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赐名(2/2)
在场的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秦跃只是因为担心朋友,父亲叮嘱他和御王府尤其是世子保持距离,他怕朋友们反应不及,便借着八卦的热闹劲说出来,提醒一下。
提醒的非常自然,且非常到位,秦跃对自己今日的聪明之举,感到骄傲。
他主动停了话题,却被莫青盏给接了过来。
“只不过我觉得还有一点很奇怪,”他故作沉吟道:“林侧妃当年不过是刚入王府两年,王妃到底已经执掌王府多年了,总不可能一直都不知道御王府还有个孩子流落在外罢?而且,谁又有那么大本事从林侧妃手里把一个刚出生婴儿救下来送出王府啊?感觉,说不通……”
穆昭朝倒是没有想到这茬。
她一直以为的都是聂峋母亲的人,或者林侧妃手下哪个于心不忍的善良人偷偷把聂峋救下送出府外。
被摸清这么一提醒,穆昭朝突然反应过来。
是啊,聂峘和御王妃能筹谋这么多年,自然不可能什么都不知道。
若他们打从一开始就知道聂峋活着,不,若聂峋就是御王妃救出王府的呢?
那这么多年,聂峋一直在京城的所有踪迹,是不是说明,御王妃都是知晓的?
想到某个可能,穆昭朝突然一阵恶寒。
她下意识朝莫青盏看去。
莫青盏也正好朝他看过来,漆黑明亮又深邃的与年龄不符的双眼,正正和她对视。
穆昭朝本就震惊加恶寒,当然也十分惊讶莫青盏的敏锐和洞察力——是的,她不认为莫青盏是在乱猜。
她可太清楚莫青盏的才智了,他能说出口,就说明他心里是有了很大的判断的。
两人静静对视着,穆昭朝一边在脑子里飞速过刚刚想到某种可能,一边在莫青盏的安静对视中,察觉到了一丝奇怪的感觉。
就算再才智过人,再聪慧,可他到底才八岁啊,竟然就只是听人说一些热闹,就能判断出这么多事情?
尤其是,他这会儿,眼神实在是太冷静了。
冷静到,穆昭朝有种,他就是要把这个结论,说给她听一般。
然而,她的疑惑还没定论,莫青盏便冲她笑笑:“这也只是我的疑惑罢了,可能是我笨罢。”
穆大小姐既然夸了不少次他聪明,应该不会信他自谦‘笨’。
果不其然,下一刻他就看到穆大小姐眉心动了动,静静道:“你的疑惑确实也有几分道理。”
话题到这里,便是彻底不能在说下去了——背后议论王妃世子,是嫌命长了?
哪怕最是单纯的姚瑶,也听出了不对劲。
目的达到,莫青盏什么也没再说,更是十分‘乖巧’地收回视线,‘乖乖地’喝西瓜汁。
等众人离开后,穆昭朝这才欲言又止地看着哥哥。
穆初元一眼就看出了妹妹的心事,他揉了揉妹妹的发顶,笑着:“有什么是不能跟哥哥说的么?刚刚阿盏说的疑惑罢?我也正有这个疑惑呢,放心好了,我会让人秘密调查当年的事的。”
想起刚刚才跟哥哥说的自己不喜欢阿岭,穆昭朝便跟哥哥解释了一下:“就是觉得这件事有奇怪的地方。”
穆初元也没拆穿。
就算不喜欢,这么长时间相处,到底也是朋友啊。
妹妹对朋友有多尽心,穆初元又不是不知道。
“嗯,”他冲妹妹笑笑:“我知道。”
于是在满京城都在热火朝天猜测那个孩子到底是谁时,穆初元也在暗中紧锣密鼓调查当年的事。
当年的事,到底时隔太久,十几年过去,很多人证物证都消失在了岁月的尘埃里,调查起来还是有些难度的。
没等到穆初元调查出什么线索来,聂峋的身份就先一步被爆了出来。
不过,并不是被好事或者好奇心重的这帮勋贵们查出来的,而是皇上主动公布。
秋闱第一日,西北传来捷报。
陈觉和刚升任副尉的阿岭,再立奇功,直接把羌国先头部队押送的粮草给抢了过来。
这已经不是单单断了敌国的粮草这么简单,不止断了敌方粮草,还把敌方当成了自己的粮草库直接给抢了过来。
敌寡我富,对羌国那是双重打击,士气溃散不说,心气更是大受打击。
我方士气大振,由小陈将军坐镇,步副尉打先锋,两方初一碰面,便擒了敌方大将,并退敌一百里。
首战告捷,大获全胜。
头功就是聂峋。
消息传回京城,满京城都沸腾了。
纷纷称赞小陈将军慧眼识珠,带出的亲兵都是难得的将才,真是天佑我朝。
最高兴的当属龙椅上的皇帝。
这个难得将才,可是他的孙子。
这一高兴,皇上当朝便宣布了聂峋的身份。
听到这一消息,朝野震动。
尚在打了胜仗的喜悦中的满京城众人,听到这个消息,震惊只会比那些朝中大人们多,而不会少。
虽然战事还未结束,但为了鼓舞士气,犒劳边关将士,皇上还是当朝就下了一道论功行赏的圣旨送去边关。
除此之外,又附了一道他亲笔写的御旨——朝边关战士公布聂峋的身份,以及给聂峋赐名,嘉奖等。
当然了,皇上因为太过高兴,还把聂峋的存在以及他此战立下的大功,昭告天下。
白得了一个天赋卓绝的孙儿,如何让晚年没啥子乐趣的皇帝不激动呢?
