商店开门,买到了防冻液,才把车熄火停去了车库。
她要不说,这几人一时还真没想起来这事。
江暮云反应神速,立刻就扒到秦时文身上一口一个姐叫开了。
剩下三人干不出撒娇的事,只能一脸期待地看着秦时文。
秦时文笑眯眯:“说吧,什么时候出发?”
江暮云立刻接话:“一会儿回去放完东西,再热俩包子垫垫就走?”
江暮云早上是吃过早餐再出来的,但眼前这几位估计还饿着呢。
赵家昊已经眼馋包子很久了:“热了包子路上吃吧,微波炉转两分钟就行,快得很。”
大冬天的,大家回家都要开空调电暖,身上的围巾帽子也得卸下来,不然裹得难受。
要是在家吃完了再出发,那还得重新穿脱一次装备。
比起这来回折腾的,不如趁现在直接放了东西就走,还方便点。
秦时文也没意见:“成,那一会儿电梯口见。”
几人把购物袋和露营车里的东西分一分,其他四人回去热包子,江暮云在家抱着小白好一阵安抚。
小白就是普通的本地小土狗,不像雪橇犬那样抗冻,江暮云怕等温度彻底降下来之后,它一下扛不住直接被冻死,索性试着让它慢慢适应现在的温度。
所以今天早上江暮云出门的时候,就把家里的空调关了,只在小白窝里留了几个厚垫子,要是小白实在冷得受不了,还有个窝可以回。
现在家里还有一点空调的余温,比外面暖一点,但温度也到了零下。
小白在这个温度里过了一上午,但看着倒是没有被冻到。
刚刚江暮云进门的时候,还扑在她身上蹭了一会,完全没有之前缩在窝里不想动的样子。
江暮云稍微放心了一点。
如果今天白天她都不开空调,而小白也完全扛得住的话,那等今天晚上,她就把小白的窝挪到客厅去。
江暮云摸着小白的脑袋说道:“小白你努努力,加速一下基因变异过程,姐姐还想多养你几年呢。”
小白也不知道听懂了没,贴着江暮云好一阵腻歪。
小土狗也挺好,至少在适应能力这块的得分,少说得是西大级别的。
江暮云抱着小白揉搓了一会儿,听到外面就动静了,就放下小白出门了。
要买自行车的几人商量了一下,都决定买山地车之后,秦时文就直接把他们拉去了一家知名品牌的专卖店。
好巧不巧的,江暮云空间里放的那几辆山地车,也是这个品牌的。
只不过不是在这家门店买的。
江暮云直接买了当初那几辆的同款。
以后万一车坏了,她把空间里的掏出来做旧一点,还能糊弄过去。
江暮云配的越野轮胎,理由是看着帅。
而剩下三个口是心非的男人,嘴上说着:“在城市路买什么越野胎。”但手上还是很诚实地按着越野胎的价格付款了。
原因无他,这看着是真的很帅啊。
江暮云还试图怂恿秦时文:“文姐,你要不也买一辆?不然咱们五个画风都不一致了。”
秦时文摆摆手:“得了吧,我不凑这个热闹,我年纪大了造不起。”
江暮云转头去看同样年纪的秦时武。
秦时武正在跟店员讨论越野胎的适用路况,完全没注意他们这边在说什么。
难怪他没反应呢。
秦时文把人送过来了,很显然是没法再把人拉回去的。
光这四辆车就不可能塞得进她车的后备箱里。
而且看江暮云他们四个的样子,估计也是不想坐车回去了。
江暮云搓搓手,这可是她前世的梦中情车啊。
现在光明正大地把它握在手里了,当然要先享受一下了。
四个得了新玩具的人一拍即合,挥手就和秦时文道了别。
秦时文的车刚发动,就看见那四个人并成一排,唰一下窜到了前面去,她坐在车里都能听到他们的欢呼声。
四人都挺兴奋,到家居然也没比秦时文慢多少。
江暮云家这个小区,无论是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都有专门的地下车库停放。
机动车库有电梯,可以直接从地下回家,但非机动车库是没通电梯的,停完车后只能绕出车库从楼道坐电梯上楼,非常麻烦。
电瓶车不能进电梯,所以必须放进车库,但是自行车没有这个限制。
几人都懒得费事去办停车手续,后面还得绕路拿取,干脆就直接把车搬回家去。
