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1/2)
◎开心的第八十五天:直觉系生物◎
小毛团们在湿漉漉的地上翻滚了几圈, 其中恰好有一只撞到了江暮云脚边上。
江暮云就看着它抻抻翅膀抻抻腿,在原地来回摇摆了好一阵才勉强站住。
小毛团一抬头就发现自己到了陌生的地方,瞬间有些慌乱地在原地转了两圈, 好容易才瞄准了同类所在的方向, 圆鼓鼓的身体两侧当即便凸出了两个尖尖的小三角。
迷路的小毛团就这么张着小翅膀、一路摇摇晃晃地冲回了另外两只小毛团中间。
这三只毛团子的模样江暮云相当熟悉。
当初这两只大的还没变得这么叛逆之前, 也是这样乖乖巧巧软绵绵的。
江暮云看看三只小的,再看看两只大的,只觉得心痛极了。
该不会这三只小家伙长大以后也会成那样吧?
“应该不至于?”赵家昊蹲下身,伸手戳了戳小毛团。
家里有第三代出生了,大家肯定是要过来围观一下的。
结果还没来得及为以后的肉食有着落了而开心, 就听了江暮云的担忧。
虽然这三只小毛团现在看起来可爱,但人家的成年版就在边上站着呢。万一再养出三只荤素不忌啥都敢吃的祖宗,那……那该吃也得吃啊。大不了宰了之后先让大白闻闻嘛。
一生要强的两只叛逆崽完全不知道江暮云等人心里的邪恶念头, 像是炫耀战利品一样领着三只小毛团在众人晃来晃去。
王清清看准时机截下一只小毛团,双手捧着小心翼翼地把它凑到脸边蹭了蹭,听到小毛团嫩生生的啾啾叫了几声后, 王清清嘿嘿嘿怪笑:“小宝贝好软好软啊, 下了油锅以后一定连骨头都酥酥的吧。”
见多了小家禽的周影就务实多了:“看过公母了吗?”
江暮云道:“两只母鸡一只公鸡, 刚好接班。咱家养殖业发展壮大近在眼前了。”
母兔子的肚子里还揣着不少小崽呢,算算用不了几天也要生了。
就是没想到在小兔子到来之前,这两位脾气看着比野兔子都大的鸡居然先给了他们一个惊喜。
“小鸡需要吃什么特殊饲料吗?”秦时文问道。
她记得江暮云当时养小鸡崽的时候, 还特意配过小鸡饲料来着。
江暮云蹲在地上拎起一只小毛团检查:“我觉得不用。它们都会啾了,可见出生也有几天了, 日子也过得挺滋润。只是天天跟着这俩街溜子到处溜达, 我们才没发现。”
外头树林里的草都是狂放派的, 这三只小毛团往里头一丢, 根本看不见影。
它俩这段时间都是自己觅食的, 也知道认家,江暮云除了去拿鸡蛋和扫鸡窝的时候,基本都不会管它俩,连它俩夜不归宿都不问。
江暮云想了想,自家两只无名崽一向很叛逆,在窝里留鸡蛋也全看心情,所以她前段时间没捡着蛋也没多想。
现在和这几只鸡崽的年纪一对比,那段时间为啥没有鸡蛋就很好猜了。
江暮云按住一只叛逆崽捋它羽毛:“很能耐啊你们,都学会在外头自己筑窝了?”
母鸡抱窝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江暮云在它抱窝的那段时间里,也去过鸡窝给它俩的窝做清洁,当时可没见窝里有蛋。
再想想它俩天天不着家的行为,除了它俩自己在外头又筑了个窝之外,也没别的解释了。
被江暮云按住的鸡毫不心虚,山大王的派头摆得比大白都足,完全不觉得自己多筑几个窝有什么问题。
山大王炫耀够了,抖擞抖擞羽毛,借着那一身顺溜的羽毛从江暮云手下滑出去,雄赳赳气昂昂地和小伙伴结伴走了,看都没看一眼被当做炫耀工具的三只毛团。
三只小毛团看看人群再看看大号同类,最后决定跌跌撞撞地跟在大号同类后头,一头扎进草丛里再次消失不见。
赵家昊看得啧啧称奇:“散养的是真好活啊,不用管就能等它们自己长。我小时候买来养着玩的什么鸡崽鸭崽,就没一个能活过俩月的,亏我还专门花钱给它们买饲料吃。”
不用管就能活的不止是鸡崽,还有菌丝。
江暮云之前说菌包这两天就能养好也不是随口说的,从他们开始养菌丝到现在已经一周了,只要没出意外,菌包的收获期近在眼前。
几人今天凑在一起揉捏完了小毛团们,正好一起去看看菌丝长得怎么样了。
以现在的温度和湿度,只要他们没去折腾那些菌包,菌丝是怎么都不会出意外的。
躺在简易养菌房里的菌包内部已经爬满了菌丝,甚至有个别长得快的,已经出现了有菌菇冒头的苗子。
秦时文被这么蓬勃的长势惊到了:“我印象里养蘑菇都是在室内大棚,什么智能系统控温控湿的才能养成。咱家这些菇,是因为变异了?”
