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历史大纲 分 上(1/2)
第62章 历史大纲 分 上
很多历史学家把这短短的十三年划归在第一星际时代之中,原因十分充分。他们认为这不过是宇宙纪元660年,名义上统领全部人类的联合政府所在的地球被当时军事实力最强的天魁星系攻破并投降后,又过几十年之后联合政府本身的“借尸还魂”。确实,这一派说法的依据在于,虽然660年太阳系的陷落标志着名义上共主的地球政权永久衰落,但尔后那几十年整个室女座超星系团人类虽然各自据守着已经长期形成的稳固“坞壁”,但整体政治制度依然延续着这之前的传统。
而在这样传统的惯性下,即便经过三十六年的努力,宇宙纪元696年时,整个超星系团已知的人类政权被天魁星系武力征服,一部分历史学家依然认为这只是第一星际时代的惯性延续。这部分历史学家被称为“政治传承派”,他们的理论基于的是政权本身合法继承的传承。
而这样的传承,不管是过去人类在宇宙中开拓三千年中大多数时期的共和、民主、僭主和寡头政治,或是被公认为独一无二雄鹰大帝那样的君主政体,都无一不存在着清晰的政权传承路线。在政治传承派历史学家的概念中,人类三千年的宇宙开拓史并不需要像本书所主要叙述那样分为十八个少则不到百年,多则二三百年独立的阶段,而只需要有四个大的历史时期。
在后文中,这一派历史学家的观点会被展示在笔记中供读者参考,但由于作者本人更偏向于另一派的学术成果,故在整体书写时更多使用的是“独立时期派”的历史学理念。
与政治传承派相反,另一派历史学家被称为“独立时期派”。顾名思义,这一派历史学家更倾向于把过去人类三千年的宇宙开拓史划分为更加有特点的历史时期。划分这些历史时期的依据往往是政权更迭、大规模军事行动,或是标志着统一和大分裂的历史事件。
虽然这样的划分方法能让只需要浅表了解历史的人们感觉到人类在宇宙中这段历史的跌宕起伏和波澜壮阔,但这些划分时期的依据往往却难以有统一的标准来始终而一地设置时间和事件上的信标。这个问题,也是历史传承派对独立时期派最大的诟病点。
以独立时期派在“第一星际时代”后所划分出来的“天魁时代”举例,这其中就有许多有趣的对方。
按传承派的观点,宇宙纪元660年地球中央政府的投降确实标志着前面近千年由地球主导的宇宙开拓时代终结,但随后的时代依然秉承着诸多这个时期诸如两税制这样的政治经济传统。但是,对于独立时期派来说,天魁星系用三十六年时间通过纵横捭阖加上强有力的军事手段取得的再次人类统一,就已经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更何况,虽然宇宙纪元696年成立的“天魁中央政府”仅仅延续了十三年,但这十三年中对人类整体制度的创新,几乎可以比拟地球时代全人类对于摧毁灭世小行星而制定的“尾声计划”,以及一直相关那套延续千年的人类政治经济制度。众所周知的是,旨在拯救人类自身的公元二十三世纪“尾声计划”,几乎调配了当时整个太阳系所有人类可用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能力。而之后由于意外在小行星遗迹中发现了首个星隧,加上两百年后对海王星爆破获得的第二个,也是第一个实际可用的星隧后,人类对于星际探索的热情遮盖了当时几乎是“战时”状态社会组织模式的诸多弊病。
当然,这种由地球联合政府高度一体化,甚至准军事化的社会组织与生产模式,对于人类走向太空最初五百年的发展与稳定至关重要。宇宙纪元元年,也就是公元2600年至宇宙纪元300年之间这段时间,地球对于整个人类的星际事务,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等方面都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以及最终裁决权。当然,众所周知的是,随着新星隧的不断开通,越来越多更具备交通与航行便利的星系和星球在几百年中不断涌现,这也直接导致了地球在整个超星系团中政治与经济地位的不断下降。
虽然,在宇宙纪元600年之前的这些日子里,地球依然充当着一定程度整个人类政府“共主”的角色,也经常为那些拥有强大军事、经济和政治实力星区政府之间扮演着“调停”的工作,同时也为很多较为弱小星区和星系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发挥着“最终仲裁者”的作用,但整个超星系团内政治、经济、军事资源的日益平均化,使得地球的这些“作用”日渐衰微。而正是为了体现地球在这段时间里对整个人类的贡献,无论是“历史传承派”还是“独立时期派”的历史学家们,都公认该历史时期是整个人类星际历史的开端,也就是“第一星际时代”。这也是两派历史学家对于人类走向宇宙这三千年历史,在时代划分方面唯一有共识的时期。
对于“历史传承派”的历史学家来说,没有把“天魁时代”十三个标准年的统一时期划分为一个独立时期,主要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宇宙纪元600年地球和太阳系的陷落,无非只是和这之前数百年中地球另外三次被攻破并易主一样的军事行动成功案例。同时,虽然包括天魁星系在内的这四次成功军事行动都至少名义上重新让整个星系团“地方”星系和星区政府重新听命于这个长期孱弱的“中央”政府,但实质的政治生态并没有发生重大改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