这个小区入住率不低,但有一多半都是回迁的退休职工,就算是早晚高峰,也很少有挤电梯的情况出现,所以不用担心推车进电梯占位置,像他们一样把自行车带回家的人不少。
和保安打过招呼之后,电梯里“禁止电瓶车入内”的智能警报也只响了两声,就被保安手动关停了。
江暮云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小白的状态。
小白已经习惯了冷趴趴的环境,瞧着比之前更精神了一点,围着江暮云兴奋地直蹿腾。
江暮云欣喜地抱起小白猛亲一口,奖励了他一顿牛肉罐头。
检查完小白之后,江暮云把江爷爷的房间收拾干净,在房间里放了几个大号储水箱,然后开始往里放水。
冬季储存足够多的冰,到了夏天日子才能好过一点。
放完水,江暮云又开始打包米饭。
刚开始降温后的这段时间,江暮云几乎每天都要出门,她就没有忙着做菜,而是一个劲儿地焖米饭。
头一天晚上把米淘洗好,第二天出门前放进电饭煲里,回家后把电饭煲里的米饭打包好放进空间,再蒸下一批。方便又快捷,工作量也不大。
江暮云把今天第二批米饭打包好之后,群聊里的消息也开始跳个不停,是上班三人组在问明天的出门时间。
秦时武和1503的两位邻居,在有了自行车后的第一件事,都是去和单位报备恢复正常工作。
两边的单位不一样,但得到的回复都挺一致的。
全都是说让他们先不着急,单位目前不算缺人手,可以在家待几天,等公共交通恢复再正常上班。
单位的回复通情达理又温柔,放在私企可以说是神仙公司了。但实际上给三人的打击力度一点也不小。
赵家昊两人刚开始实习一个月,离独立出警还有一大截路要走。秦时武就更不用说了,规培生,连正式的行医资格都没有。
在目前还能忙得过来的时候,他们这些半编外人士是多一个还是少一个,影响真不大。
但人要是在通勤路上出了什么事,那麻烦可就大了。
这么一比较,还不如让人在家安稳待着呢。
两边单位的回复速度都挺快,三人收到消息之后没一会,他们明天出门的时间就被敲定了下来。
可有可无三人组这个夜晚过得有点丧气,江暮云和秦时文倒是一夜好眠。
第二天一早,江暮云就发现小白已经恢复了活蹦乱跳的状态,和降温前在家里的状态差不多,好像这次急速降温对它的影响已经完全消失了一样。
江暮云兴奋地给小白又开了一个罐头,姐妹俩甜甜蜜蜜地在一起蹭了好一会。直到和邻居约定好一起出门的时间,江暮云才放下小白开始穿戴外出装备。
今天是降温的第三天,几人家里都囤了足够他们吃一个多月的食物,且每个人都有了出行的代步工具。
只是南市依旧没有恢复供水,交通也只有零星几条公交线路恢复运营。
官方没有发布降温预警,也没有恢复供水的通知,只是发了几条鼓励居民自行储水的通告。
这几乎就是在暗示,这水一时半会是来不了了。
经过这两天停水的日子,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自己平时的用水量有多大了。
洗菜做饭、早晚洗漱、卫生清洁,甚至是冲厕所,全部都离不开水。
5l装的饮用水买回去,也就够一家人晨起洗漱的。而用过之后的水,除了冲厕所,也找不到别的用处。
有家里人多的,这两天光是买水就花了近百元。
在意识到水可能还要再停几天之后,多数人就不再把目光放在超市售卖的饮用水上了。
家附近有江河湖的,直接砸碎冰层取水做生活用水,净水片和净水器的销售量直线上升。
居住的居民区连个人工湖都没有的,也纷纷带着手推车等运输工具,前往水站购买桶装水。
江暮云一行五人到了水站的时候,水站里排队买水的人,已经从门口往外排了得有一百米再拐弯了。
“嚯,这么恐怖?”秦时武惊讶道。
秦时文:“不然呢?咱家就我们俩,昨天买的水也用了一多半。要是家里四五口人的,那小桶两三桶水够干嘛的。”
江暮云下了车,打开后备箱看了一眼:“文姐,你这车大概能装多少桶啊?”