周影也没养过蘑菇,但种植方面的事总是有点共通之处的:“有变异的缘故,也有野生的缘故吧。”
“现在这个环境,越是这样的就越好活。”周影这么说着,难免想到自家其他未变异的作物。
他们家那些味道和模样都很正常的土豆和红薯,产量就从来都没好过。哪怕努力照顾温度、光照,自己每天灰头土脸也要省水用来灌溉,它们也没能恢复成末世前的样子。
无论是夏天种的还是冬天种的,数量越来越多,果实个头却一直都没什么进展。
周影觉得,他们现在还能再试一次。
试一试在用上南一基地那边送来的椰砖土之后,这些根茎类植物的长势能不能稍微恢复一些。
如果能恢复的话,哪怕恢复到正常产量60%的水准,他们都还能安慰自己,说是他们种植方法不当、条件不好,所以才导致作物减产。
但如果这都救不回来……那只能说明,未变异的植物已经不适合在当前的蓝星生长了。
想想家里已经见底的米面,和这几天顶替了米面的红薯,周影感受着手下菌包的温度,只觉得什么火海毒雨,什么极寒干旱,全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在这里等着他们呢。
周影翻动菌包的时间,江暮云和楚不闻已经选好了用来留种的菌种。
江暮云和楚不闻虽然没条件常年种蘑菇,但在野外采集稀有菌菇母种出去售卖交易的事没少做,对于判断菌丝质量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几人抱着江暮云和楚不闻挑选出来的菌包回到大山洞,周影在路上抬头,看了眼熟悉的灰蒙蒙的天。
钝刀子割肉,也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该绝望。
江暮云半点都不绝望,她兴高采烈地和众人一起给保存菌种的器具消毒,采菌丝揉菌球的时候开心得恨不得高歌一曲。
有家禽有家畜,有蔬菜有主食,还有蘑菇保底,连冰窖和蓄水池都齐了,就算现在空间原地消失——呸,童言无忌。
江暮云想到自家空调房,心情更好了。
这些好养活、产量大、还长得快的蘑菇,在末世里不算稀罕玩意,但却是能用来保命的,所以江暮云在保存菌种时格外仔细,特意分了两种方法保存,确保万无一失。
最常用的斜面低温保存法,简单来说就是把斜面菌种放在容器里用棉塞封口,然后放置在既能保留菌种活性,又不至于让菌种继续生长的低温环境中保存。
这种方法要求环境温度在4c左右,如果不是他们挖了冰窖的话还真不好办。
另一种就是菌丝球保藏法。
搓四到五个菌丝球,放入装有无菌生理盐水,或蒸馏水、营养液等媒介的容器中,再把容器封口,可以低温保存,也可以常温保存。
江暮云和楚不闻前世没有冰窖,常用的就是这种方法,也可以保存菌种一年以上,足够了。
用菌丝球保藏的菌种,一部分分给大家各自带回家保存,一部分放在大山洞里,剩下的和斜面菌种一起装进收纳盒,在冰窖外挖个坑埋起来。
所有菌种都被这样分成三份保存,防止出现意外情况,唯一例外的就是不耐低温的草菇菌种,全部都被搓成了菌丝球,用盐水泡着常温保存。
留好了菌种,剩下的菌包只要按部就班地照料,等着它们出芽就好。
自觉家业初见规模的江暮云晚上吹着空调吸着果汁,把她从空间里翻出来的小尖椒抽成真空包装。
为了做戏做全套,她还找了一堆其他的常用香料,全部抽成大小相同的包装,然后装进一个花花绿绿的包装纸盒,再和一盆泥巴水,把整个盒子都泡进泥巴水里。
还有几本她准备顺手带回来的书,也要全部用密封袋装好。
这年头喜欢用密封袋当书籍防尘袋的人很多,江暮云买的《赤脚医生手册》又是那种红色封皮、颇有年代感的版本,许多人都喜欢买这种旧东西回来收藏,保存得好一些也不出奇。
当然,用密封袋封好了,也是要放进水里泡着的。
而且还得多泡几天,反复几次泡水烘干的过程,它们才能毫无破绽地被混进废墟里。
第二天一早,江暮云带着小白一开门,就看到她家两只叛逆崽带着三个小毛球从她家门口排成队溜过去,然后挨个钻回了它俩原本的窝里。
江暮云纳闷:“这会儿倒是知道回来了。”
两个小时候江暮云就知道她家的叛逆崽怎么突然之间知道回窝了。
因为今天又下暴雨了。
还是和上次一样,下了几个小时就停,江暮云等人也是拖着一车处理好的柴火回去的。
没过两天,这样的事又重复了一次。
两次暴雨都没打雷,只是风吹得让人害怕。
第二次暴雨过后,江暮云怕临近产期的兔子受到惊吓出事,在给兔子们送草料的时候还特意守在边上等了一会儿。
看两只兔子都没什么异常,这才放下心来。
野兔和她家那两只从小就被关在笼子里养的鸡不同,那两只鸡在鸡崽出生几天后就可以带着它们出门溜达,两个窝来回住,甚至毫不介意江暮云等人的搓揉,兔子可不行。
从母兔怀孕到幼崽出窝,中间大概有两个月的时间,母兔会连其他生物的靠近都接受不了。
江暮云等人再关心自家养殖业基石二号,也只能这样远远的看两眼,省得暴脾气的兔子一言不合就直接把崽吞了。
在兔子观察活动持续几天之后,几人还有点郁闷。
“鸡不用管,兔子也不用管,大白小白都挺好养活,搞得我怪没成就感的。”江暮云今天正好轮班留守,一边给兔子们割食物,一边和同样留守的王清清瞎念叨。
王清清把一把兔子们最近吃得比较多的灌木叶塞进大网兜里,用一种高深莫测的口吻道:“经历了这么多,你就没觉察出什么规律吗?”
江暮云一铲子拍碎一朵已经被菜虫填满了的蘑菇:“比如?”
王清清指了指不远处正在地里翻零食的两大三小:“不用照顾的。”
说完又指了指他们放农作物的方向:“我们精心照顾的。”
“一个这么小。”王清清用食指和拇指圈了个圈:“一个连崽都比它大。”
“这证明了什么?证明了越不用管的东西长得越好!咱家兔子不用管,肯定身体倍儿棒一胎生一串!”王清清笃定道。
江暮云再一次感叹直觉系生物真的很恐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