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提高人类的智力(1/2)
第309章 提高人类的智力
不过为了以防真菌族有漏网之鱼,随后人们又对科研船的空气和各种设备进行了大规模消毒,并且给所有舰员重复注射了医用纳米机器人进行清扫。
同时在飞船离开智子盲区后,星联又发射了一堆智子进行检查,以防有残存的真菌族躲着。
在用了两个月后,人类终于可以确定,只有科研船的实验室里还有活着的真菌族了。
因为蓝星没了,不需要再继续解析碳基联邦科技了,所以科研船也跟着萨伊的飞船一起返航太阳系了。
他们在银河纪元120年回到了太阳系,带回来的是碳基联邦的一些科学技术,一堆被冰冻在实验室的真菌族,以及禁区内的信息。
碳基联邦的技术对于星联自然是好东西,虽然大部分都被墓地给弄没了,但是少量的技术也足够让人类解析一段时间了。
不过从禁区带来的信息是悲观的,因为试图挑战黑暗森林定律的碳基联邦,在最后还是失败了。
同时试图挑战黑暗森林定律的碳基联邦也不是啥好东西,居然试图用那种邪恶的真菌,来通过星联借尸还魂。
当然众人的看法和萨伊无关,因为在回来的路上,她便冬眠了,并计划在一个世纪后的银河纪元220年苏醒。
在萨伊冬眠的这段时间里,联合体又进入了高速扩张的大航海时代,开始拓展周围大量的星系。
同时联合体也展开了对智子盲区的探索,可能是因为三个文明的运气比较好,几个智子盲区里都没有什么超级文明。
遇到的几个智慧文明虽然有恒星级航行能力,但是在掌握了光速技术的联合体面前,可以说是不堪一击。
联合体的疆域范围,也因此拓展到了以太阳系为中心20光年范围内的星系,无数采矿星都开发着巨量的资源。
无数直径有数百公里的巨型设备开始不断开工,它们一般是在行星轨道上的太空工厂组合体,开采气态行星的采矿平台,以及开采恒星反物质的设备。
星际列车的规模借此开始增长,它们联通了联合体境内数百个星系,可以将无数的资源运输到各处。
反物质生产量也被大幅度提高,位于太阳系的环日磁场反物质制程设备竣工,同时还有3座环日磁场反物质制程设备正在其他星系建设。
只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这些庞然大物同样会竣工,为星联提供无穷无尽的反物质燃料,驱动那些巨大的曲率战舰。
借此人类开始大规模储备反物质,因为这是一种宝贵的战略资源,无论是星联还是人类联邦,其飞船都依靠反物质驱动。
储存反物质并不是什么难事,制造一个强磁场环境的磁场仓库就行了,现在一半以上产出的反物质都会被星联储存起来。
同时充足的资源让三个文明的人口开始飙升,光是星联的人口就在这一个世纪里翻了五倍,增长到了十万亿。
随之而来的是高端人口暴涨,在这个时代近十五分之一的人都是高端人才,从事工程师和科研工作者等职业。
这意味着有六千多亿人,都负责从事科学研究方面的工作,推动星联的技术发展。
但出乎联合体意料的是,技术爆炸并没有发生,就连星联和人类联邦都没有取得什么大的突破,就好像碳基联邦的先进技术耗尽了人类的潜力一样。
根据权威的分析来看,技术爆炸停滞的原因主要是学术分支大规模复杂化,一门学科涉及到的分支太庞大了,就像庞大的大树一样。
这也就意味着哪怕联合体三个文明都有着巨量的科研工作者,也很难将这些学科全部填充满,更别说取得大量的进步。
也有部分星联高层怀疑,联合体可能是遭遇了降智打击,所以技术陷入了停滞。
但不管如何,技术爆炸似乎是真的彻底过去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人类只在对真菌族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进展。
但这是全新学科,就算白痴都可能让这种领域突破,所以根本不算技术爆炸。
同时在四十年前,联合体的第12套观测系统和黑暗森林打击预警系统便竣工了,监测范围和收到的信息都变多了。
因此联合体还发现了不少奇怪的信息发射方式,比如说通过戴森球遮挡恒星部分范围来发送坐标,以及用激光发送信息等等。
不过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个波江座文明,最近.或者说一个世纪前这个文明就跟疯了一样,不停的在用引力波发送星系坐标和打击请求。
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光速信息传递不及时,还是因为这个文明信誉较差,每一个波江座文明广播的坐标,都没有受到黑暗森林打击。
倒是波江座文明自己好像被猎人打击了,联合体之所以这么分析,是因为其中一个波江座文明广播的坐标旁边的星系,被一个猎人用二向箔给灭了。
没人同情波江座文明被猎人打击,因为联合体没几个人能和一个喜欢公布别人坐标的神经病共情。
反正波江座文明离联合体很远,也不在联合体的开发道路上,所以三个文明都没有兴趣理会这个神经病文明。
……..
银河纪元220年
在苏醒后的几天,萨伊对于这个时代是失望大于希望,原因很简单,因为自己居然觉得这个时代没有太大的变化。
这还是在星联和人类联邦有碳基联邦技术的情况下,都搞的这么差,没啥技术上的进步。
压根没有获得也不知道碳基联邦技术和真菌族遗骸的三体文明,在技术进展上更是近乎为零。
“没办法,技术爆炸不是永远的事情,这也就是为什么猎人会打击弱小的文明,因为它们大概率没有在技术爆炸中。”星联总统无奈的摇摇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