秦时文比划了一下道:“后备箱的话,我估计能装七八桶就不错了。要是把前面也算上,挤挤也能十多桶吧?”
说着,秦时文就看向了另外三位男士。
他们五个坐秦时文的车,一直都是江暮云坐副驾驶,三位男士挤后座的。
李安轩在心里估量了一下:“真要挤挤的话,脚边放一桶,手上抱一桶,后座放六桶没问题。”
江暮云也点点头:“副驾底下能放两桶,我手上也能抱一桶。这么算起来,一人买三桶完全运得回去。”
秦时武皱眉:“要买这么多吗?这种大桶装的饮用水一桶得有三四十升吧?南市停水也不至于停那么久吧?”
赵家昊倒是觉得多买点挺好的:“主要是这天气太冷了,我俩喝水多,这次跑一趟多买点,省的回头用完了又要来抢水。”
最关键的是,他和李安轩俩人没车,如果这次没买够回头又要买,还是只能蹭邻居的车。
虽说他们关系挺好,但也不能总麻烦人家不是。
几人站在长队后面老实排好,江暮云道:“反正桶装水没开封的可以退,水用完了桶也能退,一次多买点省得麻烦。”
江暮云指了指他们身后的车,又示意秦时武去看推着一推车的水往外走的人:“况且,又不是所有人手上都有能开的车。那徒步几公里来买水的人,不得一次买齐全了?”
秦时武想想也确实是这个道理。
要不是秦时文的车还能开,他们这会儿估计也得是带着推车过来,恨不得一次买个百八十桶的,省得后面再来回跑。
尤其是像江暮云说的那样,桶装水确实便宜。
只是在这个便宜的范围内,价格也还是有波动的。
等排到江暮云他们的时候,价格较低的品牌早就卖完了。现在最便宜的也要十五一桶。
最夸张的是,他们排了半个多小时的队,到水站门口的时候回头一看,这条买水的队伍不仅没有变短,反而比他们来的时候更长了。
出于一种莫名的紧迫感,几人直接要了二十桶,水站还贴心地赠送了几个按压式取水器。
水站的工作人员帮他们把水桶用塑料绳两两捆在一起,赵家昊和李安轩想说要不要帮江暮云和秦时文提两桶,话还没出口,她俩就拎起水带头走了。
五个人,一人四桶水提在手上就走,一路上赚足了眼球。
倒不是因为他们买的水多,毕竟直接带着推车过来一人买个十多桶的也不少。
主要是江暮云和秦时文穿的衣服都是女款,蒙着脸也能看出是女孩。
那三个人高马大的大男人也就算了,俩姑娘也能徒手提起百来斤,这事真让人觉得挺稀罕。
江暮云都听到有人在讨论他们这一群人是做什么工作的了。
江暮云把水放在车边,甩了甩手。
她现在的身体到底不是十年后的那个身体,一次提四桶水确实能提得动,就是胳膊被坠得生疼。
秦时武把水放下后长舒了一口气:“就这么百来米的距离,我感觉我被压矮了起码三公分。”
有些人,表面上单手提水百来斤帅气自如,实际上埋在围巾里的脸都被憋得通红。
其他几人放下水之后也开始不露声色地甩手,对秦时武的话一脸认同。
哗啦啦二十桶水放在车边上,瞧着还挺壮观。就是怎么把它们运回去,成了一个大难题。
秦时文打开后备箱,横排竖排硬塞了八桶水进去。
接着三个大男生在后座排排坐,秦时文在车里翻了一会,翻出一把瑞士军刀,把绑在一起的水桶分开成了四个,后座三个大男生一人脚下放一桶。
两桶两桶地捆在一起的水,每人怀里抱一捆。
由于空间不够大,三人只能错开坐。
坐在中间,整个人佝偻着前倾的赵家昊喃喃道:“我以后肯定买他百八十个大水桶,每天都存满水,我再也不要来买水了。”
剩下的三桶水,有两桶在江暮云脚下,另一桶归江暮云抱着。
秦时文把人和水都安排妥当,一身清爽地坐上驾驶座,一脚油门踩下去:“你这话倒是提醒我了,咱要不今天就去把水桶买了?”