没有比这更开心的了。
消息传到庄子时,正在心里开心聂峋打了胜仗,还再次立下奇功的穆昭朝,都被皇上此举震惊了。
这阵仗未免也太大了。
昭告天下?
原书里,聂峋被找回御王府可是低调的很。
当初为了维护皇家的脸面,维护御王府的脸面,御王府做这件事可是十分低调加隐蔽,就是突然有一日对外说,当年有个小妾生了个儿子被丫鬟报复,带出了王府,如今找了回来。
而且名字也不是皇上取的,而是御王爷随口取的。
——别的不说,取名上,皇上和御王爷不愧是父子,居然能心有灵犀至此,取的名字都一样。
震惊过后,穆昭朝又十分激动。
虽然和书里某些剧情不一样了——但这本也是意料之中,很多剧情都发生了偏差,自然也不可能再一板一眼按着原来那本大男主文进行,不过,这些与原书不同的剧情背后,却表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讯息:
聂峋如此荣耀回御王府,必然不会再受到欺凌和鄙夷。
他现在可是满京城百姓口中的‘小战神’,大卫朝的福星。
不,不只如此。
打从收到大获全胜的捷报,就坐立不安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的穆昭朝,这会儿更是坐不住。
别说坐,她连站都站不住。
明明屋里放了两个大冰盆,她依然觉得躁动不已。
来回走动的也更加焦躁,步子更是快到像是在疾走。
聂峋只要归京,无论是声望还是地位,都将会超过所有王爷所出的皇孙,包括御王府世子聂峘。
毕竟皇孙常有,可战神却不常有。
什么欺凌,什么侮辱,都将不复存在。
当初让阿岭跟着哥哥和小陈将军习武,入伍,后来跟着小陈将军出征,穆昭朝为的就是他在回王府后,能有自保之力,能立足,不至于突然就回府,什么依仗都没有,像原书里那样,连下人都瞧不起他。
现在的结果,已经大大超出了穆昭朝的预期。
别说什么欺凌欺辱,就从现在的形势来看,聂峋只要回京,就能在御王府横着走了。
至于聂峘?
呵。
一个意图已经暴露的世子,就算做主了世子之位,那也就是个平平无奇的世子而已,朝廷缺世子?
而且以聂峋的功绩,皇上还很有可能一开心,就给他单独封爵,分府别住呢,压根不会跟聂峘有太多交集。
至少现在看来,聂峋的势头,是稳稳压聂峘的。
各种念头在脑子里转来转去,十分笃定阿岭就算现在回王府,也绝对不会受到一丝委屈和欺凌后,穆昭朝咬着唇,笑了。
她是真的替阿岭开心。
努力和付出,这么快就见到了回报。
这一次,阿岭的气运,真真是不错。
因为焦躁不安,穆昭朝口干舌燥,她坐下后,喝了一口凉茶,心里美滋滋地想,兴许,他这么多年的坏运气,就是在等现在罢。
稍稍冷静下来后,穆昭朝美了没多会儿,就又想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
阿岭受重视至此,声望又如此高,被稳压一头的聂峘,心里能平衡?
就算现在能平衡,那以后呢?
皇上驾崩后,御王爷登基,那再争的可是帝王宝座,九五之尊!
他还能平衡?
作者有话说:
阿岭:阿棠在想我,我也……一直都在想她[星星眼.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