副驾驶的位置挺宽敞的,江暮云坐得挺舒服,还有空闲地给她换个姿势。
她挪挪腰靠在车门上,慢悠悠道:“水桶我买几个大的备用就行,我家小水桶挺多,存不了多少水还占地方。等买完桶我再去买件羽绒服,以前冬天都是穿校服的,羽绒服没几件,得买件新的了。”
李安轩想了想:“我和你一起去吧,我也准备买几件冬衣。”
说完又艰难地去戳戳赵家昊:“你要一起去吗?”
他和赵家昊搬来的时候是夏天,冬衣带的不多。
而且一个正值壮年火气旺盛的南方大小伙,指望他的衣柜里能有多少厚衣服,那是不现实的。
连仅有的几件秋衣秋裤,都是被妈妈按着脑袋才勉强塞进衣柜的。
要是以前冬天最冷不过零下六七度的时候,他们这么穿自然没什么问题。
但现在可是零下二三十度,这就不是能靠硬抗扛过去的了,这是可是物理意义上能冻死人的温度。
李安轩和赵家昊这几天出门,别说秋衣秋裤了,身上毛衣都要穿三件,裹得都快喘不过气了。
急缺一件厚羽绒服解放自己。
赵家昊疯狂点头:“去去去。我一直琢磨这事呢,原来想着上网买那种北方穿的,结果现在好多地方的快递都不发货。”
秦时文送佛送到西:“那成,一会儿我带你们去一家店,我之前跟我哥去极市旅游的时候就是在那买的衣服,绝对够厚实。”
去买衣服之前,他们还得先把水弄回家。
车开进车库停下之后,几人把散开的几桶水重新捆了起来,五个人二十桶水,挤挤挨挨地叠放在电梯一角,尽量不占用过多空间。
李安轩为了防止水桶倒下伤人,干脆整个人拦在水桶前边挡着。
就算这样,他们也不是最夸张的。
他们这栋的六楼有一户人家,家里三代同堂,老两口跟儿子儿媳一起住,带着俩孙子,一共六口人,家里女儿女婿就住对门。
这家人直接弄了四辆运货的小推车去买水。
江暮云他们的电梯在一层被按停的时候,这家爷爷正好带着他女婿上隔壁电梯。
他们这里五个人加二十桶水,还能再上三个人,到第四个人时电梯才发出超重警报。
而隔壁则是两个人加两辆小推车就直接满员,卸了两桶水之后超重警报才停下。
这么一看,他们几个买的水,实在算不上多。
电梯到了十五楼,几人把水拎到走廊里。
他们车里开着空调,所以这些水下车时还是常温状态。
就从电梯上到十五楼这么一会的功夫,水桶内壁上就已经凝出了一层冰。
江暮云捏捏水桶,把里面的薄冰捏碎:“总觉得今天温度更低了。”
秦时武把水放下:“你别吓人,再冷下去那还得了。”
江暮云掏出钥匙开门:“又不是我说的,我们学校教授说的,说后面可能还会降温。”
江暮云顿了顿:“这事不是都在热搜上挂好几天了?你们天翼3g还没连上呢?”
秦时武皱眉:“这件事官方目前也没有给出确切解释,可能就是学生自己理解错了吧?”
江暮云不置可否:“也不止是我们西大的老师,其他高校也有类似讨论。这话题都在热搜上挂了两三天了……”
说着,她顿了顿,笑道:“你们见官方出来辟谣了吗?”
在这种可能引起民众恐慌的话题面前,华国官方可不会因为顾及什么自由人权就放纵不管。
相反,在之前出现过的所有类似事件中,官方都是第一时间站出来清网辟谣的。
只是这次却不见官方行动。
不仅没有任何明确的公开声明,还默认了部分地方政府鼓励民众积极储水、储粮的行为。
这个时候的沉默,其实就是最好的答案。
由江暮云一手主导的,西大学子们对于这次异常气候的讨论,在经由微博传播发酵之后,已经蔓延到了各大高校。
与之前的每一次舆论风波都不同的是,这次各大高校的舅舅党们,透露出的消息都出奇的一致。
温度可能还会继续降低,未来的极端天气会增多,甚至可能成为常态,极寒之后很可能会迎来极热。
偶有两个唱反调的,被其他同学三两句话一追问教授是谁哪个学院,也就没了声音。
官方的沉默、各方舆论的一致,让原本只将这次降温当做偶发事件的人,也变得将信将疑起来。
江暮云说完之后,也没等几人回复,就先把水拎回家了。
而听了她这句话的四人,都不自觉地蹙起了眉。
李安轩掏出手机,给家里发了条消息,并决定一会儿的冬衣要多买几件、越厚越好。
江暮云的余光看到几人的表情,在关上门之后,她露出了一个计划得逞的笑容。
这几天网上的热门话题是她起头的,她也一直都有关注。
有了西大这个金字招牌带头,人们对于低温的警惕性也提起来了不少。
“学校的教授”这五个字,可比“网上的专家”这个名头可信多了。
前世这个话题,是由网上各种来路不明的舅舅党,以及一些大v公知们带起来的。
在这个前提下,哪怕前世官方也一样放纵了这些话题的蔓延,但相信它们的人依旧不多。
毕竟零下二十多度而已,地球上冬天零下二十多度的地方多了去了,人家不也照样过吗?
而这一次,随着消息源的不同,人们对于这次灾难的态度,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最明显的就是,江暮云的几个舍友们,现在都已经在各自家里了。
前世她们可是在第三次异常降温初现端倪的时候,才被家里人想办法接回去的。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来,许多人在面对前两次异常降温时,都抱着或新奇或警惕的态度。
至少在官方明确表态之前,对这样的异常气候感到恐惧的人并不占多数。
一直到无数人在第三次大降温中骤然失去生命,官方紧急组建救助点,国外多地□□的消息传入国内,大家才反应过来,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气候异常或是低温灾害,这是一场全球性的大灾难。
江暮云提醒几位邻居的话,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买储水容器时,几人思虑再三,没有选择容易损坏的普通塑料水桶,而是和江暮云一样,选择了韧性较强的软桶,就是那种网上很常见的折叠浴桶。
这个是江暮云一早就打算好了的。
虽然说不知道今后南市能不能等到恢复供水的那一天,但多备一点储水容器总是不会错的。最好还是方便携带的那种,万一以后要迁徙,也能带着家当走。
在旱几年涝几年的环境下,储水容器的珍贵可想而知。又不是人人都有条件挖坑储水的。
而且这里是南市,建筑物的墙体很薄,保暖防寒的效果远不如北方城市的建筑。
如果温度真的还会继续降低的话,哪怕屋里空调还能用,也没法保证家里各个角落的温度都在零度以上。
他们总不能一直都把水桶放在卧室里,房间里也没那么多地方给他们放。
这种浴桶的材质足够柔韧,就算里面的水结冰了,也不会直接把桶冻裂。
也多亏他们不走寻常路,才没和抢购塑料水桶的人撞上。
几人顺顺利利买了桶,又跟着秦时文去了服装城。
这家服装城全名是服装批发商城,里头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门口的衣架上挂得都是鼓鼓囊囊的棉服,原本就不宽敞的过道,直接成了一条狭窄的单人走廊。
人在中间几乎是贴着衣架上的衣服走,时刻都要担心自己会不会把两边的衣架带倒。
秦时文一下车就和秦时武一起在前面带路。
温度骤降,找到这家服装城买衣服或进货的人很多,里头本就不宽敞的地界,现在更是有种寸步难行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